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 KB
- 2021-04-20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
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5.在电影《秦始皇》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 )。
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6.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D.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7.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颁布推恩令 C.分封诸侯王 D.设置尚书令
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军机处
9.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10.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11.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1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C.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3.“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 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14.“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B.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民主政治
D.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15.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士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16.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17.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18.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
19.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20.《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二、非选择题(共1题,10分。注意:书面整洁,条理清楚,段落分明,序号规范。)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D
C
C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D
B
D
D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
21.答案 (1)制度: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民主政治。(2分)
(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4分)
(3)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