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37 KB
- 2021-04-20 发布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弹力特点。
2、知道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3、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玩过蹦蹦床吗?它有什么特点? 回答 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弹性与弹力
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撤去所用的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一交换操作。
2、这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
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恢复原样。
钢皮尺形状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恢复原样。
弹簧形状发生了变化 ,去掉外力恢复原样。
海绵的形状与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去掉外力恢复原样。
小结: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3、组内继续玩游戏:玩握力器和拉力器,说说你有何感受?
归纳:
玩握力器、拉力器除了形状发生变化,在紧握握力器时感受到一股向外抻的力,在拉拉力器时感受到弹簧向内收的力。
4
小结: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二)科学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器材:挂弹簧的挂钩、带有刻度的底板、钩码。
2、怎么测量弹簧拉伸长度?
教师演示:
挂一个钩码在弹簧上,用弹簧最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就是弹簧拉抻的长度。
3、学生测算弹簧拉伸长度
每组选派代表,接着在第(二)第三根弹簧上分别挂两个、 三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拉伸长度。
4、根据取得的数据预测挂四个钩码、 五个钩码的位伸长度,然后实验去验证。
预测
实际
挂4钩码
挂5钩码
5、将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连线,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
弹簧的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
6、讨论
如果继续挂6个、7个钩码,无限制挂下去会如何?
归纳:
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
(三)弹簧测力计
1、知识讲解
4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2、弹簧测力计结构
3、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
① 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③ 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4、测一测提起这些物品用了多大的力。
注意事项:
①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
②测力时,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
③要预估不能超量程使用
5、我的测量记录
(四)课堂练习
[填空题]
1、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 用字母“_____”表示。
3、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_____的长度。
4、利用 _________ 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4
[读图题]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A处于静止,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下面的事例中应用到弹力的是( )
(五)拓展提高
视频:检测员——弹簧测力计
(六)作业布置
参照设计,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一个弹力玩具。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在科学实践中,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
【教学后记】
4
相关文档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2021-04-19 17:53:526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2021-04-19 13:53:422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1-04-17 17:10:114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1-04-17 16:58:243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2021-04-17 12:20:272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1-04-17 02:20:355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1-04-17 01:48:125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专项学习2021-04-17 01:31:144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1-04-17 01:14:344页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4课《2021-04-16 18:28:0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