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00 KB
- 2021-04-20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发展的实质是什
么?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①新事物的产生和
②旧事物的灭亡
2.为什么说事物发
展的前途是光明
的,道路是曲折
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
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③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④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总是顽强⑤抵抗和极力⑥扼杀新事物
3.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我
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⑦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
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⑧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
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关
系及要求是什么?
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⑨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⑩必要准备,质
变是量变的⑪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⑫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重视量的⑬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⑭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1.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即量变和质变。
(3)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
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
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完成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
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1.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纠错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具有
前进性和上升性。
2.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纠错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这并不
是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量变在先,质变在后,在事物发展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也包含量变。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
例 1 (2016·浙江 4 月选考)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 2016 年新年贺词。在列举了 2015
年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后,他指出:“这说明,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这一论
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④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说明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要坚信前途是光明
的,要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中国梦”的实现,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社会
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界或人的认识的发展,排除③④。故本题选 A。
变式训练 1 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
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
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说明了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符合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意;“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说明了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故
④符合题意;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②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旧事物
不符合发展的规律,故排除③。答案选 A。
量变与质变
例 2 (2016·浙江 10 月选考)高空走绳索表演家瓦伦达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失事身亡。其
妻回忆:丈夫上场前反复强调这次表演很重要、不能失败,而以往他关心的是走绳索的过程。
所谓“瓦伦达效应”就是指过分看重结果反而容易失败,它告诉我们(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高度重视过程,不要在乎结果 ③
要高度重视结果,不要在乎过程 ④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过程与结果都很重要,②③表述不准确。
变式训练 2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A.事物总是处在根本性质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方向是迂回曲折的
C.要善于以静制动控制事物质变
D.要做好量的积累以便抓住机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可知,体现了要做好量的积累以便抓住机遇,D 符合题意;事物总
是处在根本性质变化中,这一说法错误,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要善于以
静制动控制事物质变,排除 B、C。故选 D。
[命题感悟] 本考点命题常考点是发展前途、道路及要求,量变与质变。命题形式有选择题,
也有综合题,学生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 T,错误的填写 F。)
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提示 F。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
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提示 T。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提示 F。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量变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二、选择题
4.(2016·宁波期中)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
是(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唇亡齿寒
C.一粒屎坏了一锅粥
D.因地制宜
答案 A
解析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体现了联系观和发展观,故 A 符合题意;
B、C 只体现了联系观;D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
程。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必然带来发展
答案 A
解析 高铁技术的发展要经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符合题意;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D 说法
错误;B、C 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6.(2016·绍兴期末)唐代杜荀鹤诗作《小松》有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旧事物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点看问题,①③④符合题意;旧事物极力扼杀新事物在材料中没体现,②排除。故本题选 C。
7.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
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答案 C
解析 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符合
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8.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绝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能笑、会
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C.自信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D.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答案 B
解析 “只有能笑、会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强调我们要对未来充
满信心,故 B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A 不符合题意;C 夸大了自信的
作用,观点错误;D 夸大了心态的作用。
9.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事物的场所是否发生变化
B.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C.变化是显著的还是渐进的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D
解析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含义,即事物性质是否发生改变,答案为 D。
10.(2016·余姚期末)下列名言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水滴
石穿,绳锯木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体现的是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①③④体现了量变与质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的关系。故本题选 C。
11.连环漫画《推》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防微杜渐 ②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③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④事物是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漫画的主旨是反映有的人面对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相互推诿,导致问题越积越大,
更加难以解决,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重视事物的量变,故①②
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A。
三、综合题
12.(2016·东阳调研)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
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
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
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
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
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
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哪些道理?
答案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如果遇到困难,只要我们能沉下气来,
不被“冰棱”吓倒,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就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沉潜”,积聚力量,一方
面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寻找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以实现成功登陆。
解析 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克服困难;沉潜是为了蓄势,说明要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2021-04-20 22:55:2614页
- 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文化生活突破选择2021-04-20 22:50:006页
-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2021-04-20 22:31:121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0 22:20:038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6课投2021-04-20 22:15:075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0 22:09:2710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周测2021-04-20 22:08:585页
-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单元整合提升32021-04-20 22:02:014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基础回扣练2021-04-20 21:49:45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0 21:48: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