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1 发布
10、动 物 的 运 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的运动形式;了解人在行走时与跑动时有什么不同。
2.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与它们身体构造的关系。
3.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发展观察能力。
4.学习建立模拟人的走和跑的动作模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观察动物的运动形式以及人走和跑时的动作。
2.难点:深入思考各种动物的运动与它们身体构造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各种动物特别是猫、狗、金鱼和鸟运动的录象;制作人走和跑动作模型的卡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运动与自身结构关系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认识一些动物的运动形式。
激发兴趣,提出研究问题。
二.新授
1.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与它们身体构造的关系。
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发展观察能力。
2.研究关于人的行走和跑动。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象---慢放)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和它们身体的构造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并凭生活经验谈一谈。(如果学生愿意,可以进行模仿。)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汇报。
分组活动,感受交流。
2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人在行走时与跑动时有什么不同。
学习建立模拟人的走和跑的动作模型。
三.巩固应用与延伸。
1.观察人在行走和跑动时有什么不同?
2.用卡纸做人在走动和跑动时的动作模型。
组织学生看教材P57页,讨论:动物的运动与其自身结构的关系。
(人行走的动作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总有一只脚着地不会出现两脚腾空的现象。人在跑动时,也是一个不重复的循环过程,当一腿后蹬时,另一腿会迅速地向前上方摆动,当蹬地的脚蹬离地面后,两脚都会不着地,出现腾空现象。因此走和跑最大的不同是,走时不会出现双脚同时不着地的现象,而跑时会出现双脚同时不着地的现象。)
学生制作。
1.阅读自学书中内容。
2.分组讨论
学生互相交流所带了的关于动物运动与身体结构关系的资料。
课后小结:
2
相关文档
- 医学考试-中医内科学(水肿)-试卷12021-04-21 02:35:3416页
- 小学科学(心得)之打开课堂,让探究活2021-04-21 02:32:379页
-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2021-04-21 02:31:48172页
- 上海生命科学1--3章测试2021-04-21 02:26:546页
-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172021-04-21 02:26:054页
-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6 交流-苏2021-04-21 02:18:4912页
-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16 它们都是鸟2021-04-21 02:18:3514页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食物链2021-04-21 02:16:1712页
-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1-04-21 02:09:1711页
- 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试卷102021-04-21 02:08:09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