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50 KB
- 2021-04-20 发布
高一模块检测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2019.11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的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甲、乙两人发生争执,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辩解说:“我打乙一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是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断甲支持乙的医药费
4.如图所示,给物体m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固定、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m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关于物体在前4 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 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 s内做加速运动
6.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之比为
A.1∶1∶1 B.2∶3∶6 C.6∶3∶2 D.以上都不对
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等于F
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A.60 km/h B.29 km/h C.19 km/h D.9 km/h
10.驾驶手册中指出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0.5 s B.0.6 s C.0.7 s D.0.8 s
1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2.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mg、N、F1、F2四个力作用
C.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D.力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和mg与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3.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θ为120°时,F=G B.不管θ为何值,F=
C.当θ=0°时,F= D.θ越大时F越小
14.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2 s内的位移为4 m D.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2
15.如图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长度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根据题目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16.(8分)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实验,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条。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1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2.50 s。则:
(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____m/s;
(2)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 m/s2。
17.(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8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地到达D地,A、C、D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位移又是多少?方向如何?
19.(6分)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所示.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 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大小。
20.(11分)重40 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沿与地面成45°夹角的方向拉物体。则:
(1)当拉力F=8 N时,物体未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
(2)当拉力F=10 N时,物体做匀速滑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14分)为打击贩毒,我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网。某日,一辆藏毒汽车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车,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1=50t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于卡口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2=2t2来描述。本题位移单位均为m,时间单位均为s,则由以上信息可求:
(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3)警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C 2.B 3.B 4.A 5.C 6.C 7.A 8.C 9.A 10.C
11.AC 12.CD 13.AC 14.AD 15.BCD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根据题目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16.(1)0.2(4分) (2)0.04(4分)
17.(1)3.6(4分) (2)D(4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的长度.
汽车运动的路程为l=600 m+800 m+800 m=2200 m. (2分)
根据勾股定理得AC== m=1000 m. (2分)
由于A、C、D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s=1000 m+800 m=1800 m(2分)
方向由A指向D(2分)
19.解析:先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 (2分)
由于OA=OB,得到的是一个菱形.连结AB,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OD=OC,∠AOD=30°(2分)
因为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各线段按照同一比例表示力的大小,所以合力
F合=2Fcos30°=2×300× N=300 N=519.6 N (2分)
20.解析:(1)选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拉力F、重力G、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作用,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分)
物体在这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将拉力F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力和竖直方向的力,根据平衡条件
在水平方向上有Fcosθ-f=0①(2分)
在竖直方向有Fsinθ+N-G=0②(2分)
当F=8 N时,物体未动,f为静摩擦力,由①式得
f=Fcosθ=8×cos45° N=5.66 N(2分)
(2)当F=10 N时,物体做匀速滑动,上述平衡条件仍然成立,并且f为滑动摩擦力f=μN③(2分)
由①②③式解得μ====0.21(2分)
21.解析:(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v0=50 m/s(1分)
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a=4 m/s2(1分)
(2)当警车速度v与藏毒车速度v0相等时距离最远
据v=at1(2分)
得t1=12.5 s(1分)
此过程藏毒车位移s1=50t1=50×12.5 m=625 m(2分)
警车位移s2=2t=2×12.52 m=321.5 m(2分)
最远距离Δs=s1-s2=625 m-312.5 m=312.5 m(1分)
(3)警车追上藏毒车时位移相同,即50t2=2t(2分)
得t2=25 s(1分)
此时与检查站距离s=50t2=50×25 m=1250 m(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