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MB
- 2021-04-21 发布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3讲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
高考点击
2
高频考点
3
课后热点强化
高 考 点 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1.
化学用语
(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
分子式
)
,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用语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化合价判断、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来考查相关基本概念的关系是近几年考查计算的核心,通常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较多;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2
.
常用物理量
(1)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
(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
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
(
原子、分子、离子等
)
数目、气体体积
(
标准状况下
)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
.
溶液
(1)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有关溶液组成的考查,往往在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又引入了
K
sp
等的计算,综合性较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常考知识点,可以从配制原理、配制步骤或配制过程产生的误差分析考查。
高 频 考 点
考点一 化学用语
A
B
C
A
5
.
(2018
·
全国
Ⅲ
·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
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
D
.
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B
[
解析
]
B
对: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相等,故电子数相同。
A
错:
24 g Mg
、
27 g Al
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1
个
Mg
原子和
1
个
Al
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分别为
12
、
13
,故
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
12 mol
和
13 mol
。
C
错:
1
个
D
2
O
分子含有
10
个中子,
1
个
H
2
O
分子含有
8
个中子,
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之比为
10
∶
8(5
∶
4)
。
D
错:
1
个乙烷分子中含有
7
对共用电子,而
1
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6
对共用电子,故
1 mol
乙烷与
1 mol
乙烯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之比为
7
∶
6
。
2
.八种表达式
A
A
B
C
1
.
(2017
·
全国
Ⅲ
·
10)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0.1 mol
的
11
B
中,含有
0.6
N
A
个中子
B
.
pH
=
1
的
H
3
PO
4
溶液中,含有
0.1
N
A
个
H
+
C
.
2.24 L(
标准状况
)
苯在
O
2
中完全燃烧,得到
0.6
N
A
个
CO
2
分子
D
.密闭容器中
1 mol PCl
3
与
1 mol Cl
2
反应制备
PCl
5
(g)
,增加
2
N
A
个
P
—
Cl
键
考点二 物质的量及其有关计算
A
[
解析
]
A
.
B
的原子序数为
5
,即质子数为
5
,在质量数为
11
的
B
原子中含有
6
个中子,
0.1 mol
11
B
含有
0.6
N
A
个中子,
A
正确;
B
.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
B
错误;
C
.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24 L
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
CO
2
分子数目,
C
错误;
D
.
PCl
3
与
Cl
2
反应生成
PCl
5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
1 mol PCl
3
与
1 mol Cl
2
反应生成的
PCl
5
小于
1 mol
,增加的
P
—
Cl
键的数目小于
2
N
A
个,
D
错误。答案选
A
。
D
3
.
(2018
·
全国
Ⅰ
·
10)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16.25 g FeCl
3
水解形成的
Fe(OH)
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
A
B
.
22.4 L(
标准状况
)
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
N
A
C
.
92.0 g
甘油
(
丙三醇
)
中含有羟基数为
1.0
N
A
D
.
1.0 mol CH
4
与
Cl
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
3
Cl
分子数为
1.0
N
A
[
解析
]
B
对: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
22.4 L
氩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含有的质子数为
18
N
A
。
A
错:
Fe(OH)
3
胶体粒子是若干个
Fe(OH)
3
分子的集合体。
C
错:
92.0 g
甘油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每个甘油分子含有
3
个羟基,所以
1 mol
甘油含有的羟基数为
3.0
N
A
。
D
错:
CH
4
与
Cl
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除了
CH
3
Cl
以外,还有
CH
2
Cl
2
、
CHCl
3
和
CCl
4
,生成的
CH
3
Cl
分子数小于
1.0
N
A
。
B
4
.
(2018
·
全国
Ⅱ
·
11)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
124 g P
4
中所含
P
—
P
键数目为
4
N
A
B
.
100 mL 1 mol
·
L
-
1
FeCl
3
溶液中所含
Fe
3
+
的数目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
N
A
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
2
和
1 mol O
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
N
A
C
[
解析
]
C
对:标准状况下,
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每个甲烷和乙烯分子都含有
4
个氢原子,所以含有氢原子数目为
2
N
A
。
A
错:
124 g P
4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每个
P
4
分子中含有
6
个
P
—
P
键,所以含有
P
—
P
键数目为
6
N
A
。
B
错:
Fe
3
+
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
100 mL 1 mol
·
L
-
1
FeCl
3
溶液中所含
Fe
3
+
的数目小于
0.1
N
A
。
D
错:
SO
2
和
O
2
的化合反应为可逆反应,
2 mol SO
2
和
1 mol O
2
催化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
2 mol
,即分子总数大于
2
N
A
。
1
.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常见的陷阱
考查方向
注意问题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先考虑是否为气体,如果是气体再需考虑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0
℃
,
1.01
×
10
5
Pa)
物质的聚集状态
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有
CCl
4
、
H
2
O
、
SO
3
、己烷、苯、酒精、
CHCl
3
等
考查方向
注意问题
物质的微观结构
①
注意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
Ne
、
O
3
、
P
4
等;
②
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如
D
2
O
、
T
2
O
、
18
O
2
、
H
37
Cl
等;
③
注意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
SiO
2
、
Si
、
CH
4
、
P
4
、
CO
2
、
C
60
、烃分子中的碳碳键数等;
④
注意一些物质中的离子数目,如
Na
2
O
2
、
NaHSO
4
等
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
1 mol CH
3
COOH
或
1 mol FeCl
3
溶于水时,溶液中
CH
3
COO
-
或
Fe
3
+
的物质的量均小于
1 mol
1
.
(2018
·
全国统一仿真模拟一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1 L 0.1 mol
·
L
-
1
氨水中含有
OH
-
的数目为
0.1
N
A
B
.
5.8 g
由正丁烷和异丁烷组成的混合物含共价键的数目为
1.3
N
A
C
.反应
O
3
+
2KI
+
H
2
O===2KOH
+
O
2
+
I
2
中,每
1 mol O
3
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6
N
A
D
.
100 g 9.8%
的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0.4
N
A
B
[
解析
]
A
.
氨水是弱碱,
1 L 0.1 mol
·
L
-
1
氨水中含有
OH
-
的数目小于
0.1
N
A
;
A
错误;
B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
C
4
H
10,
5.8 g
由正丁烷和异丁烷组成的混合物是
0.1 mol
,含共价键的数目为
1.3
N
A
,
B
正确;
C
.反应
O
3
+
2KI
+
H
2
O===2KOH
+
O
2
+
I
2
中臭氧是氧化剂,碘化钾是还原剂,每
1 mol O
3
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
A
,
C
错误;
D
.该混合溶液溶剂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原子,
D
错误,答案选
B
。
2
.
(2018
·
全国统仿真模拟四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将
1 mol
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
N
A
B
.
1 mol CH
3
COONa
和少量
CH
3
COOH
溶于水所得中性溶液中,
CH
3
COO
-
的数目为
N
A
C
.标准状况下,
2.24 L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
N
A
D
.标准状况下,
11.2 L
三氯甲烷所含的原子数为
2
N
A
B
[
解析
]
A
.
氢氧化铁胶粒是大量
Fe(OH)
3
聚集成的,
1 mol
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胶体微粒数小于
N
A
,
A
项错误;
B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
(Na
+
)
+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该溶液显中性,则
c
(H
+
)
=
c
(OH
-
)
,故
c
(Na
+
)
=
(CH
3
COO
-
)
,
n
(Na
+
)
+
n
(CH
3
COO
-
)
=
1 mol
,即
CH
3
COO
-
的数目为
N
A
,
B
项正确;
C
.
Cl
2
溶于水为可逆反应,
0.1 mol Cl
2
溶于水时只有一部分
Cl
2
与水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0.1
N
A
,
C
项错误;
D
.标准况状下,三氯甲烷为非气态,
D
项错误。故答案选
B
。
D
4
.
(2018
·
河北洛阳一模
)
硫酸镍铵
[(NH
4
)
x
Ni
y
(SO
4
)
m
·
n
H
2
O]
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2.335 0 g
样品,配制成
100.00 mL
溶液
A
;②准确量取
25.00 mL
溶液
A
,用
0.040 00 mol
·
L
-
1
的
EDTA(Na
2
H
2
Y)
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
Ni
2
+
(
离子方程式为
Ni
2
+
+
H
2
Y
2
-
===NiY
2
-
+
2H
+
)
,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31.25 mL
;③另取
25.00 mL
溶液
A
,加足量的
NaOH
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
NH
3
56.00 mL(
标准状况
)
。
(1)
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
EDTA
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
Ni
2
+
含量将
_______ (
填
“
偏高
”
、
“
偏低
”
或
“
不变
”
)
。
(2)
氨气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
通过计算确定硫酸镍铵的化学式
(
写出计算过程
)
。
偏高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颜色由红变蓝
[
解析
]
(1)
滴定管未润洗,则标准溶液
EDTA
的量将增多,故测得的
Ni
2
+
含量偏大。
(2)NH
3
为碱性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
根据滴定反应计算出
Ni
2
+
的量,根据生成
NH
3
的量计算出
NH
的量。根据电荷守恒计算出
SO
的量,最后由质量守恒计算出
H
2
O
的量,由四者的物质的量比值,可确定出硫酸镍铵的化学式。
1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
如图
1)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NO
3
溶液
(
如图
2)
考点三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D
C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
.配制
0.100 0 mol
·
L
-
1
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
解析
]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定容时俯视会造成结果偏高,
A
不正确;配制溶液时,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B
不正确;加水超过刻度线时应重配,
C
不正确。
2
.配制
250 mL 0.1 mol
·
L
-
1
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
A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
2
~
3
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D
.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
C
3
.
(1)(2017
·
全国
Ⅲ
·
9
改编
)
下列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能否达到目的?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017
·
天津
)
将称得的
AgNO
3
配制成
250 mL
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项实验操作不规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目的
操作
配制浓度为
0.010 mol
·
L
-
1
的
KMnO
4
溶液
称取
KMnO
4
固体
0.158 g
,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50 mL(
棕色
)
容量瓶、胶头滴管
4
.实验室中欲用
NaOH
固体配制
480 mL 0.1 mol
·
L
-
1
的
NaOH
溶液。以下是某同学的配制过程:
(1)
通过计算,该同学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出一个干燥小烧杯的质量为
29.4 g
,然后称出该烧杯和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____g
。
(2)
该同学用量筒粗略量取
150 mL
水倒入烧杯,进行溶解。
(3)
该实验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4)
溶液混匀后,该同学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他又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溶液达到刻度线,则他配制的溶液浓度
__________(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0.1 mol
·
L
-
1
。
31.4
500
mL
容量瓶
玻璃棒
胶头滴管
小于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
.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
(
量取
)→
溶解
(
稀释
)→
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
.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
(1)
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
简称
“
查漏
”
)
。
“
查漏
”
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
180
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若漏水,可以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
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①
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
50 mL
、
100 mL
、
250 mL
、
500 mL
、
1 000 mL
几种。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写上。
②
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
480 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
500 mL
容量瓶。
③
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
④
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
.
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
(1)
如下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上端靠近容量瓶口处不能接触瓶口。
(2)
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3)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2)
测定结果偏低的是: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使
n
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
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是: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
例
】(1)________________
,最好选用
_______ mL
的量筒,若读数时
___________
,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
_______(
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95 mL
。
(2)
某同学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时,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
_______(
填
“
偏高
”
、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
量取
95 mL
水
①
100
仰视刻度
②
大于
滴定前,读碱液体积时仰视碱式滴定管液面;滴定后,读碱液体积时俯视碱式
滴定管液面
③
偏低
【
审题指导
】
①
从减小误差的角度看,选用量筒的规格最好与被量取液体的体积相接近,应选取
100 mL
的量筒。
②
量筒的刻度下小上大,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仰视刻度由图可知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即大于
95 mL
。
在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的使用时经常涉及俯视、仰视问题,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究竟如何
(
偏大或偏小
)
,分两种情况说明。
1
.
容量瓶
(
如图
Ⅰ
、
Ⅱ
)
(1)
图
Ⅰ
:定容时俯视,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2)
图
Ⅱ
:定容时仰视,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
2
.量筒、滴定管
(
如图
Ⅲ
、
Ⅳ
、
Ⅴ
、
Ⅵ
)
(1)
图
Ⅲ
:量筒上方刻度大,俯视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视线与量筒壁相交处
(a
点
)
即为俯视读数,则量筒内液面俯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大。
(2)
图
Ⅳ
:量筒下方刻度小,仰视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视线与量筒壁相交处
(b)
点即为仰视读数,则量筒内液面仰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小。
(3)
图
Ⅴ
:滴定管上方刻度小,俯视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视线与滴定管壁相交处
(c
点
)
即为俯视读数,则滴定管内液面俯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小。
(4)
图
Ⅵ
:滴定管下方刻度更大,仰视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视线与滴定管壁相交处
(d
点
)
即为仰视读数,则滴定管内液面仰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大。
3
.
“
仰视
”
、
“
俯视
”
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任务
仪器类型
观察方法
误差偏向
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
“0”
刻度在下方
仰视
偏低
(
偏小
)
俯视
偏高
(
偏大
)
“0”
刻度在上方
仰视
偏高
(
偏大
)
俯视
偏低
(
偏小
)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0”
刻度在下方
仰视
偏高
(
偏大
)
俯视
偏低
(
偏小
)
“0”
刻度在上方
仰视
偏低
(
偏小
)
俯视
偏高
(
偏大
)
平视时,结果均是正确的
1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配制
5%
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
B
.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导致读数偏小
C
.测定未知
NaOH
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
2
~
3
次
D
.配制
0.1 mol
·
L
-
1
的
H
2
SO
4
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
解析
]
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稀释时应把浓硫酸慢慢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且边倒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D
正确。
D
A
3
.
(2018
·
河北定州中学二诊
)
实验室需要
0.1 mol
·
L
-
1
NaOH
溶液
450 mL
和
0.5 mol
·
L
-
1
硫酸溶液
450 mL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
。仪器
C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本实验所需玻璃仪器
E
规格和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
AC
分液漏斗
500 mL
容量瓶
(2)
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_________(
填字母
)
。
A
.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
.长期贮存溶液
C
.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D
.量取
220 mL
体积的液体
BCD
(3)
在配制
NaOH
溶液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浓度
_________(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下同
)0.1 mol
·
L
-
1
。若
NaOH
溶液未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则所配制溶液浓度
______0.1 mol
·
L
-
1
。
(4)
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
98%
、密度为
1.84 g
·
cm
-
3
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_________m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如果实验室有
10 mL
、
25 mL
、
50 mL
量筒,应选和
_________mL
规格的量筒最好。
(5)
如果定容时不小心超过刻度线,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
。
小于
大于
13.6
25
重新配制
4
.
(2018
·
河北定州中学一模
)
将
MnO
2
与
FeSO
4
溶液、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
60 ℃
后,再加入
Na
2
CO
3
溶液,最终可制得碱式碳酸锰
[
a
MnCO
3
·
b
Mn(OH)
2
·
c
H
2
O]
。
(1)
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备
FeSO
4
溶液时,所用铁屑需比理论值略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需将废铁屑用热
Na
2
CO
3
溶液浸泡,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测定碱式碳酸锰的组成,取
7.390 g
样品溶于硫酸,生成
CO
2
224.0 mL(
标准状况
)
,并配成
500 mL
溶液。准确量取
10.00 mL
该溶液,用
0.050 0 mol
·
L
-
1
EDTA(
化学式
Na
2
H
2
Y)
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
Mn
2
+
(
原理为
Mn
2
+
+
H
2
Y
2
-
===MnY
2
-
+
2H
+
)
,至终点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28.00 mL
。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
防止
FeSO
4
被氧气氧化
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答案:
(2)
n
(CO
2
)
=
n
(MnCO
3
)
=
0.01 moL
n
(EDTA)
=
0.001 4 mol
10 mL
溶液中
n
(Mn
2
+
)
=
0.001 4 mol
7.390 g
该碱式碳酸锰中
n
(Mn
2
+
)
=
0.07 mol
,
n
[Mn(OH)
2
]
=
0.06 mol
m
(H
2
O)
=
0.9 g
,
n
(H
2
O)
=
0.05 mol
a
∶
b
∶
c
=
1
∶
6
∶
5
碱式碳酸锰的化学式为
MnCO
3
·
6Mn(OH)
2
·
5H
2
O
。
课后热点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