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50 KB
- 2021-04-21 发布
(一)掌握 2 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表现
独特性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区域性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
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
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
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
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
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
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
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故选 A 项。
2.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
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
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 D 泉州宗教景观“独具魅力”,具有自身特色,受泉州地理环境的影响,泉
州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说法正确;世界各大宗教随着商业贸易传入泉州,在泉州并
行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④说法正确;②与题意不符;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精华,③说法错误。故选 D 项。
(二)把握 1 个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
基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内涵 精神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
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
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
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
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
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
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
丰富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区别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
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
联系
二者都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
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 世纪 70 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
明”;80 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 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 C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
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误。故选 C
项。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
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
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 B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能积
聚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国家富强,②④正确,答案为 B 项;中华民族精神是
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我国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错误。
5.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
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A.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B.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C.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D.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解析:选 C 材料强调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
群众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建设者,这体现了弘扬和培
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
有涉及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B 两项与题意不符。我们应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 项说法错误。
6.(2018 届高三·云南曲靖高三调研)9 月 30 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烈士
纪念日!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们用热血
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 )
①是英雄们与生俱来并广为传颂的特质
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传递着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精神坐标体现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
柱,也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④正确;这个坐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
是在实践中形成的,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③错误。故选 C 项。
(三)突破 1 个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认识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
是什么 有“喜” 有“忧”
为什么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
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政府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经营者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怎
么
办 个人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
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
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
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
质。
(5)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
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措施
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调动亿万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强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备课札记]
7.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平台发布的小说,更新速度快、风格自由,受到不少人追捧。
但由于网络小说写作门槛低,一些写手为了保证阅读量,往往连夜赶稿,这也导致部分网
络小说情节和语言经不起推敲,甚至用暴力、色情为噱头吸引读者。这表明( )
①网络小说是腐朽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③要发展人民大
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网络小说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网络小说既有先进的、健康的,也有落后的、腐朽的,①错误;先进文化
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
众所喜闻乐见,只有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小说才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错误。
排除①④,故选 A 项。
8.近年来,越来越多制作精良、创意新鲜的公益广告,走进人们视野。它们的主题不
尽相同,有提倡节约环保类的,有构建和谐社会类的……但共同的是,公益广告中的正能
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这表明优秀文化( )
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③弘扬核心价值,
营造良好氛围 ④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B ①错误,优秀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④错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 ②③正确,故选 B 项。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之所以坚持“两为”
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是因为( )
①这样才能创造出我们所倡导的娱乐性强的大众文化 ②从人民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作品 ③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 ④基层群众
中的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 ①错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不是娱乐性强的文化。④错误,基层群众中
的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③正确,故选 C 项。
10.目前,我国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
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
目全部免费。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有利于( )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统一 ④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B 传播和普及优秀文化思想,并非所有的文化思想,故②错误;免费开放不
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故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 B 项。
(四)明确 1 个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具体内容
原因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
然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措施
国家层面: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
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
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
公民层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定位
定位 具体内容
文化对人影
响的来源、
文化与综合
国力
是发挥文化作用的重要措施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
明创建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
活各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
文化传承
与创新
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
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
明成果相承接
中华民
族精神
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
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国
是弘扬主旋律的体现,是发展
先进文化的方向保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
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思想道德
建设
是基础工程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
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
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备课札记]
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
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①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①观点绝对化; ②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能对人起决定作用。③④
正确,故选 D 项。
12.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
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
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 )
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 A 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①③正确;②中的“主导”说法错误;④中的“各
种精神文化需求”说法错误。故选 A 项。
13.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
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
推出时长 4 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 D 央视网根据观众对动画片的观赏特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动画片的
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
承和创新,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故排除
①。④中“决定”一词运用不恰当。故选 D 项。
[12 道选择题保分练]
1.(2018 届高三·南京联考)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
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
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
表明( )
①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④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D 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故①不选;材料表明了古代
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②不选;将哲学想象融入中国古
代建筑,让中国古代建筑成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也说明了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③④符合题意。
2.“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
甜。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
这是《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也在影响着人。“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
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也
说明了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民族精神的
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④错误。故选 B 项。
3.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
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
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
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启示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 C 由“西部民族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
吸纳为自己的成分”可知①③正确;文化渗透是文化输出的方式,与文化的魅力无关,②排
除;我们要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④说法错误。故选 C 项。
4.(2017·深圳调研)有专家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内生力量。作为文化根基,
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作为一种目标导向,它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前行;作为一
种动力激励,它能够激发人民团结奋斗,投身发展大业,创造人间奇迹。材料表明中华民
族精神( )
①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作为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又能够指引
中华民族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影响民族的生存和发展,②当选;“能够激发人民团结
奋斗”表明其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当选;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①
不选;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③不选。
5.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
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
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
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
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 )
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全面继承好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 A 材料反映的是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根据材料中的
“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
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可以明确,作为公民来说,应该自觉自省,改掉不良习惯,向世界展
现优秀的文化,同时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故②③符合要求;①④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 项。
6.旅游中的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种种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国家和个人形象。为此,
国家旅游局特制作系列公益宣传片——《文明旅游》,在央视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以宣传文
明典型,引导文明风尚。这表明( )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发挥好文明典型的榜样作用
③思想道德建设应利用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等宝贵资源
④思想道德建设中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文明旅游》在央视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以宣传文明典型,引导文明风
尚,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发挥好文明典型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用社会
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故②④符合题意,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排除;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项。
7.为了让艺术更加深入地走进百姓生活,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提出了“让大众走进艺术、
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 8 小时”公益计划。为落实这一计划,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
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这一
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
①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扩大高雅文化的影响力
④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
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主要着力点是坚持社会效益,加快文化的发展,故①说法
错误;③中“高雅文化”表述有误,表演未必都是高雅文化,故排除;通过这一计划发展公
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而且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②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 D 项。
8.从我国农业的现状上看,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
劳动者文化素质太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需要( )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全面提高农民道德素质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④错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文化事业;③属于思想道德素质,
不符合题意;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①②入选,
故选 A 项。
9.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
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
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材料未体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①;加强科学文化
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②错误;发
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
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与人为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③④符
合题意,故选 D 项。
10.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
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
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今天我们仍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因
为( )
①传承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逝
③良好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今天我们仍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因为传承传统家
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
响,①③正确;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说法错误;④中“根本途径”说法错误。
11.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被推选出来,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
设的明灯、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他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
见义勇为的美德善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精神能量。这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
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道德模范评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视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C ②错误,现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
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使人们接受
道德模范事迹的熏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①正确;加强公民道德
建设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12.(2017·南昌摸底)读图,一篇关于旅游不乱扔垃圾的“甄嬛体”微博,激发了网友
们的创作活力。这些微博的广泛传播有利于( )
①人们直面道德冲突,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②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摒弃传统文化
③以幽默温情,汇聚培育文明风尚的正能量
④教育社会公众,维护公共环境从自身做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法制的问题,故舍去;②错误,摒弃传
统文化是不正确的说法,舍去;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