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50 KB
- 2021-04-21 发布
[学业达标]
1.(2018·河南信阳高中月考)“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
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车”的原始文字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后来“车”字不断
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车”。这反映了中国的汉字是以图画为基础的逐渐演变,
故选 B 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的内容不符。
2.(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种书体是( )
A.行书 B.楷书 C.隶书 D.草书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谨,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C 项错误,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D
项错误,草书结构简单,笔势连绵,不符合题意。
3.(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李白对当时的一位书法家的赞美:“起来向壁
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赞美的是
( )
A.行书大家王羲之 B.草书大家欧阳询
C.草书大家怀素 D.楷书大家颜真卿
答案 C
解析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
材料中的“时时只见龙蛇走”等信息来看,李白赞美的是草书大家怀素的作品,
故选 C 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排除 A 项;欧阳询是楷书大家,排除 B 项;D
项“楷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4.(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有人主张:“绘画最高的艺术之境,宛若佛家
莲界,总使人身心归于淡泊、朴雅、博大、冲融。”“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
动者也,非器械者也。”这反映了中国绘画(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答案 B
解析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讲究创造意境,表达主观
感受。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画的“意在笔先,以形写神”的特点,故选 B 项。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A、C、D 三项。
5.(2018·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下图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
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
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
A.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
B.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
C.人民虔诚地信仰佛教
D.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送子天王图》内容取自佛经故事,而通过画面看,明
显受中国服饰等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融,故 A 项正确。《送子天王图》
是唐朝吴道子的人物画,并未反映出宋朝市民文化,故 B 项错误;单纯从此图无
法看出信仰情况,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国家的统一等信息,故 D 项错误。
6.(2018·江西赣州期中)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
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徐渭的画诗画结合,且其诗追求神韵。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
性表现,追求神韵意趣以及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徐渭的画符
合文人画的特征,故选 A 项。
7.(2018·甘肃会宁一中期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
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B.社会思潮变化
C.传统文化影响 D.社会上层倡导
答案 A
解析 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逐渐世俗化、平民化,
从而产生了反映时代特色的《清明上河图》,故选 A 项。
8.(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答案 B
解析 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众多戏剧元素发展而成的,
并不是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京剧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故 A 项正确;京剧在道光年间形成,故 C 项正确;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
础上发展而成,故 D 项正确。
9.(2018·甘肃会宁一中期中)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
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
的是白色,包拯的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答案 A
解析 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故选 A 项;白脸表示奸诈狡猾,
例如曹操,排除 B 项;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排除 C 项;黑色表示
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排除 D 项。
10.(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
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
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
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京剧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是因为它是市民文化的体现,它
在演出市场上,更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 C 项。A 项错误,昆曲更有艺术审
美价值;B 项错误,民众群体广泛的原因在于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D 项错误,首
先材料反映的是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其次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昆曲内容是否贴近
民众生活。
[等级提升]
11.(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言,其发音在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为中国的统一
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
A.汉字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B.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C.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汉字促进人们的交流,促进国家统一和历史延续,这里显然
强调的是汉字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作用,故 A 项正确。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是
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汉字对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 C 项错误;
材料说明汉字对于文明传承的作用,并不是减弱了文字多样性,故 D 项错误。
12.(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形式美
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
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
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 )
A.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答案 B
解析 元朝时期形式美的追求与元朝时期政治开放有关,清朝放浪笔墨、狂
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与清朝文化高压有很大关系,说明书法艺术与政治关联,
故 B 项正确。
13.(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
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
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
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
诗”“元人……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
重要部分”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注重突出画家本人主观的诗情画意,故 C 项正确,
D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天人合一、书画同源,故排除 A、B 两项。
14.(2018·广东湛江一中月考)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
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
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关于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
京剧也是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D 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C 项不能完整反映材
料信息,排除。
15.(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在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
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
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对佛教思想的描述各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代的艺术是对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故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融合的内容,而是强调
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而是强
调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的交融,而是强调艺
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 D 项。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东汉到南北朝,“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
而到了唐朝五代,虽然也有很多著名文人画家,但是同样也没有出现结合的案例。
直至北宋后期,苏轼、米芾等提倡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并理论
联系实际,为画作中的完美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到了元代,画家们大多采用
“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行为方式,一直到明清两代,这种形式
才逐渐完善。
——摘编自孙琳《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与
题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 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绘画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
契合,他们的花鸟体现了一种倾向,就是接近世俗生活……由沈周到陈淳到徐渭,
在这股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他们笔下的花鸟形象由写实趋向“不似之
似”……作品由灵动到酣畅淋漓,摒弃儒家的温柔敦厚,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
抒发,追求所谓的“骇世惊俗”,表达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
——《论明代写意花鸟画形成的社会因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文人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人画在宋代以后出现较快发展的
原因。
答案 (1)特征: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注重意境、
诗意;富有批判精神。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尖锐;理学的兴起;明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大多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
术行为方式”得出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据材料二“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抒
发”得出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据材料二“由写实趋向‘不似之似’”得出注重
意境、诗意;据材料二“表达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得出富有批
判精神。第(2)问,据材料二“明中叶的时代潮流”并结合所学得出,商品经济发
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据材料二“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
并结合所学得出,明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结合所学得出,
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理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