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 KB
- 2021-04-20 发布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B.若以河岸为参考系,在顺水漂流的船上行走的人可能是静止的
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跟这段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一节课 40 分钟,40 分钟指的是下课的时刻
2.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物重 G=1N,则
弹簧测力计 A 和 B 的示数分别为
A.0 N,1 N B.2N,1 N
C.1 N,1 N D.1 N,2 N
3.下图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0~4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24 m
B.在 6 s~10 s 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在 4 s 末,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在 12 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 m/s2
4.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起点距烟囱底部 45m,过程中经过烟囱阶段的时间为 1s,则
烟囱的高度为(忽略空气阻力,g 取 10m/s2 )
A.5 m B.10m C.15m D.25m
5.一物体同时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大小分别为 4N、6N、7N,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
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0 B.5N,3N C.9N,0 D. 17N,3N
6.以 v0=3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
球.g 取 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30 m B.35 m C.40 m D.45 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
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一木板上,逐步抬高木板的右端,让木板的倾角缓慢增大,在这
一过程中物体始终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则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物体受到的弹力逐渐减小
C.木板对物体的总作用力增大
D.物体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
8.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 20 m
B.在 0~10 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 10 s~25 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 10 s 时相距最远,在 25 s 时相遇
9.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 A、
B、C、D 四点,已知经过 AB、BC 和 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 t、2t 和 3t,通过 BC 段
和 CD 段的位移分别为 x1 和 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球在 C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D.AB 段位移大小为
10.如图,质量为 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 θ 的恒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cosθ
B. Fsinθ
C.μ(Fsinθ+mg)
D.μ (mg - Fsinθ)
1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s 内通过的位移是 5m,则
A.前 3s 的位移是 6m B. 3s 末的速度是 6m/s
C.物体的加速度是 2m/s2 D.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
12.用三根轻绳将物块 P 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现用手持绳 OB 的 B 端,使 OB 从水平
方向缓慢逆时针转动至接近竖直方向,且始终保持结点 O 的位置不动,则 AO、BO 的
拉力 TAO、TBO 的变化情况是
A.TAO 一直减小
B.TAO 先减小后增大
C.TBO 一直增大
D.TBO 先减小后增大
三.实验题(12 分)
13.某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电源的频率为
50Hz。
(1)他做完实验后,写出了如下的操作步骤:
27
8
2
1 =
x
x
2
12
15
32
t
xx −
t
xx
5
21 +
5
4 21 xx −
P
A
BO
C
θ
F
θ
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接
在直流电源上
B.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D.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小车,接通电源,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
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
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
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 1,依此标出计数点 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
的距离
G.根据公式求出加速度
其中,有错的两个步骤序号分别是
①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根据打出的纸带认为不用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两个,请帮他选出(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3)该同学选出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标出了如图所示的计数点,
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
8.95 cm,x5=9.61 cm,x6=10.26 cm。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 B、C、E、F 时小车
的瞬时速度,请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 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D=_________m/s。(结
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利用该纸带求加速度的公式为 a= ,代入数据后得 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4 题 12 分,15 题 1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
或演算
步骤)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0.737 0.801 0.928 0.994
x1 x2 x3 x4 x5 x6
14.质量 m=15kg 的光滑球 A 悬空靠在竖直墙壁和木块 B 的斜面之间,斜面的倾角为60º,
木块 B 的质量 M=150kg,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取 g=10m/s2,求:
(1)球受到墙和木块 B 的的作用力的大小各为多少?
(2)水平地板对 B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各为多少?
15.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
为 16m/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 a1=3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 a2=4m/s2.乙
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0.5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 0.5s 才开始刹车),为保证两车
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的距离?
高一物理期中考参考答案
1-6 BCDDAC 7-12 BD BCD BD AD BC AD
13.(1)①A 交流电源; ② E 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各 1 分)
B
60°
A
(2)AB (3) 0.864 (4) 0.64m/s2(各
2 分)
14.(12分)
(1)小球A和木块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球A受力平衡,有
N1sin60°=N2 ①(2分)
N1cos60°=mg ②(2分)
解得球受到墙和木块B的的作用力分别为
N2=150 N=260N ③(1分)
N1=300N ④(1分)
(2) 对木块B,有
N1/cos60°+Mg=N3 ⑤(2分)
N1/sin60°=f ⑥(2分)
把N1/=300N代入可得水平地板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
N3=1650N ⑦(1分)
f=150 N ⑧(1分)
(第二小题用整体法同样给分)
15.(16 分)
以地面为参照物在甲刹车、乙未刹车的 0.5s 内
甲车位移
①(2 分)
乙车位移
②(1 分)
甲、乙两车间距减小
③(1 分)
乙车开始刹车时,甲为 v1
④(2 分)
设乙车刹车后经过 t2 时间,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则有
⑤(2 分)
2
321654
9
)()(
T
xxxxxx ++−++
3
3
2
11101 2
1 tatvS −=
102 tvS =
mtaSSS 375.02
1 2
11121 ==−=∆
m/s5.141101 =−= tavv
220211 tavtav −=−
60o
B
60o
Mg
N1/
N3
f
mg
N1
N2 A
600
解得
t2=1.5s ⑥(1 分)
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是
⑦(2 分)
⑧(2 分)
两车之间距离继续减小
⑨(1 分)
从甲车开始刹车到乙车刹车后两车速度相同,乙车向甲车靠近的总距离为
Δs=Δs+Δs’=0.375m+1.125m=1.5m ⑩ (1 分)
为保证两车不相撞,行驶时两车前后间距至少为 1.5m.1 分
m375.182
1' 2
21211 =−= tatvS
m5.192
1' 2
22202 =−= tatvS
m125.1''' 12 =−=∆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