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79 KB
- 2021-04-20 发布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综合能力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宁波市重点中学联考)请你利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推翻了“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观点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C.汽车上坡时,司机应该使用较高转速的挡位来行驶
D.超速行驶是安全行车的大敌,其原因是汽车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答案 A
2.电导率σ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导率的单位应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单位制可知电导率的单位为,1=1=1=1=1,选B.
3.如图1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 )
图1
A.绳子对甲的拉力小于甲的重力
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
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小于乙的重力
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答案 D
解析 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甲的重力,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B错误;因乙能把绳子拉断,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甲拉绳子的力,也一定大于乙的重力,故C错误,D正确.
4.(2019届衢州市质检)如图2甲所示,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画出的F-t图线.两图中a~g各点均相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图乙中a、c、e点对应的纵坐标均为700N.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请根据这两个图所给出的信息,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2
A.此人重心在b点时处于超重状态
B.此人重心在c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C.此人重心在e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a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D.此人重心在f点时,脚刚好离开传感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知a、c、e点处对应F=G,故加速度等于0,b点处F<G,处于失重状态,重心在f点时,F=0,脚刚好离开传感器.故选D.
5.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测得体重为480N,则升降机的运动是(g取10m/s2)( )
A.可能是匀速下降
B.升降机加速度大小为2m/s2
C.升降机加速度大小为3m/s2
D.可能是减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对人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小于重力,故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故升降机的加速度也向下,所以升降机的运动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a=m/s2=2 m/s2,故B正确.
6.质量为m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s内的位移为xm,则水平恒力的大小为(单位为N)( )
A. B.
C. D.
答案 A
7.已知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系数,r为雨滴半径,v为其运动速率.t=0时,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用a表示.落地前雨滴已做匀速运动,速率为v0.下列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mg-F阻=ma得,雨滴先加速下落,随着v增大,阻力F阻增大,a减小,a=0时,v=v0不再变化,故A、B正确;又mg=kr2v02,v02=,又m=πρr3,得v02=r,故v与r成正比关系,故C正确,D错误.
8.用手提着一根挂有重物的轻弹簧,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手突然停止运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可观察到重物( )
A.立即停止运动
B.继续向上做匀速运动
C.继续向上做加速运动
D.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
答案 D
解析 轻弹簧拉着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重力,当手突然停止运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由于惯性,重物继续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减小,则弹力减小,重物所受的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向上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9.如图3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若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而且F1>F2,则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大小为( )
图3
A.F1 B.F2
C.(F1+F2) D.(F1-F2)
答案 C
解析 设物体1和2的质量都为m,加速度为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有a=,解得F12=,故C选项正确.
10.如图4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固定斜面上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B.斜面倾角为60°
C.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D.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乙得x=2.5t2,对照公式x=v0t+at2,得初速度v0=0,加速度a=5m/s2,选项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mgsinθ,则sinθ===0.5,θ=30°,选项B错误;小物块2s末的速度v2=at2=5×2m/s=10 m/s,选项C错误;小物块1s末的速度v1=at1=5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7.5m/s,选项D正确.
11.一个木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滑上粗糙的水平面,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根据图象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图5
A.木块的位移大小
B.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C.木块所受摩擦力
D.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C
解析 位移大小可由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求出,由v-t
图线的斜率可求出加速度大小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μg,故动摩擦因数μ也可求出,由于木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求出木块所受摩擦力.
12.如图6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是绷紧的,当传送带不运转时,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通过AB所用时间为t1,从B端飞出时速度大小为v1.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运转,滑块同样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通过AB所用时间为t2,从B端飞出时速度大小为v2,则( )
图6
A.t1=t2,v1=v2 B.t1<t2,v1>v2
C.t1>t2,v1>v2 D.t1=t2,v1>v2
答案 A
解析 在两种情况下,滑块到达A点的初速度相等,在传送带上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速度位移公式知,到达B端的速度相等,即v1=v2,结合速度时间公式知,t1=t2,故A正确,B、C、D错误.
二、实验题
13.某同学在用拉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1)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时保持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拉动,与两只手同时对拉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变化?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答案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没有
14.某同学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图8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沙和小沙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代号).
(2)电火花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9甲所示,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________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9
(3)在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0.680 1.61 (3)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2)vB===×10-2m/s≈0.680m/s
a==×10-2m/s2=1.61m/s2.
三、计算题
15.(2016·浙江4月选考·19)如图10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 m,取g=10 m/s2.
图10
(1)若电梯经过20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求加速度a1及上升高度h;
(2)在(1)问中的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若小明的质量为60kg,求小明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3)求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
答案 (1)0.9m/s2,方向竖直向上 180m (2)654N,方向竖直向下 (3)6s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a1==m/s2=0.9 m/s2
h=a1t=×0.9×202m=180m
(2)对小明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mg=ma1
则FN=mg+ma1=65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小明对地板的压力FN′=FN=654N,方向竖直向下
(3)设匀速运动时间为t0,运动的总时间为t总,作出整个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v-t图象可得H=(t总+t0)vm
解得t0=6s.
16.如图11所示,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静置于足够长的斜面底端.现对其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25N的恒力,3s后将F撤去,此时物块速度达到15m/s.设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取g=10 m/s2.求:
图11
(1)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离斜面底端的最远距离;
(3)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得:v1=a1t1
解得a1=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Ff-mgsinθ=ma1
解得Ff=5N
(2)撤去拉力后物块继续上滑:Ff+mgsinθ=ma2
解得a2=7.5m/s2
撤去拉力前上滑距离x1==22.5m
撤去拉力后上滑距离x2==15m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离斜面底端的最远距离x=x1+x2=37.5m
(3)撤去拉力后物块上滑时间:t2==2s
下滑过程:mgsinθ-Ff=ma3
解得a3=2.5m/s2
由x=a3t,可得t3==s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t=t1+t2+t3=(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