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4-21 发布
2018-2019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3 页,第Ⅱ卷 4 至 7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 48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
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其中 1-8 题为单选题,9-12 题
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零分.
1.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 2
3
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
,后 1
3
t 时间内平均速
度为 2v,则物体在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3v
4
B.3v
2
C.v D.2v
3
2.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
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x=20t-2t2 (x 的单位是 m,t 单位是 s).则该汽车
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
A. 10 m B. 50 m C. 25 m D. 100 m
3.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
图所示,则( )
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t=4 s 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在相遇前,t=4 s 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在相遇前,甲、乙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 30 m
4.如图所示,重 G=20N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一 与 水 平
方向成 30°大小为 F=8N 的力斜向下推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5,g=10m/s2,则( )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20N B.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12N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 D. 物体所受的合力 10N
5. 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 G,保持细绳 AO 的位置不变,让细绳 BO
的 B 端沿四分之一圆周从 D 点缓慢向 E 点移动。在此过程中( )
A. 细绳 BO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细绳 BO 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C. 细绳 AO 上的张力不变
D. 细绳 AO 上的张力一直减小
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 L。在下图中,斜面的倾角为
3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 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 L。则物
体所受摩擦力( )
A. 大小为
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B. 大小为
2
3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C.等于零
D.大小为 mg,方向沿斜面向上
7.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
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 A 的加速度 a1 与下面小球 B 的加速度 a2 为 ( )
A.a1=g a2=g
B.a1=2g a2=g
C.a1=2g a2=0
D.a1=0 a2=g
8.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贴着天花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若力 F 与水平面夹角为 ,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
速度 g,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9.电梯在 t=0 时由静止开始上升,运动的 a-t 图象如图所示(选取向上为正),电梯内乘客
的质量 m0=40kg,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 9s 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B. 1~8 s 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C. 第 2s 内乘客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 440 N
D. 第 9s 内电梯速度的增加量为 1 m/s
10.如图所示,5 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
当用力 F 推第一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左向右,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
B.由左向右,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
C.第 2 块与第 3 块木块之间弹力大小为 0.6F
D.第 3 块与第 4 块木块之间弹力大小为 0.6F
11.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仍保持静止,则
( )
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1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θ=37°,并以 v=10m/s 的速度运行,在传送带的 A
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若已知传送带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 A 到 B 端的
距离 s=16m,则小物体从 A 端运动到 B 端所需的时间可能是 ( )
(sin37°=0.6,cos37°=0.8,g=10m/s2)
A、1.8s B、2.0s C、2.1s D、4. 0s
黄骅中学 2018-2019 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卷
第Ⅱ卷(共 52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4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
上。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其中 13 题 7 分,14 题 8 分)
得分 阅卷人
13.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匀变速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
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B、C、D、E 为相邻的记数
点,A 点为离打出的第一个计时点最近的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来,频率
f=50Hz(单位 cm.)
(1)由图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填“加速”或“减速”).
(2)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电压为 V.
(3)计算 C 点的瞬时速度 VC= m/s.小车的加速度 a= m/s2.
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
量用 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
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
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
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
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应该作 a 与 的图像。
(3)某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 和拉力 F 的数据如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 a -F 图像。
2.实验中所得 a -F 图像不通过坐标原点,原因是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1 0.19 0.29 0.40 0.51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7 分。
15.(10 分)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一质量为m=7kg的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此恒力F的大小.
得分 阅卷人
16.(12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60 kg 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 为 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
开始匀加速下滑 200 m 到达坡底,用时 10 s.若下滑过程中阻力恒定(忽略空气影响),(g
取 10 m/s2,sin37°=0.6 和 cos37°=0.8)。求
(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µ.
17.(15 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 m=1.0kg 的物
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
F=10.0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 t=4.0s 绳子突然断了,(sin37°=0.60 . cos37°
=0.80,g=10m/s2)
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物理答案
1.c 2.b 3.c 4.c 5b 6.c 7.c 8.d 9.bc 10.ac 11.bc12.bd
13. 加速 (2) 交流 220v(3)2.64;12.6
14. (1)只有 M 与 m 满足 M≫m 才能使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盘
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由于 a∝ 1
M
,所以 a- 1
M
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数
据处理时,常作出 a 与 1
M
的图象.
(3)1.如下图所示
2.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小或没有平衡摩擦力
15.【答案】解:(1)不受推力时匀速下滑,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沿运动方向有:
mgsinθ-f=0
所以:f=mgsinθ=7×10×sin37°=42N
(2)又:f=μmgcosθ
解得:μ=tanθ=0.75
(3)受推力后仍匀速运动则:
沿斜面方向有:Fcosθ-mgsinθ-μFN=0
垂直斜面方向有:FN-mgcosθ-Fsinθ=0
解得:F=240N
答:(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42N;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75;
(3)若用一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木块上,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此恒力 F 的大小是 240N
16.(1) 21 /m s (2)20m/s(3)0.5
【解析】(1)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21
2x at
得 2
2
2 200 2 4m/s100
xa t
(2)根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得:v=at=4×10=40m/s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a=60×4=240N;
(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 0.25
17.解:(1)物体受拉力向上运动过程中,受拉力 F,重力 mg 和摩擦力 f,设物体向上运
动的加速度为 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sin mafmgF 因 cos, mgNNf
解得 0.21 a m/s2 所以 t=4.0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0.811 tav m/s
(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 mtas 162
1 2
11
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有:
2cossin mamgmg 0.82 a解得 m/s2
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 0.1/ 212 avt s,减速运动的位移 0.42/212 tvs m
此后物体将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 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
加
速下滑的过程有 3cossin mamgmg
解得 0.43 a m/s2
设物体由最高点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t3,所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2.310,2
1
3
2
3321 ttass 解得 s
所以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2.432 ttt总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