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 MB
- 2021-04-21 发布
模块二 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考情分析
高考导航
考点
考题
考查内容
(1)
知识视角:
近几年课标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上,强调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8
全国卷
Ⅰ
,
29
2015
全国卷
Ⅰ
,
29
2014
全国卷
Ⅱ
,
3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
军阀割据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顾维钧演讲
(
争取国际支持
)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18
全国卷
Ⅱ
,
29
2018
全国卷
Ⅲ
,
29
2017
全国卷
Ⅰ
,
41
2014
全国卷
Ⅱ
,
29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国民党
“
一大
”
宣言
民主思想潮流
(2)
能力视角:
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采用灵活的方式,以小角度切入,多层面综合考查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通过呈现多种历史现象,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考查分析、判断和综合迁移的能力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则
民国时期社会
生活变迁
2017
全国卷
Ⅱ
,
29
2017
全国卷
Ⅲ
,
29
2014
全国卷
Ⅰ
,
30
《
申报
》
广告
(
社会新风尚
)
上海集体婚礼
(
中西习俗融合
)
外国影片与国产影片比例
(
流通税费
)
(3)
考向视角:
预计
2019
年高考将会通过文字史料重点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作出的探索、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总述
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
(1912
-
1928
年
)
,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
-
1916
年
)
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
-
1928
年
)
两个阶段
政治
(1)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
“
二十一条
”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8
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3)
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
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观念之争
(
是否学
)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变
内容之争
(
学什么
)
洋务派: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早期维新派: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
政体之争
(
学哪种
)
(
资
)
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
资
)
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
模式之争
(
向谁学
)
英国、日本: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共和
苏俄:城市中心论,武装夺取政权
政治上
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是一种不完整的封建统治,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北京政府打着
“
民国
”
招牌,披着法统外衣,再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由
“
家国
”
转为
“
民国
”
,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
“
真正民国
”
,但较之清朝统治已是历史的进步。可以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共和政体逐步稳定,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一定的发展
经济上
北洋政府对新经济的发展施加了积极的影响。北洋政府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颁布和推行的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大发展
外交上
北洋政府曾经争得了部分主权,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如:坚决拒绝承认
“
麦克马洪线
”
,使英国分割中国神圣领土西藏的阴谋活动失去了法律依据;一战期间,废除了德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最后没有在
《
巴黎和约
》
上签字;在华盛顿会议上迫使日本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等
思想上
北洋军阀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各种结社与言论自由的限制,有利于中国思想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