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50 KB
- 2021-04-21 发布
限时规范训练30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省新乡市模拟)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面三题。
1.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D )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项正确。高寒地区蒸发弱,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A、B、C三项错误。
2.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 )
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
解析: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因此夏季土壤盐渍化严重;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夏季降水多,因此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是春季,A项正确。
3.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B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解析: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B项正确。
(2019·石家庄调研)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持水土,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下图是黄土高原中的某小流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下列措施与该流域中字母所示地对应正确的是( A )
A.A、E两处营造护田林网
B.B处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
C.C处封坡育林育草
D.D处建林果基地、水平梯田
解析:A、E两处为塬,营造护田林网可以保塬,防止水土流失,A项正确;B处为缓坡,不能打坝建库,要营造防护林或修建梯田护坡,B项错误;C处为沟,不是封坡育林育草,C项错误;D处陡坡,不能修建水平梯田,D项错误。
5.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D )
①降低下游河床
②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
③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④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
⑤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
⑥减少地下水漏斗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③⑤
解析:通过小流域治理,下游河床抬升速度会减慢,但不能降低下游河床,也不能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由于治理后河流入海泥沙减少,带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会减少;河流下游地下水漏斗区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与河流含沙量关系不大;经过治理后一方面会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泥沙来源少了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D项正确。
(2019·河南省郑州市嵩阳训练)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g/kg)
氮含量(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6.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B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解析: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极有可能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A错误、B正确。由于水土流失,如果刺槐需要湿润土壤的话,就不太适合生长,C错误。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错误。故选B。
7.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解析:读图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故选A。
8.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C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故选C。
(2019·惠州高三调研)针对西藏南部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了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风速( C )
A.最大 B.平稳
C.下降 D.提高
解析:读图可知,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
10.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B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解析: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
11.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 D )
A.利于稳固沙土 B.利于削减风力
C.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解析: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适应恶劣环境。
二、综合题(46分)
12.(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青藏铁路北麓河路段的风沙灾害已成为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防治沿线风沙灾害,铁路管护部门在其两侧布设了风沙防护措施,主要有砾石方格、导沙墙、阻沙水泥栅栏等,下图为北麓河路段的风沙防护林体系结构组成。
(1)简述图示地区风沙灾害严重的原因。(8分)
答案:降水少,干旱范围大;沙源广;风向稳定,多大风,风力强劲;生态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低。
(2)描述图中北麓河南侧路段风沙防护体系的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答案:特点:设置了多种防护措施;西侧(上风)方向设施多于东侧。
原因:危害铁路沿线的风沙主要来自附近的沙地和滩地,因沙粒粗细不同各防护措施相互补充共同防护;西侧是上风地带,是危害铁路设施风沙的主要来源地,在西侧设置多种防护设施能有效减少危害程度。
(3)分别说明水泥栅栏阻沙与砾石方格阻沙的基本原理。(6分)
答案:水泥栅栏阻沙原理:水泥栅栏能大大降低近地面的风速,风力减弱,风挟带的沙粒可以沉积下来。
砾石方格阻沙原理:砾石铺盖在沙地表层,阻隔了风力对颗粒较小沙粒的影响,砾石重,风难以吹动,达到固沙效果。
解析:(1)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生态脆弱而植被覆盖率低,图示区域有大面积沙地、滩地,以及强劲的西风。(2)图示有砾石方格、水泥栅栏,且分布均是西多东少;注意风频图中的风向为偏西风。(3)水泥栅栏直立于地面,可降低风速;砾石压在沙上,可减少沙尘扬起。
13.(2019·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示意图。
(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答案: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等。
(2)材料一中甲地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
答案:煤炭、稀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承东启西,位于三省交界地带,区际联系方便;国家政策支持。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6分)
答案:使地表崎岖;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
(4)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赞成。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或不赞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建设鱼鳞坑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水土流失与其所处区域的地表土壤特征及区域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地表为黄土覆盖,且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等,地表植被少,雨季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第(2)题,甲地位于黄土高原,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资源、交通位置、国家政策支持等。第(3)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区域的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河流水文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崎岖;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若赞成则从鱼鳞坑的保持水土功能入手,指出其拦截径流、促进植物成活,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若不赞成则要分析鱼鳞坑对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短期内甚至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0:00: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4-16 19:26:1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