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1 发布
无机工艺流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工艺流程的主线,对工艺流程有整体清晰的认识;
2. 明确化学工艺流程设计的知识点;
3.学会阅读与提取教材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讨论工艺流程的主线和知识点,提高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归纳知识,形成分析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流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无机工艺流程的主线及知识点。
难点:流程中知识点的提取。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和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引入
新课
展示数据,对比2013北京卷流程题全市得分率以及本区得分率,对比期末考试流程题全区和本校得分率。
【提问】在做流程题时你感觉有什么困难?(展示解流程题通常存在的问题)
对比、了解
学生思考、个答。
了解差距、明确复习目的。
清楚流程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节二:
导出
流程
以2013北京卷27题为例,分析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问】迅速读题,思考如何将流程划分为三大部分?
展示2011年北京卷26题食盐水精制流程, 思考如何按照工艺流程主线划分?
【过渡】明确了流程题的主线,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流程的每一环节如何设置问题。
<流程环节一:原料预处理阶段>
【追问】①溶解过程发生了哪些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②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③你认为滤渣和滤液的成分是什么?
【小结】原料预处理阶段常见操作为:溶解(浸出)或者煅烧,常见考点是反应原理(方程式)。
<流程环节二:分离提纯阶段>
带领学生分析分离提纯阶段所发生的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得出工艺流程主线:
原料预处理→分离提纯→目标产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三大组,分别小组讨论“原料预处理、分离提纯和获得目标产物”三个阶段,都涉及哪些操作,可以设置什么问题,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操作是加硫酸溶解,可以提问反应方程式。
(分析物质性质);
②可以提问“过滤”这个操作方法;
③可以问所得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所涉及的操作是:加试剂、调pH、加热、过滤。
①可以提问加入酸性KMnO4的作用,方程式写法;
②问调pH的目的;
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由特殊到一般,大部分流程的主线相同
提高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
环节三:
回归教材、应用
环节四:
提升
环节五:
作业
展示与pH相关的数据表格
【小结】分离提纯阶段常见操作为:
加试剂、调pH、加热、降温、萃取等,常见考点是原理(方程式)、分离提纯操作。
展示本题所有问题,看看我们想到的都考了吗?还有哪环节没有涉及到?
<流程环节三:获得目标产品阶段>
展示2010、2011、2013三年北京卷流程题考查的相关知识点。
【过渡】我们了解了分析工艺流程题的方法,下面我们回到教材上, 看《必修2》P91,实验4-2,完成
学案要求。
展示一组学生的流程图,并分析。
【总结】无机化工流程试题涉及知识点。
③问棕色沉淀是什么;
④问加热的作用;
⑤问加入硫酸锰的目的。
(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回答问题)
观察原题目设置的问题,思考。
学生可能回答:
所涉及的操作是:结晶、沉淀。
看投影、体会
①每个小组讨论并完善课前所画的流程图;
②结合流程图小组讨论,针对知识点设计问题。
学生说体会和收获。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明确流程题最后的落实
学会阅读与提取教材知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
形成分析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无机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上有哪些提高?
①学案上2010高考流程题;
②分组设计:《必修2》教材91页资料卡片中“海水提溴”的工业流程以及实验装置。
③请按本节课思路整理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小组课下交流。
记录
【排放无害化
循环利用
(核心)
板书设计】
主 线: 原料预处理 分离提纯 目标产品
操 作: 溶解(浸出)、 加试剂、调pH、 结晶、
煅烧 加热、降温、萃取 沉淀
知识点: 原理(方程式) 原理(方程式)、 叙述操作
分离提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