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18 KB
- 2021-04-20 发布
第八章 氮族知识总结(五)
教学内容
1.归纳氮元素、磷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几种重要物质的制取、检验及比较
3.掌握四种主要规律的应用
规律、重点剖析及典型例析
(一)掌握知识网络
1.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
△
H2O
纯O2、点燃
H2
O2
放电
O2
H2O
O2、H2O
Cu、△
Cu
O2、Pt.
浓
稀
Cu、△
NaNO2 NaNO3 CuO
NaOH
N2O4
浓H2SO4 NaOH
Mg
HCl
HCl
OH-
△、Ca(OH)2
H2O
△
NH4Cl Mg3N2
NH3·H2O NH3 N2 NO NO2 HNO3 Cu(NO3)2
(二)用比较法区分相关物质
1.比较白磷和红磷
白(黄)磷
红(赤)磷
组 成
P4
Px(x>4)
结 构
结构更复杂
颜 色
淡黄
暗红
状 态
蜡状、质脆、固体
粉末状固体
气 味
大蒜般的臭味
无臭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CS2中溶解性
易溶
不溶
着火点
40℃(易自燃)
240℃
毒 性
剧毒
无毒
用 途
用于制高纯度H3PO4、
制烟幕弹和燃烧弹
用于制农药及
安全火柴
白磷
红磷
260℃
416℃升华、冷凝
均要隔绝空气
相互转变
- 8 -
保 存
水封密闭
密 封
2.NO、NO2、N2O4的性质及转化
NO
NO2
N2O4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无色
毒性
有
有
有
水溶性
难
易且反应
随NO2与H2O反应,平衡不断移动
与O2是否共存
否
能
能
H2O或SO2
NO
NO2
相互转化
N2O4
(三)抓住典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取等内在关系
非极性分子
分子晶体
N≡N 叁键键能大
:N::N:
.
.
固定
常 温:很难反应(作保护气)
高 温
(或放电)
:也能反应(制NH3、HNO3)
氮的化合态
氧化性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3Mg+N2 Mg3N2
点燃
化 性 用 途
还原性
N2+O2 2NO
放电
1.氮气
物 性
难溶于水
熔沸点很低 N2
无色无气味
气体
2.氨的结构和性质
N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
.
表示式
H H H
特点
-3价为N最低价
有孤对电子
极性分子(三角锥形)
Cat.
性质
有还原性
与H+等形成配位键
极易溶于水(1:700)
点燃
△
反应:
4NH3+5O2 4NO+6H2O
NH3+H+=NH4+
- 8 -
4NH3+3O2 2N2+6H2O
2NH3+3Cl2 = N2+6HCl
NH3+HCl=NH4Cl
NH3+H2O NH3·H2O
NH+OH-
HNO3=H++NO3-
△
冷
Fe3+
S +NO
I2
M(NO3)n(高价)+NO
溶解Pt、Au
王水
溶于
Fe2+
S2-
I-
Zn、Mg等
较活泼金属
一般金属
稀HNO3
钝化
CO2、SO2、H3PO4
一般金属
Fe、Al
C、S、P
存放 棕色瓶、冷暗处、密封
△
或光
久置 黄 HNO3
氧化性
不稳定性
酸性
M(NO3)n(高价)+NO2
任意比
溶于水
或Fe(OH)2
3.硝酸
4HNO3 4NO2+O2+2H2O
无色
HNO3
有刺激性
易挥发
+浓HCl
浓HNO3
M(NO3)2+NO2(或N2 NH4NO3)
O2
(四)重要物质的制法(反应原理)
△
高温高压
物 质
实 验 室 制 法
工 业 制 法
△
催化剂
NH3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N2+3H2 2NH3
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4NH3+5O2 4NO+6H2O
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NO+O2=2NO2
HNO3
微热
热热泪盈眶热热泪盈眶
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
NH3→NO→NO2
3NO2+H2O=2HNO3+NO
△
H3PO4
P2O5+3H2O 2H3PO4
Ca3(PO4)2+3H2SO4 2H3PO4+3CaSO4
普 钙
(过磷酸钙)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重 钙
Ca3(PO4)2+4H3PO4=3Ca(H2PO4)2
- 8 -
注意
1.NH3的干燥剂选用
① 氨是碱性气体(有水),故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H2SO4、P2O5等
② 氨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故也不能用无水CaCl2
③ 氨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
2.氨催化氧化法制HNO3有关事项
(1)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应补充空气,多次氧化和吸收
(2)尾气吸收——用碱液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当n:n≥1.均可被吸收完全
(3)硝酸浓度的提高
①吸水剂 ②蒸发
浓H2SO4或Mg(NO3)2
稀硝酸 浓缩
(五)六种物质的检验
物 质
试剂及主要现象
反应原理
△
NH3
湿红石蕊
试 纸
变 蓝
NH3+H2O NH3·H2O NH4++OH-
浓盐酸
白 烟
NH3+HCl=NH4Cl
NH
NaOH(△)
有气体放出
NH+OH- NH3↑+H2O
NO
氧 气
2NO+O2=2NO2
无色变
红棕色
△
NO2
AgNO3溶液
无 沉 淀
3NO2+H2O=2HNO3+NO
有红棕
色气体
NO
铜片、
浓H2SO4
(共热)
2NO+2H2SO4(浓)+Cu Cu2++2NO2↑+2SO+2H2O
(六)重要规律
1.铵盐分解规律
I2(s)
冷
升华
△
NH4Cl(s)
△
分解
△
铵盐热稳定性差,受热均能分解.但请注意:未必有NH3产生.
- 8 -
这由盐中对应酸的稳定性、挥发性、氧化性等因素来决定.
① 稳定易挥发酸成的铵盐 NH3↑+酸的挥发性物质
如 NH4Cl(s) NH3↑+HCl↑ 类似的有 NH4F
化合 冷
NH4Br
“假升华” 能否类推 NH4I?
区别 I2(s) I2(g)
△
△
② 稳定难挥发酸成的铵盐 NH3↑+酸
△
如 (NH4)2SO4 2NH3↑+H2SO4
△
③ 不稳定且无强氧化性酸成的铵盐 NH3↑+酸的分解产物
△
如 (NH4)2CO3 2NH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
NH4I NH3↑+I2↑+H2↑
(有色)
④ 由不稳定且有强氧化性酸(HNO3)成的盐
NH4NO3
△
一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190℃
低温,可得NH3+HNO3
500℃
或撞击
如 5NH4NO3 2HNO3+4N2↑+9H2O
2NH4NO3 2N2↑+O2↑+4H2O+Cl
(爆炸性分解反应)
易爆物 注意妥善保存,勿研磨、勿撞击.
2.磷酸盐的溶解性规律
① 磷酸二氢盐一般都易溶于水
② 磷酸一氢盐和磷酸正盐大多难溶于水(除K+、Na+、NH4+等)
③ 同种阳离子所形成的三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同温):磷酸二氢盐>磷酸一氢盐>磷
酸正盐
如 NaH2PO4>Na2HPO4>Na3PO4
Ca(H2PO4)2>CaHPO4>Ca3(PO4)2
有利于
转 化
联系:制磷肥的主要目的: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植物吸收
磷矿石 +(H2SO4) 磷酸二氢钙
[Ca3(PO4)2] 或H3PO4 Ca(H2PO4)2
- 8 -
巩 固 练 习
(一)选择
1.一定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充分氧化1摩(指一步氧化)下列气体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
A.NH3 B.NO C.H2S D.CO
2.下列不具备剧毒作用的物质是 ( )
A.HF B.P4 C.H3PO4 D.HPO3
3.对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递变叙述正确的是 ( )
A.稳定性: NH3>PH3>ASH3
B.氧化性: 浓H3PO4>浓H2SO4>浓HNO3
C.酸性(相同浓度): HClO4>HNO3>H2SO3
D.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NH3、H2O、HF
4.下列所得物质不属于混和物的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
B.用浓NHO3与Cu片反应,收集得到的二氧化氮气体.
C.1摩H3PO4与1.2摩Ca(OH)2反应生成的盐。
D.2摩H3PO4与1摩Ca(OH)2反应生成的盐。
5.将体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等体积混合的下列各组气体,倒立于水中则进入试管的水最多的是 ( )
A.CO2、O2 B.NO2、O2 C.NO、NO2 D.NH3、O2
6.有关铵盐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铵盐可与碱反应,加热放出氨气
B.铵盐加热时,均可收集到氨气
C.铵盐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D.铵盐均可溶于水.
+NaOH
7.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无色盐的试液 放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兰的气体.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结论:无色试液为铵盐溶液
B.无色试液 试液变红.
加入适量稀HNO3
结论:试液的酸溶液
C.在产生黄色沉淀的试管中 沉淀溶解.
加入过量强碱Ba(OH)2
结论:说明沉淀不是AgI
D.无色试液 反应中产生的沉淀不能被酸溶解.
结论:说明无色试液不可能是铝盐溶液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
(1)铜跟浓硝酸反应
(2)铜跟稀硝酸反应
(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 8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消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3)>途径(1)>途径(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1)>途径(2)>途径(3)
9.a、b、c、d、e五种无色气体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聚 实验现象
① a、b相混合 气体变成棕色
② c、d相混合 产生白烟
③ a、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均成无色透明溶液
④ 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的沉淀
则a、b、c、d、e可能依次是 (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10.室温时,两个容积相等的集气瓶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然后将两
瓶口相对,抽去玻片,充分混合,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编 号
①
②
③
④
气体M
H2S
H2
NH3
NO
气体N
SO2
Cl2
HCl
O2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二)填空
11.有A、B、C、D、E、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K3PO4、NH4NO3、Ca(NO3)2、
MgCl2和BaCl2.现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1)分别滴入硝酸银溶液,在A、B、D、E溶液中出现沉淀;
(2)分别滴入碳酸钠溶液,在C、D、E溶液中出现沉淀;
(3)将C溶液滴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A溶液中出现沉淀;
(4)将NaOH溶液分别滴入D、E溶液,只有E溶液出现沉淀。
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可判断A是(写分子式,下同)_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
D为________、E为_______、F为__________.
12.在10mL 0.1mol/L的H3PO4溶液中,逐滴入0.05mol/L的Ba(OH)2溶液,当加至____mL
时,再滴入Ba(OH)2溶液即开始出现沉淀.
13.现有一定量含NO2和NO的硝酸工业尾气(不含其它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
其主要原理可表示如下:
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2+NO+2NaOH=2NaNO2+H2O
若吸收后溶液中NaNO3和Na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与原尾气中NO和NO2的物
质的量之比相等,若用NOx表示该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的平均组成,则x值为______.
14.将盛有24mL NO、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待液面上升至位置不再改变时,
试管内总体体积缩小一半.
- 8 -
(1)原混合气中,NO和NO2体积比为________.
(2)若在剩余气体中通入3mL O2,则又有____ mL 溶液进入试管.
(3)若在原24mL混合气体中通入_____ mL O2,并倒置于水中,溶液将充满整个试管.
答 案
(一)1.A 2.C 3.AC 4.D 5.B 6.BC 7.AC 8.AD 9.C 10.B
(二)11.A-K3PO4 B-NaCl C-Ca(NO3)2
D-BaCl2 E-MgCl2 F-NH4NO3
12.10
13.
14.(1)1:3 (2)4 (3)9
- 8 -
相关文档
- 202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卷真题试卷(含2021-04-20 22:49:3012页
- 2019-2020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2021-04-20 22:48:549页
- 2018届二轮复习电化学课件(47张)(江苏2021-04-20 22:47:1847页
- 【化学】甘肃省会宁四中2019-20202021-04-20 22:47:019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酸和碱试题新版新人2021-04-20 22:46:1719页
-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题(wo2021-04-20 22:45:2128页
- 2021化学中考模拟卷12021-04-20 22:42:454页
- 高二化学期末试题2021-04-20 22:42:2615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2021-04-20 22:42:015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2021-04-20 22:41: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