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00 KB
- 2021-04-21 发布
课后分层检测案 9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基础巩固练]
1.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
A.包埋法固定化操作最简便
B.包埋法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小
C.包埋法固定化具有普遍性
D.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更容易
B.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
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
D.若要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促反应,应选择固定化
细胞技术
3.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可以实现对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中的酶可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D.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包埋法
4.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 溶液的作用是( )
A.用于调节溶液 pH B.用于进行离子交换
C.用于胶体聚沉 D.用于为酵母菌提供 Ca2+
5.下列有关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的是果糖
B.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流出的只有果糖
C.高果糖浆不会像蔗糖那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龋齿和心血管疾
病,对人类的健康更有益
D.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可从糖浆中回收
6.制备好的凝胶珠是否符合应用要求,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
①挤压法 ②摔打法 ③观察法 ④培养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及使用过程中,错误的是( )
A.干酵母活化的时间大约为 1 小时
B.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C.检测是否有酒精发酵的有效指标之一为是否有气泡发生
D.将海藻酸钠与酵母菌的混合液缓缓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即形
成固定化细胞颗粒
8.关于固定化酶中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的种类多样,可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B.酶被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反复利用
C.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不改变,所以固定化酶可永远利
用下去
D.固定化酶由于被固定在载体上,所以丧失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
性特点
9.在 20 世纪 50 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
了 70 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
(1) 在 实 际 生 产 中 , 固 定 化 酶 技 术 的 优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
细胞技术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________,应使用下
图中方法[ ]________(填序号及名称),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
方 法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
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观察形成的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
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溶液浓度________,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
酵母细胞数目_______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练]
10.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
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
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
积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 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重复使用 3 次之后酶活力明显下
降
D.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11.如图所示为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为使固定化酵母可以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
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应保持活塞 1 始终打开,活塞 2 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 CO2 并防止杂菌进入反应柱
D.加入的反应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12.小球藻可用于污水净化,其繁殖能力(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藻细胞消耗 N、P 等的能力。科研人员比较游离小球藻和用海藻
酸钠固定化后的小球藻生长量变化,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本研究中固定化小球藻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B.实验中可用 CaCl2 浸泡凝胶珠使其形成稳定结构
C.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率低
D.使用固定化小球藻有利于重复使用且可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13.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 CaCl2 溶液浓度要适宜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14.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
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
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 1 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
最可能的原因是( )
比较项目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
普通α淀粉酶 √
淀粉溶液 √ √
60 ℃保温 5 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15.为了探索海藻酸钠固定化对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固定化
藻对含 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用筛选到的一株绿球藻进行实
验,流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 验 中 的 海 藻 酸 钠 作 用 是 ________ , CaCl2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
(2)为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 CaCl2 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
性,宜采用________洗涤。图 1 中 1.0%海藻酸钠组培养 24 h 后,移去
凝 胶 球 , 溶 液 呈 绿 色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索固定化藻对含 Zn2 + 污水的净化作用,应选用浓度为
________的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
(4)图 2 中空白凝胶球组 Zn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结合图
1 和图 2 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 24~48 h 间 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
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72~96 h 间 Zn2+浓度下降速度较慢
的 原 因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素养养成练]
16.如图 1 所示,探究性实验装置共六个,六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饱和葡萄糖溶液及两粒凝胶珠,实验开始时,小液滴都在 C 点(刻度管
足够长,瓶内氧气充足)。六个装置分别在 0 ℃、15 ℃、25 ℃、35 ℃、
45 ℃、55 ℃温度下,每隔 2 min 记录一次各个装置中小液滴的位置,
并且描绘出坐标曲线图如图 2。
(1)上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
(2)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液
滴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距离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制备固定化醋酸菌细胞的实验中,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
请在图 2 坐标系中画出实验开始 10 min 后的曲线乙。
(4)工业生产中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行生产,从哪些方面可以达
到延长利用固定化细胞时间的目的?(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课后分层检测案 9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解析:细胞体积大,酶分子很小,
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
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答案:D
2.解析: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
酶,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C 错误。
答案:C
3.解析:固定化酶可以实现对酶的重
复利用;固定化酶可以与反应物充分接触,
因此固定化酶应用过程中不存在溶解氧交
换受阻;固定化细胞固定了一系列酶,因
此其中的酶可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利
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包埋
法。
答案:B
4.解析:海藻酸钠胶体在 CaCl2 这种
电解质溶液的作用下,发生聚沉,形成凝
胶珠,其作用机理是由于盐离子的电荷与
胶体微粒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更大的胶体
颗粒,类似于人体红细胞与抗凝集素之间
的凝集反应。
答案:C
5.解析: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过
程中,反应柱下端的筛板不允许固定化酶
颗粒通过,但是不影响反应物和产物的通
过,因此下端流出的既有果糖,又有没反
应完的葡萄糖。
答案:B
6.解析:检测凝胶珠是否合格,经常
使用下列检测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
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
珠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
胶珠制作成功。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
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
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还可以通过观
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来判断。
答案:D
7.解析:检测是否有酒精发酵的有效
指标之一是闻闻是否有酒味,而不能根据
是否有气泡产生来检测,因为酵母菌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气体——CO2。
答案:C
8.解析:固定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
促反应的进行;固定化酶被固定在不溶于
水的载体上,可以反复利用,但是随着利
用次数的增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
活性会逐渐降低;固定化酶具有高效性和
专一性的特点。
答案:B
9.解析:(1)将酶固定化后,能使酶在
催化反应之后并不进入产物溶液,可反复
使用;将细胞固定化后,可以将一种细胞
内的多种酶同时进行固定。(2)海藻酸钠不
能参与化学反应,在高温时容易溶化,温
度降低时又可以形成多孔性固体颗粒,是
包埋酵母菌的好材料。图示①为化学结合
法,②为吸附法,③为包埋法。固定化酶
适宜用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酵母细胞适宜用包埋法。(3)凝胶珠是用溶
化后冷却的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后在
CaCl2 溶液中形成的。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
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溶液的浓
度偏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菌细
胞的数目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形成的
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海藻酸钠
溶液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尝试。
答案:(1)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
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能反复
使用 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2)海藻酸钠 [③]包埋法 酶分子很
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CaCl2 偏低 较少 海藻酸钠溶
液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10.解析:固定化酶优点是不溶于水,
易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
产且稳定性好,A 错误;由乙图可知,海藻
酸钠浓度为 3%时酶活力最高,即包埋效果
最好,B 正确;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重
复使用 3 次以内酶活力变化不大,重复使
用 3 次之后酶活力明显下降,C 正确;由甲
图可知,游离酯酶在温度超过 40℃时活性
即迅速下降,固定化酯酶在温度超过 45℃
时活性才开始缓慢下降,说明后者对温度
变化适应性更强,D 正确。
答案:A
11.解析:加入反应液后应关闭活塞 1
为酵母菌的厌氧发酵提供无氧环境。生成
物需从活塞 2 处流出,所以活塞 2 必须保
持打开状态。
答案:B
12.解析:由题图可知,固定化小球
藻生长量出现高峰比游离的小球藻晚,说
明其生长期较长。
答案:C
13.解析:溶解海藻酸钠时,应先加
水,小火或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完全溶
化后用蒸馏水定容,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活
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再固定,A 错误;进行包埋时,CaCl2 溶液
的作用是让胶体聚沉,使海藻酸钠形成凝
胶珠,不是用于悬浮细胞,B 错误;滴加时
注射器或滴管不能贴近液面,否则凝胶珠
会呈蝌蚪状,C 错误;制作成功的凝胶珠为
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 正
确。
答案:D
14.解析:由于固定化酶是用包埋法
固定的,而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它不能通
过琼脂与酶充分接触,导致淀粉不能被水
解而遇碘液呈现蓝色。
答案:B
15.解析:(1)海藻酸钠溶液在 CaCl2
溶液中形成凝胶球,包埋绿球藻。(2)可采
用绿球藻的培养液或生理盐水洗去凝胶球
上残余的 CaCl2 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
藻活性。溶液呈绿色,说明固定化的绿球
藻数量少,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凝胶
球孔径过大)。(3)根据图1可知,浓度为2.0%
的海藻酸钠制备的凝胶球最有利于绿球藻
的繁殖。(4)空白凝胶球容易吸附 Zn2+,导
致溶液中 Zn2+浓度下降;根据图 1 和图 2
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 24~48 h 间绿球
藻数量增加最快,导致 Zn2+浓度下降速度
较快,72~96 h 间绿球藻数量基本不再增
加。
答案:(1)包埋绿球藻(包埋剂) 与海藻
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2)培养液(生理盐水) 海藻酸钠浓度
过低(凝胶球孔径过大)
(3)2.0%
(4)凝胶球吸附 Zn2+ 绿球藻生长(增
殖)速度快 绿球藻生长(增殖)速度减慢,
溶液中 Zn2+浓度较低
16.解析:(1)本实验探究了温度与固
定化醋酸菌发酵速度之间的关系,所以温
度是自变量。(2)NaOH 溶液的作用是处理
生成的醋酸和 CO2,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实验中锥形瓶中的气体量减少,小
液滴左移。(3)如果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
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醋酸菌数目就少,
发酵速度会变慢,小液滴移动距离就短,
所得曲线乙和原曲线相似,但在原曲线的
下面。(4)在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行生产
时,要求无菌操作,同时控制好温度和 pH
等。
答案:(1)探究温度与固定化醋酸菌发
酵速度之间的关系 温度
(2)防止产生的醋酸和 CO2 挥发影响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 左移 锥形瓶中氧气量
减少,从而使压强降低 有氧呼吸消耗的
氧气量
(3)如图
(4)无菌操作、控制好温度和 pH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