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6.00 KB
- 2021-04-21 发布
沁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地 理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9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1-2题。
1980年
2010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土地利用结构表
1.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2.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C.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D.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4.2002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B.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D.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2013年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5-6题。
5. 图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6. 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读金沙江下游段水能资源开发图,回答7-9题。
7.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 ②该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时选在12月底截流的原因是
A.工程计划安排,无特殊原因 B.此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利于工人施工
C.避开鱼类的洄游期 D.此季节河流流量小,便于施工
9.该系列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可能是
A.库区降水变率增大 B.库区水质变差
C.诱发大型的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图为某市1985~2010年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市各项指标变化的特点是
A.1990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一产业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D.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1.我国某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C.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该区域的城市化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第12-14题。
12.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13.关于此发展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立足于煤炭资源的深加工 B.实现了光伏发电循环发展
C.最终产出绿色环保电能 D.达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14.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都用于多晶硅生产
C.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 据图判断,退化率最严重的坡向是(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16. 对图示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草地退化率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
B.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一般较差
C.当地居民活动主要在4 700~4 900米的南坡附近
D.当地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北坡围场进行
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第17-18题。
17.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 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
18.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信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1 网络城市模型
图2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塔式分布图(2008年)
19.图2中显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 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
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 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
20.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 B.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某年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利于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22.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读“美国主要农业区示意图”和“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农作物主要是甜菜 B.N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混合农业
C.M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N地农业生产特点是机械化程度低
24.N地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黑土退化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各区域的特征差异较大
26.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数字地球”技术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27-28题。
27.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28.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29.读“加纳进口、出口商品统计图”,加纳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进口-加工-出口”型发展阶段
第II卷(非选择题)
30.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美国的北水南调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1)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分)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
31.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丁地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当地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下表为丁地的气候资料:
(1)说出甲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3分)
(2)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为_____。(2分)。
(3)请分析丁地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4)如果丁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2分)
32.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分析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3)图示区域内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众多,该地域内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3分)
沁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29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5 BBCDB 6—10 ABDDB 11 —15 CADBB 16 —20 ADBBB
21—25 DACBD 26— 29BBAA
30.(12分)
(1)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4分)。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3分)。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5分)。
31.(15分)
(1)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分)
(2)水资源不足 (1分) 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1分)
(3)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和糖分的累积;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8分)
(4)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2分)
32.(15分)
(l)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多峡谷,河流落差大;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蕴藏丰富。(4分)
(2)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交通运愉便利。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8分)
(3)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