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00 KB
- 2021-04-20 发布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出题人:
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I卷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4NH3(g)+5O2(g)== 4NO(g)+6H2O(g),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
A. V(O2)=0.01mol•L-1•s-1 B.V(NO)=0.008 mol•L-1•s-1
C.V(H2O)=0.003 mol•L-1•s-1 D.V(NH3) =0.003 mol•L-1•s-1
2.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g)+Y(g)== n Z(g)+2W(g); 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反应方程式系数n的值是 ( )
A.1 B.2 C.3 D.4
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 、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4.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 2CH3COOH(气) (CH3COOH)2(气);⊿H<0。
现欲测定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 )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5.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c (N2): c (H2): c (NH3)=1:3:2
B.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 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 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 N2,同时增加3mol H2
6. 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 2SO2+O2 2SO3 B. CO+H2O(g) CO2+H2
C. CO2+H2O H2CO3 D. OH-+H+=H2O
7.将1molSO2和1molO2通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SO3为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O2和0.5molSO2,则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 ( )
A.0.3mol B.0.15mol
C.小于0.15mol 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8.如右图所示,两个连通玻璃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最终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原来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9.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 )
A.干冰的升华 B. NH3 (g) +HCl (g) ==NH4Cl (s)
C. 氯化钠溶于水中 D. CaCO3 (s) 分解为CaO (s) 和CO2(g)
10.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的是: ( )
A. 2Ag2O (s) == 4 Ag (s) + O2 (g)
B. 2Fe2O3 (s) +3C (s) == 4Fe (s) + 3CO2 (g)
C. N2O4 (g) == 2NO2 (g)
D. 6C (s) +6 H2O (l) == C6H12O6 (s)
11.可以将反应Zn+Br2 = 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
①Br2 + 2e- = 2Br- ②2Br- - 2e- = Br2
③Zn – 2e- = Zn2+ ④Zn2+ + 2e- = Zn
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④和①
12.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 +2e- = H2↑ B.Fe2+ + 2e- = Fe
C.2H2O + O2 + 4e- = 4OH- D.Fe3+ + e- = Fe2+
13.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2Al(s)十2NaOH(aq)+2H2O(1)=2NaAlO2(ag)+3H2(g);△H <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1);△H >0
C.CaC2(s)+2H2O(1)→Ca(OH)2(s)+C2H2(g);△H <0
D.FeCl3(aq)十3H2O(1) Fe(OH)3(s)+3HCl(aq);△H >0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Cl2 ↑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
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 Fe2+
15. 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16.设反应C+CO2 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17.在一定温度下,把2. 0体积的N2和6. 0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已知平衡时NH3的浓度是c mol·L-1,现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分别充入上述容器,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后,NH3的浓度不为c mol·L-1的是( )
A. 1.0体积的N2和3.0体积的H2
B. 2.0体积的N2和6.0体积的H2和4.0体积的NH3
C. 4.0体积的NH3和1.0体积的H2
D. 2.0体积的NH3
18.将3 mol O2加入到V L的反应器中,在高温下放电,经t1 s
建立了平衡体系:3O22O3,此时测知O2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m)跟时间(t)的关系的是( )
m
B
2
3
m
t
t
1
A
2
3
m
t
C
19.下列条件下,化学反应A+B=C+D的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是( )
A.常温下含A和B各的溶液
B.常温下含A和B各的溶液
C.常温下的A.B溶液各混合
D.标准状况下的A.B溶液各混合
20.恒容下的反应:2SO2+O2 2SO3 △H<0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
①将SO3 分离出一部分 ②充入少量N2 ,增大压强 ③升温 ④充入少量SO3 气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2O3(s)+3CO(g) ===2Fe(s)+3CO2(g) ΔH=-25 kJ/mol
(2)3Fe2O3(s)+CO(g) ===2Fe3O4(s)+CO2(g) ΔH=-47 kJ/mol
(3)Fe3O4(s)+CO(g) ===3FeO(s)+CO2(g) ΔH=+19 kJ/mol
则FeO(s)被CO(g)还原成Fe(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FeO+CO===Fe+CO2 ΔH=-11 kJ/mol
B.FeO(s)+CO(g) ===Fe(s)+CO2(g) ΔH=-22 kJ/mol
C.FeO(s)+CO(g) ===Fe(s)+CO2(g) ΔH=-11 kJ/mol
D.FeO(s)+CO(g) ===Fe(s)+CO2(g) ΔH=+11 kJ/mol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反应X + Y =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D.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23.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有:
C(s) + O2(g) = CO(g) ;△H = -110.5 kJ/mol ,
CO(g) + O2(g) = CO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172.5 kJ B. 1149 kJ
C.283kJ D. 517.5 kJ
24.已知:①1 mol H2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kJ 的能量
②1 mol Cl2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kJ 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 431kJ 的能量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 + Cl2(g) =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1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25. 一个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 PCl3(气)+Cl2(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 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是2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2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5Q(气)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 2 B 3 C 4 D 5
27.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28. 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2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
B.
C.
D.
3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B%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X点时混合物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D. X点比Y点混合物的反应速率慢
II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4分) (一)在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已知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恒压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a mol NH3,在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b mol NH3(见下表中编号①的一行)。若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
(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___________(填序号)
A. N2的转化率越高 B. NH3的产量越大
C. 正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D. 化学反应速度越快
(3)a与b的关系是:a ____ b(填>、<、=)
(二)、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I2(g)+H2(g)2HI(g)(正反应吸热)
起始时,n(H2)=a mol,n(I2)=b mol。只改变表中列出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试将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增大”“减小”或“不变”)填入相应的表格。
编号
反应条件
反应速率
(1)
升高温度
(2)
再充入a mol H2
(3)
将容器容积扩大为原来2倍
(4)
容积不变通入b mol Ne(g)
32.(12分)(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电极与原电池的电解质之间关系,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用铝片、铜片、镁片作电极,分别与下列溶液构成原电池,并接电流表。
(1)若电解质溶液为0.5mol/L硫酸,电极为铜片和铝片,铝片上的电极的反应式为 ;
(2)若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极为铜片和铝片,铝片为 极(填“正”或“负”)。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电解质溶液为0.5mol/L氢氧化钠溶液,电极为镁片和铝片,则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二)、肼(N2H4)又称联氨,在常温下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H2O,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3. (14分)(一)、 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降低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
(3)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a. 加了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二)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A 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
2 A(g) + B(g) 3C(g) + D(s), 反应达到平衡时 C的浓度为1.2 mol/L。
(1)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 4 mol A + 2 mol B ② 3 mol C + 1 mol D + 1 mol B
③ 3 mol C + 2 mol D ④ 1.6 mol A + 0.8 mol B + 0.6 mol C
参考答案
I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B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A
C
A
C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B
B
A
A
B
D
D
II卷
31、(一)(1)c2(NH3)/[c(N2)*c3(H3)],(2)AC ,(3)> ,
(二):(1)增大 (2)增大 (3)减小 (4)不变
32、(一)(1)Al-3e- =Al3+;
(2)正, NO3-+e-+2H+=NO2↑+H2O
(3)2H2O+2e-=H2↑+2OH-
(二)(1)N2H4(l)+O2(g)=N2(g)+2H2O(l);△H=-624kJ/mol
(2)O2+2H2O+4e-=4OH-;
33、(一) (1)增大 减小
(2)15~20 min,25~30 min
(3)增加了O2的量 ab
(二)(1)吸热 (2)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