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 MB
- 2021-04-20 发布
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
1
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命题调研
(2016
~
2019
四年大数据
)
2016
~
2019
四年考向分布
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
核心素养:
变化守恒思想、模型建构、推理论据
考情解码:
本部分一般以图像或者图表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转化率计算,影响速率大小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等知识点,难点是结合图像或图表中关键数据点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从而得到结论。题目综合性较强,细节多,图形的阅读能力要求高。预测
2020
年选考仍会加强图形图表阅读能力的考查。
真题重现
1.
(2019·
浙江
1
月学考
)
为了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绘制出收集到的
CO
2
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0
~
t
1
、
t
1
~
t
2
、
t
2
~
t
3
的时间间隔相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
t
1
时间段,
CO
2
的化学反应速率
v
=
V
1
/
t
1
(mol·L
-
1
·min
-
1
)
B.
t
1
~
t
2
与
0
~
t
1
比较,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产生的
CO
2
气体增多
C.
根据
(
V
3
-
V
2
)<(
V
2
-
V
1
)
,推测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减小
D.
在
t
4
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钙消耗完全
解析
A
项、
0
~
t
1
时间段,
CO
2
的体积变化量为
V
1
,则
CO
2
的化学反应速率
v
=
V
1
/
t
1
(L/min)
,故
A
错误;
B
项、
t
1
~
t
2
与
0
~
t
1
比较,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使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
B
错误;
C
项、根据
(
V
3
-
V
2
)<(
V
2
-
V
1
)
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
C
正确;
D
项、在
t
4
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全,故
D
错误。故选
C
。
答案
C
容器
1
容器
2
容器
3
反应温度
T
/K
700
700
800
反应物投入量
2 mol SO
2
、
1 mol O
2
4 mol SO
3
2 mol SO
2
、
1 mol O
2
平衡
v
正
(SO
2
)/mol·L
-
1
·s
-
1
v
1
v
2
v
3
平衡
c
(SO
3
)/mol·L
-
1
c
1
c
2
c
3
平衡体系总压强
p
/Pa
p
1
p
2
p
3
物质的平衡转化率
α
α
1
(SO
2
)
α
2
(SO
3
)
α
3
(SO
2
)
平衡常数
K
K
1
K
2
K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双选
)
(
)
A.
v
1
<
v
2
,
c
2
<
2
c
1
B.
K
1
>
K
3
,
p
2
>
2
p
3
C.
v
1
<
v
3
,
α
1
(SO
2
)
>
α
3
(SO
2
) D.
c
2
>
2
c
3
,
α
2
(SO
3
)
+
α
3
(SO
2
)
<
1
解析
容器
2
中反应物投入量相当于容器
1
中反应物投入量的
2
倍,平衡时,容器
2
中
SO
2
的反应速率大,容器
2
中反应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容器
1
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
SO
3
的浓度:
c
2
>2
c
1
,
A
项错误;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容器
3
中温度高,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
K
1
>
K
3
,容器
1
和容器
2
中温度相同,投料量不同,平衡时
p
2
<2
p
1
,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
p
1
<
p
3
,故
p
2
<2
p
3
,
B
项错误;容器
1
和容器
3
中反应物投入量
句
相等,但是容器
3
中温度高,则反应速率快,即
v
3
>
v
1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SO
2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即α
1
(SO
2
)>α
3
(SO
2
)
,
C
项正确;平衡时
c
2
>2
c
1
,
c
1
>
c
3
,故
c
2
>2
c
3
,假设容器
2
中投入
2 mol SO
3
且保持容器
2
和容器
3
的反应温度相同,则两容器中的反应达到的平衡完全等效,则有
α
2
(SO
3
)
+
α
3
(SO
2
)
=
1
,对于容器
2
而言,相当于对容器
3
加压并降低温度,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加压、降温均会使平衡正向移动,则
α
2
(SO
3
)
减小,所以
α
2
(SO
3
)
+
α
3
(SO
2
)<1
,
D
项正确。
答案
CD
温度
/K
压强
/(10
5
Pa)
1.01
5.07
10.1
25.3
50.7
673
99.2
99.6
99.7
99.8
99.9
723
97.5
98.9
99.2
99.5
99.6
773
93.5
96.9
97.8
98.6
99.0
A.
一定压强下降低温度,
SO
2
的转化率增大
B.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转化相同物质的量的
SO
2
所需要的时间相等
C.
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D.
工业生产通常不采取加压措施是因为常压下
SO
2
的转化率已相当高
解析
A
.
由表格数据及勒夏特列原理知,针对放热反应,一定压强下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
SO
2
的转化率增大,选项
A
正确;
B.
由于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故转化相同物质的量的
SO
2
所需要的时间不一定相等,选项
B
错误;
C.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但可以缩短到达平衡所花的时间,选项
C
正确;
D.
由图中数据可知,不同温度下,
1.01
×
10
5
Pa(
常压
)
下
SO
2
的转化率分别为
99.2%
,
97.5%
,
93.5%
,已经相当高了,且加压后转化率升高并不明显,所以没有必要通过加压提高转化率,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B
。
答案
B
A.0
~
2 min
内,
B
的反应速率为
0.1
mol·L
-
1
·min
-
1
B.2 min
时,
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
mol·L
-
1
C.4 min
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
0
D.4
~
6 min
内,容器内气体分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
D
5.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某工业流程中,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中
NO
和
O
2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0.10
和
0.06
,发生化学反应
2NO(g)
+
O
2
(g)===2NO
2
(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句
压强
/(
×
10
5
Pa)
温度
/
℃
NO
达到所列转化率需要时间
/s
50%
90%
98%
1.0
30
12
250
2830
90
25
510
5760
8.0
30
0.2
3.9
36
90
0.6
7.9
74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慢
C.
在
1.0
×
10
5
Pa
、
90
℃
条件下,当转化率为
98%
时反应已达到平衡
D.
若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为
a
mol
,反应速率以
v
=
Δ
n
/Δ
t
表示,则在
8.0
×
10
5
Pa
、
30
℃
条件下转化率从
50%
增至
90%
时段
NO
的反应速率为
4
a
/370 mol/s
答案
D
6.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对水样中溶质
M
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
M
的物质的量浓度
(
mol·L
-
1
)
随时间
(min)
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
水样
0
5
10
15
20
25
Ⅰ
(pH
=
2)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Ⅱ
(pH
=
4)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
(pH
=
4)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Ⅳ
(pH
=
4
,含
Cu
2
+
)
0.20
0.09
0.05
0.03
0.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
0
~
20 min
内,
Ⅰ
中
M
的分解速率为
0.015
mol·L
-
1
·min
-
1
B.
水样酸性越强,
M
的分解速率越快
C.
在
0
~
25 min
内,
Ⅲ
中
M
的分解百分率比
Ⅱ
大
D.
由于
Cu
2
+
存在,
Ⅳ
中
M
的分解速率比
Ⅰ
快
答案
D
A.
v
(NH
3
)
=
0.010
mol·L
-
1
·s
-
1
B.
v
(O
2
)
=
0.001 0
mol·L
-
1
·s
-
1
C.
v
(NO
)
=
0.001 0
mol·L
-
1
·s
-
1
D.
v
(H
2
O)
=
0.045
mol·L
-
1
·s
-
1
答案
C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
(
减少值或增加值
)
来表示,
v
=
Δ
c
/Δ
t
,具体考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用何种物质表示,且注意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一般不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来表示。
2.
化学反应速率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且均取正值。
3.
固体和纯液体
(
不是溶液
)
,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备考策略
考向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2018·
嘉兴一中模拟
)
在不同浓度
(
c
)
、温度
(
T
)
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如下表数据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a
=
6.00
B.
不同温度、不同蔗糖初始浓度的条件下,
v
可能相同
C.318.2
<
b
<
328.2
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答案
D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下
(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一个条件
)
:
浓度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减小。
压强
→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
(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
)
,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温度
→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催化剂
→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相同。
其他因素
→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照、放射线辐射、超声波等。
备考策略
另外我们在理解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不因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因表面积
(
接触面
)
的变化而改变反应速率。如将硫铁矿粉碎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
考向三
“
控制变量
”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2018·
浙江暨阳联合
)
用
Na
2
FeO
4
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
M
,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
pH
、催化剂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
M
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实验编号
温度
℃
pH
①
25
1
②
45
1
③
25
7
④
25
1
A.
实验
①
在
15 min
内
M
的降解速率为
1.33
×
10
-
5
mol/(L·min)
B.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
①②
说明升高温度,
M
降解速率增大
C.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
①③
证明
pH
越高,越不利于
M
的降解
D.
实验
④
说明
M
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解析
A
.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
v
(M
)
=
(0.3
-
0.1)
×
10
-
3
/ 15 mol/(L·min)
≈
1.33
×
10
-
5
mol/(L·min)
,故
A
说法正确;
B.
①②
不同的是温度,
②
的温度高于
①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
②
中
M
的浓度变化大于
①
,说明
②
中
M
的降解速率大,故
B
说法正确;
C.
①③
对比温度相同,
③
的
pH
大于
①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
①
中
M
浓度变化大于
③
,说明
①
的降解速率大于
③
,故
C
说法正确;
D.
①④
对比
M
的浓度不同,
0
~
15
时间段内,
④
中
M
浓度变化小于
①
,说明
M
的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
D
说法错误。
答案
D
此种考查形式常以表格或图像的形式给出多组实验数据,要求我们找出每组数据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题:
1.
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
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
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
(
或设置实验
)
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备考策略
A.0
~
6 h
内,催化剂
Ⅰ
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
Ⅱ
的好
B.a
点时,催化剂
Ⅰ
、
Ⅱ
作用下
N
2
的转化率相等
C.0
~
5 h
内,在催化剂
Ⅰ
的作用下,
O
2
的反应速率为
0.12 mol/(
L·h
)
D.0
~
12 h
内,催化剂
Ⅱ
作用下反应吸收的热量比催化剂
Ⅰ
的多
答案
D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是常考题型,一般考查速率
(
浓度
)——
时间图像、含量
(
转化率
)—
时间
—
温度
(
压强
)
图像、恒温线
(
或恒压线
)
图像等。图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像,然后进行解决。注意掌握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的问题,如反应速率、反应转化率、产率,提高转化率的措施等;从图表或图像中获取信息,计算转化率、平衡常数等。
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
“
看特点,识图表,想原理,巧整合
”
四步法解答。
备考策略
第一步:看特点。即分析可逆反应方程式,观察物质的状态、气态物质分子数的变化
(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
、反应热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
等。
第二步:识图像。即识别图像类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和点
(
平台、折线、拐点等
)
的关系。利用规律
“
先拐先平,数值大
”
判断,即曲线先出现拐点,先达到平衡,其温度、压强越大。
第三步: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影响因素及使用前提条件等。
第四步:图表与原理整合。逐项分析图表,重点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一般的解题步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