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00 KB
- 2021-04-21 发布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
物理试题
第I卷 选择题(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9个小题,共54分;其中1-6题为单选题,7-9题多选题,少选得3分,多选错选得0分。)
1.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天电和地电是一样的
B. 法国学者库仑研究静电力的规律时发现静电力和引力完全一样
C.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确认为元电荷电量
D. 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静电力常量
【答案】B
【解析】富兰克林在利用风筝把雷电释放的电荷电引入莱顾瓶中,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地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故A说法正确;静电力和引力的性质不完全一样,故B说法错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确认为元电荷电量,故C说法正确;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静电力常量,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B.
2.如图所示,框架面积为S,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在从图示位置转过90°角过程中,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
A. 保持不变 B. 先增大再减小 C. 逐渐减小 D. 先减小再增大
【答案】C
【解析】线圈与磁场垂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线圈面积的乘积,故图示位置的磁通量为,线圈从图示转过的过程中,S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故磁通量逐渐减小,当线圈从图示转过时,S磁通量为0,故在从图示位置转过
角过程中,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逐渐减小,当线圈与磁场平行时,磁通量最小,故C正确、ABD错误.
3.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中∠B=30°,点电荷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测得在C处的某正点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平行于AB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带正电,QA∶QB=1∶8 B. A带负电,QA∶QB=1∶8
C. A带正电,QA∶QB=1∶4 D. A带负电,QA∶QB=1∶4
【答案】B
【解析】AC、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A对C的力沿CA方向,指向A,又C带正电,所以A带负电,故A、C错误;
BD、由几何关系得,解得,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4.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在电场中有两条光滑绝缘的固定轨道OM、ON,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正离子(不计重力及离子间的库仑力)从O点由静止释放,分别沿OM、ON轨道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相同的时间,两离子运动相同的距离
B. 当两离子运动到垂直电场的同一平面上时速度大小相等
C. 在相同的时间内,电场力对两离子做功相等
D. 在运动过程中,两离子电势能都增大
【答案】B
【解析】A.粒子在光滑轨道上受支持力和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水平向右,大小相等,则可知,两物体在沿轨道方向上运动的加速度肯定不相同;则相同时间内两离子的距离不相同;故A错误;
B.由于离子只受电场力所做的功;故当两离子运动到垂直电场的同一平面上时,电场力做功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离子的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因加速度不同,则在相同时间内两离子的速度变化不同;故由动能定理可知,电场力做功不相等;故C错误;
D.因电场力一直做正功;故电势能均减小;故D错误;
5.冬季我国有些内陆地区雾霾频发,为了监测PM2.5指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原理如图所示.RL是对PM2.5敏感的电阻元件,当环境中PM2.5指数增大时报警器S两端电压增大并发出警报声.E为内阻不计的电源,R为一可变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PM2.5指数增大时RL的阻值增大
B. 当PM2.5指数增大时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
C. 当PM2.5指数增大时可变电阻R两端电压增大
D. 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可以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
【答案】D
【解析】ABC.E为内阻不计的电源,可变电阻R两端电压
当环境中PM2.5指数增大时,报警器S两端电压增大,可变电阻R两端电压减小;报警器S两端电压增大,电路中总电流增大,可变电阻R两端电压减小,电阻R中电流减小,则流过RL的电流增大,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可变电阻R两端电压减小,RL两端电压减小,流过RL的电流增大,RL的阻值减小.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D.可变电阻R的阻值越大,并联部分总电阻越接近RL,RL对电路的影响越明显,从而增大报警器的灵敏度.故D项符合题意.
6.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由左端射入质谱仪后分成甲、乙两束,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其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束粒子带正电,乙束粒子带负电
B. 甲束粒子的比荷大于乙束粒子的比荷
C. 能通过狭缝S0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
D. 若甲、乙两束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甲、乙两束粒子的质量比为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粒子速度选择器中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两个作用,电场力不变,速度方向不变,可知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应平衡,由左手定则判断出洛伦兹力方向,粒子进入匀强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半径表达式,根据半径公式分析半径越大时,粒子的质量和比荷的大小
甲粒子在磁场中向上偏转,乙粒子在磁场中向下偏转,根据左手定则知甲粒子带负电,乙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则甲的比荷大于乙的比荷,B正确;能通过狭缝的带电粒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得速率,故C错误;若甲、乙两束粒子的电荷量相等,由前面分析,则甲、乙两束粒子的质量比为2:3,故D错误;
7.如图表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电阻的I–U图线,那么
A. 电阻大的应是图线A,两电阻串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Ⅰ
B. 电阻大的应是图线B,两电阻串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Ⅲ
C. 电阻小的应是图线A,两电阻并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Ⅰ
D. 电阻小的应是图线B,两电阻并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Ⅲ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题目中是I—U图线,其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的大小,所以B的阻值大,A的阻值小;两者并联后总阻值更小,应该在区域Ⅰ,若串联,总阻值变大,应该在区域Ⅲ,故选项BC正确.
8.如图所示,一单边有界磁场的边界上有一粒子源,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不同速率,向磁场中射入两个相同粒子1和2,粒子1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A点出磁场,粒子2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B点出磁场,OA=AB,则
A. 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
B. 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4
C. 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D. 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答案】AC
【解析】AB、粒子进入磁场后速度垂线与O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1在磁场中的轨迹圆的圆心;同理,粒子进入磁场后速度的垂线与O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2在磁场中的轨迹圆的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两个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由可知,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故A正确,B错误;
CD、由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且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根据公式,两个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D错误;
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两导轨间距为L,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在M和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甲与乙两个定值电阻,导体杆ab的质量为m,电阻为r,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导体杆ab一初速度v0,使杆向右运动.最后杆停在导轨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
B. ab杆速度减为时,ab杆加速度大小为
C. ab杆速度减为时,通过甲电阻的电量
D. ab杆速度减为时,ab杆走过的位移
【答案】BD
【解析】A项:ab棒水平方向上受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加速度为:,由于速度减小,所以ab棒做减速减小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故A错误;
B项:当ab棒的速度为时,安培力为:,所以加速度为:,故B正确;
C项:对ab棒由动量定理得:,即,解得:,由于甲与乙电阻并联,所以通过甲电阻的电量为:,故C错误;
D项:由,解得:,故D正确.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0.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率,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待测电阻丝Rx阻值约为5Ω.
(1)图甲是未完成的实物连线图,图中a为待测导体右端接线柱,b为电流表正极接线柱,c为滑动变阻器左上端接线柱,d为滑动变阻器左下端接线柱.则导线①应连接______(选填a或b).导线②应连接______(选填c或d).
(2)正确接线后,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中作出U-I图线
U/V
0.30
0.40
0.80
1.10
1.20
1.60
I/A
0.07
0.09
0.18
0.22
0.27
0.35
(3)用作图法求得Rx的阻值为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mm.测出金属丝长度,则可求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答案】(1). a d (2). (3). 4.5~4.8 (4). 0.715~0.717
【解析】(1)[1][2]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采用分压接法,故导线②要与d
接通;由于电流表内阻与待测电阻阻值接近,因此只能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以减小实验误差;故导线①应接a;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的U-I图如下图所示:
(3)[3]根据U-I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则有:
Ω(4.5~4.8Ω)
(4)[4]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
d=0.5mm+21.5×0.01mm=0.715mm(0.715~0.717 mm)
三、解答题
11.燃油车退出已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新能源车将全面替代燃油车.某景区电动车载满游客时总质量m=1.75×103kg,以4m/s的速度在水面路面匀速行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20A,输入电压U=400V,电动车行驶时所受阻力位车重的0.1倍,g取10m/s2,不计电机内部摩擦,只考虑驱动电机的内阻发热损耗能量,求:
(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2)电动车行驶时输出的机械功率。
(3)驱动电机的内阻。
【答案】(1)8kW(2)7kW(3)2.5Ω
【解析】(1)驱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入=UI=400V×20A=8000W;
(2)电动机行驶时所受阻力:
f=0.1mg=1.75×103N;
电动机匀速行驶时F=f,电动机行驶时输出的机械功率:
P出=Fv=1.75×103×4=7×103W;
(3)驱动电机内阻发热功率:
P热=P入-P出=8000-7000=1000W
根据P热=I2r,有:
12.如图所示,在平面的第I象限内有沿轴正方向的有界匀强电场,在第IV象限过点放一张垂直于平面的感光胶片.一电子以垂直于轴的初速度从点射入电场中,并从点射出电场,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已知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质量为,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电子从出发到打在感光胶片上的总时间.
【答案】(1) (2)
【解析】(1)设匀强电场场强大小强为,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在轴方向:
在轴方向:
联立解得:;
(2)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射出电场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射出电场后至到达感光胶片前运动的时间,
电子从出发至落到感光胶片上的总时间.
13.如图所示是说明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已知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电子经电压为U1的电场加速后从两平行板间的中央处垂直进入偏转电场,设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求:
(1)经电场加速后电子速度v的大小;
(2)要使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度最大,两平行板间的电压U2应是多大?
【答案】(1);(2).
【解析】(1)电子在电场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则得.
(2)电子离开偏转电场偏转角度最大时的偏转量为,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所受的电场力
电子沿偏转电场方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又垂直于电场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联立求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