- 1.63 MB
- 2021-04-21 发布
第
3
节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一
.
地球自转概况
二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自转方向
2.
自转周期
3.
自转速度
(1)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2)
昼夜交替
—
晨昏线的判读
(3)
时差与日期变更
1.
自转方向
侧视:
俯视: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
自转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
23
时
56
分
4
秒
(真正周期)
24
小时
(昼夜更替周期)
3.
自转速度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减小
,
赤道
最大,两极为
零
。
(2)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
15°/h
。
(3)
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
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小
;
反之越大。
②
海拔高低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
大
;
反之越小。
(2016·
湖北省百校联考
)
下图示意
10
月
1
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
(
阴影部分表示夜长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
.甲
>
丁
>
丙
>
乙
B
.乙
>
丙
>
甲
>
丁
C
.甲
>
丙
>
丁
>
乙
D
.丁
>
甲
>
丙
>
乙
2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C
D
二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规律: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河流右岸侵蚀现象
河水右偏,左岸泥沙堆积。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
铁轨轨道的磨损
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2)
昼夜交替
(1)
昼夜半球:
图中甲为
夜
半球,
乙为
昼
半球。
(2)
昼夜界线:
晨昏线:
AB
线为
晨线
。
(3)
交替周期:
1
个
太阳日
。
现象
原因
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
不透明
、
不发光
的球体
昼夜交替
(
周期
24
小时
)
地球
自转
运动
(2016·
邹城月考
)
比较下图
(
注:甲、乙、丙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
)
,回答第
3
题。
3
.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的弧
AC
为晨线
B
.乙图中的弧
AO
为昏线
C
.丙图中的
AB
为昏线
D
.丙图中的
CD
为晨线
A
1
.晨昏线概述
(1)
晨昏线
(
圈
)
的含义。
晨昏线
(
圈
)
是
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一个大圆,任何时刻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可以分为晨线和昏线。如图所示:
(2)
晨昏线的特点。
①晨昏线
平分地球
,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始终
与太阳光线垂直
。
③晨昏线
永远平分赤道
。
④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
0°
~
23°26′
,且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春、秋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
(
见图甲
)
,二至日时与经线夹角约为
23°26′(
见图乙
)
。
⑤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
66°34′
~
90°
,春秋二分日时与纬线圈夹角为
90°(
见图甲
)
,二至日时与纬线圈夹角约为
66°34′
,且与极圈相切
(
见图乙
)
。
⑥晨昏线以
15°/
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
2
)确定地方时
C
A
O
N
B
2.
确定地方时
A
C
G
F
●
●
●
●
18
点
0
点或
24
点
6
点
12
点
A
B
C
D
E
G
F
●
●
●
●
●
●
5.
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
日出
时间就是
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
上的时间,
日落
时间就是
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
的交点上的时间。
(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
典例
1]
(2016·
临沂高三模拟
)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回答
(1)
~
(2)
题。
(1)
若
AB
为昏线,则
H
地的区时为
(
)
A
.
12
月
22
日
6
时
B
.
6
月
22
日
18
时
C
.
12
月
22
日
18
时
D
.
6
月
22
日
6
时
(2)
若
DF
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
22
日和
23
日,在东半球内属于
23
日的范围是
(
)
A
.
20°W
向东至
160°E
之间
B
.
0°
向东至
160°E
之间
C
.
160°W
向东至
20°E
之间
D
.
0°
向东至
180°
之间
D
B
(2017·
烟台高三模拟
)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
18
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
17
时
10
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
(1)
~
(2)
题。
(1)
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
(2)
飞机从罗马
(
东三区
)
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
A
.星期一的
18
:
10 B
.星期一的
12
:
10
C
.星期日的
18
:
10 D
.星期日的
5
:
10
D
C
(3)
地方时、区时和日期的计算
(1)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丁、乙相比,乙位于东边时刻较
早
。
(2)
地方时。
①定义:
因
经度
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2.
时区与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时区
15°
经度。
区时:
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
22.5ºW 7.5ºW
7.5ºE 22.5ºE 172 .5ºE 172 .5ºW
15ºW 0º 15ºE 180º
零时区
(
中时区
)
东
1
区
西
1
区
东
12
区
西
12
区
12
区
……
……
……
地球自转方向
②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
中央经线
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又称标准时。位于同一个时区内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
1
小时,东早西
晚
。
“北京时间”
,即
东八区
的区时或
120°E
的地方时。世界标准时即
零时区
区时
。
(2015·
江苏卷
)
北京时间
2015
年
2
月
19
日零点
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4
题。
4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
A
.
2
月
18
日
12
时
B
.
2
月
18
日
20
时
C
.
2
月
19
日
4
时
D
.
2
月
19
日
12
时
A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
×4
分钟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
±
经度差
×4
分钟
(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
3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
A
地起飞,经过
m
小时飞行,降落在
B
地,求飞机降落时
B
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
B
地时间=
起飞时
A
地时间
±
时差+行程时间
(m)
。
(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
[
典例
2]
(2015·
全国
Ⅱ
卷
)1996
年我国与
M
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
2010
年我国有
20
多家沿海渔业企业
(
总部设在国内
)
在
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
M
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
M
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
8
:
00
~
12
:
00
和
14
:
00
~
18
:
00
作为工作时间,在
M
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
A
.
8
:
00
~
9
:
00
B
.
11
:
00
~
12
:
00
C
.
14
:
00
~
15
:
00
D
.
17
:
00
~
18
:
00
A
[
精练
2]
(2016·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一模
)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m
日,空白部分为
(m
+
1)
日。读图,完成
(1)
~
(2)
题。
(1)P
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
A
.
90° E
,
6: 00
B
.
90°W
,
6: 00
C
.
90°E
,
18: 00
D
.
90°W
,
18: 00
(2)
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
.
m
日
22
点
B
.
m
日
16
点
C
.
(m
+
1)
日
14
点
D
.
(m
+
1)
日
8
点
A
D
[
典例
3]
(2016·
济南高三模拟
)
下面太阳光照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虚线圆圈表示极圈,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据此回答
(1)
~
(2)
题。
(1)
对于①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这一天昼长
24
小时
B
.此刻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
C
.太阳即将在
1
小时后升起
D
.经度为
150°E
(2)
若虚线圆圈为
70°
,
其他条件不变,则
(
)
A
.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
B
.长江汛期缩短
C
.香港
(22.9°N
~
22.37°N)
将属于温带范围
D
.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
B
C
[
精练
3]
(2016·
泰安高三质检
)
读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
(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
.
6
时
B
.
8
时
C
.
12
时
D
.
14
时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
极地俯视图
B.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23°26′S
,
180°)
C.
该日是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
.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B
D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