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00 KB
- 2021-04-20 发布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习题专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
①CO、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制取、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
3、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尾气处理装置正确的是( )
4、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加热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制取气体
a
b
c
d
A
NO
稀硝酸
铜片
H2O
浓硫酸
B
O2
双氧水
MnO2
H2O
浓硫酸
C
NH3
浓氨水
碱石灰
浓硫酸
H2O
D
SO2
浓盐酸
Na2SO3
粉末
溶液
浓硫酸
5、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6、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
(1)该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事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该装置制取O2,反应物除了可选择二氧化锰和______(填试剂名称),还能选择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和水。
(3)利用该装置还可制取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序号)等气体。
A.H2 B.CO2
C.C2H4 D.NH3
2、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废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
(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 (填“b”或“c”,下同)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端导入。
(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 CO↑+H2O),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
①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________,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导管口的序号);
②实验时,a处的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2、A
【解析】A项H2不溶于水、可用浓硫酸干燥、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可用此装置;B项,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B项错误;C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C项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D项错误。
3、D
【解析】A装置会起倒吸;B装置不能充分吸收Cl2 ;C 装置会产生单质溴,溴易挥发
4、A
【解析】A项,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产生H2,但加热时,反应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以及水蒸气均会使②中肥皂水冒泡,不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B项NH4Cl和Ca(OH)2加热产生NH3,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NH4++OH-,使酚酞变红,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
C项,2NaHCO3Na2CO3+H2O+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D项,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烯烃,烯烃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
5、B
【解析】A项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C项由于SO2与NaOH可以生成亚硫酸钠也可能生成亚硫酸氢钠或者是两者混合物,反应无明显现象,但不能说明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D项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并不能说明SO2没有漂白性。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退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例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6、B
7、C
【解析】A中收集氨气装置无棉花,(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气体对流,在极短的时间内收集满氨气);B中右边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应收硫酸铜,C是实验中常见检查气密性的装置,C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故D错。
8、D
【解析】A选项的设想是在加热时氯化铵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时氯化氢被吸收,从而得到氨气,实际反应过程中,氯化氢和氨气会在温度较低的试管口附近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得不到氨气。B选项中几乎无NH3放出。C选项的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放置角度错误。D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通过加热可得到少量的氨气。
二、填空题
1、(1)检验装置气密性
(2)双氧水(或过氧化氢) Na2O2
(3)ABD
2、(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Ⅰ ②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
产生NO气体
B
水
排水收集NO气体
C
接收B中排出的水
D
③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氯气,装置B用来收集比空气重的氯气,装置D吸收尾气,装置C起到了防倒吸的作用。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用装置 Ⅰ,A装置中盛放铜片和稀硝酸,B装置中盛放水,C装置接收排出的水。
3、 (1)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2)AE BD (3)c b (4)①DG 浓硫酸 dcbe 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
【解析】(2)KClO3和MnO2制O2属于“固+固 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O2制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的H2O2的量。(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属于“液+液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为气体发生装置,X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