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50 KB
- 2021-04-21 发布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1班物理期末测试题
姓名 学号
一.单选题
1. 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 )
A.F1
B.F2
C.F3
D.F4
2. 足球比赛中踢点球时,足球距球门10.97 m,球正对球门踢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从横梁的下沿擦进球门,已知球门高度2.44m足球质量400g,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球员此次踢球过程中对足球做的功约为( )
A.30 J
B.60 J
C.90 J
D.120 J
3.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平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运动员从下落至到达最低点前,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弹性势能的改变量总是相等
4. 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的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水平轨道与倾斜轨道之间用平滑圆弧连接(图中没画出)。则返回后经过A点速度v的大小为( )
A.
B.
C.
D.
5. 如图所示,将a、b两小球以大小为20 m/s的初速度分别从A、B两点相差1 s先后水平相向抛出,a小球从A点抛出后,经过时间t,a、b两小球恰好在空中相遇,且速度方向相互垂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则抛出点A、B间的水平距离是( )
A.80 m
B.100 m
C.200 m
D.180 m
6.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其中没有应用到的规律( )
A.牛顿第二定律
B.牛顿第三定律
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
7. 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8. 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时,探测器可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v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探测器的质量越大,脱离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B.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
C.探测器分别脱离两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相等
D.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
9. 如图4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由图可知( )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前面
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10. 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11.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12.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球A、B用长度分别为l1、l2的细线(l1vB
B.ωA>ωB
C.aA=aB
D.FAgtan θ ,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16. 如图,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ab和抛物线bc组成,圆弧半径Oa水平,b点为抛物线顶点。已知h=2 m,s= 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1)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a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bc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
(2)若环从b点由静止因微小扰动而开始滑下,求环到达c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
17.物体A的质量M=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的质量为m=0.5 kg、长L=1 m。某时刻A以v0=4 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忽略物体A的大小,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
(1)若F=5 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2)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18.如图甲所示,用固定的电动机水平拉着质量m=2kg 的小物块和质量 M=1kg的平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物块位于平板左侧,可视为质点。在平板的右侧一定距离处有台阶阻挡,平板撞上后会立刻停止运动。电动机功率保持P=3W不变。从某时刻 t=0起,测得物块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6 s后可视为匀速运动,t=10 s时物块离开平板。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1)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2)物块在1 s末和3 s末受到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3)平板长度L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