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2.95 KB
- 2021-04-21 发布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下图表示由 5 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 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
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V 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 U 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 Y 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 W、X 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分析】据能量流动图解推知:V 不需要以其他任何物种为食物,说明 V 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
级,A 对;由此推出该生态系统存在以下 4 条食物链:V→Y、V→U→Y、V→U→W、V→U→X→Y,则 U
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 对,Y 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 错,W、X 是肉食动物,
均处第三营养级,D 对。
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 该图中的 C 所具有的能量为 B 的
10%~20%
C. 该图中的 A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 A≥B+C+D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据图判断:图中 A 为生产者,B、C、D 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
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 不符合题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
10%~20%,所以图中 C 所具有的能量为 B 的 10%~20%,B 不符合题意;已知 A 为生产者,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不符合题意;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有 3 个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图中 A 具
有的能量应该大于 B、C、D 的能量之和,即 A〉B+C+D,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图解法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的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
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 7 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实验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实验组 2.00 8.70 22.90
A. 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 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 S 型增长
C. 该生态系统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D. 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
【答案】 D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利马豆是植物,调查利马豆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A 正确;
B、分析表格数据,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 S 型增长,B 正确;
C、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取食利马豆时属于第二营养级,取食豌豆蚜时属于第三营养级,C 正
确;
D、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施用蔬果剂后,豌豆蚜的数量增长,但是蝉大眼蝽数量下降,所以蝉大眼蝽不
是主要取食豌豆蚜,D 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
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
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
的微生物和动物。
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 水稻虫害严重 C.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 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
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人们大量的捕
杀蛙,短期内,会使水稻的害虫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大量繁殖,同时蛇的数量也随着蛙的减少而减少,从
而造成水稻虫害严重,可见,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5.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 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 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 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答案】 A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标志重捕法适用与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A 正确;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B 错误;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C 错误;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 错误.
故选:A.
【分析】标志重捕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
入和迁出.
③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④注意事项: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标
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6.表中所图示的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 A 中 1 表示照射到地球上的总太阳能,3 是地球上全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还有一部
分固定的是化学能,而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 符合题意。B 中 1
是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触小泡是位于轴突末梢内的结构,应都属于神经元,B 不符合题意。免疫
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但淋巴因子和抗体没有相交部分,C 不符合题意。群落是所有生
物构成的,不同的物种肯定属于不同的种群,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项中,生产者包括光合作用类(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类(如硝化细菌),3 代表的能量中,有光能自养
生物固定的太阳能,也有化能自养生物固定的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消耗,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微生物利用。
B 项中,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轴突末端膨大成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连构成突触,突触小泡是突触小体内的结构。
C 项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淋巴因子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如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它们都是免疫活性物质,但是二者没有交集。
D 项中,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总和称种群,生活在某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称群落,生物群落及其所生活
的环境称生态系统。
7.下列关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 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C. 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实现物质循环的自给自足
D.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易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A、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
性较低,A 正确;B、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突出了人的作用,使能量流动朝着对人类有益
的方向发展,B 正确;C、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物质上需要人工补充,不能自给自足,C
错误;D、农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易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D 正确. 故选:C.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
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
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
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8.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均位于食物链的起点 B. 分解者均位于食物链的顶位
C. 食物链是光合产物富集的通道 D. 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答案】 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其位于食物链的起点,A 符合题意。食物链中不存
在分解者,B 不符合题意。食物链中光合产物不会富集,其光合产物最终会被呼吸作用消耗,C 不符合题意。
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与食物链的长短无关,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食物链中的相关知识点: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 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
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答案】 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分析】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植物有消费者,
故菟丝子,故③错误。动物也有分解者,如蚯蚓,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分解者,故⑤错误,因此选 A。
10.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 5 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
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 食物来自绿藻, 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
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 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
能量分别为________KJ 和________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
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 此
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 2 条,请画出这 2 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________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 4 种生物陆续
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 .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
生物因素是________ .
【答案】 (1)5;绿藻和水草
(2)500;500
(3)光线;绿藻(或食物);
(4)O2;分解者(微生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解分析食物网可知,该食物网中绿藻为第一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3 条,水草为第一
营养级的 食物链有 2 条,共 5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来自绿藻和
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2)鲫鱼以绿藻为食物时,来自绿藻的能量为:200× ÷10%=500kJ;鲫鱼以轮虫为
食物时,来自轮虫的能量为:200× ÷20%=500kJ.( 3)由于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
了浮萍,遮住了光线,水草因光照减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草死亡,轮虫因缺乏食物来源
也死亡;
此时该水池中的食物网为: (4)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好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
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动物因缺乏氧气供应而死亡;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大量的
尸体使分解者 的数量剧增,分解者产生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导致水体发臭.
故答案应为:(1)5 绿藻和水草 (2)500 500(3)光线 绿藻(或食物) 食物网如图
(4)O2 分解者(微生物)
【分析】本题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考查,先分析题图
食物网结合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完成(1)、(2),根据题干信息显示的人类解具体活动结合相关生物的代谢
特点和种间关系,完成(3)、( 4).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2-1-1同步2021-04-20 18:19:184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4-2-2同步2021-04-20 15:54:215页
- 人教版初中数学7年级下册第6章 实2021-04-19 22:49:3211页
-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学2021-04-19 22:16:105页
- 2020高中历史第01课“百家争鸣”和2021-04-17 00:48:227页
- 物理: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同步试题2021-04-16 22:05:144页
- 新人教地理8年级上:同步试题(农业)2021-04-16 15:48:395页
- 英语初二上冀教版unit4同步试题2021-04-16 15:40:108页
- 2020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课时同2021-04-16 13:15:007页
- 英语初二上冀教unit同步试题2021-04-15 22:22:5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