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50 KB
- 2021-04-20 发布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 单选题(本题共 22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
读图,回答 1~3 题。
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最高一级的是
A.地月系 B.总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2.图中的 M 天体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3.与地球相比,天体 M 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西班牙《阿贝赛报》3 月 19 日报道,2012 年 7 月 23 日,一场迅速发生的日冕物质抛射
形成的电磁风暴刮过地球轨道,但地球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冲击,如果这次太阳风暴早发生 9
天,地球将遭受严重打击。据此回答 4~6 题。
4.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5.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6.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读图,完成第 7~8 题。
7.若图中大圆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若某人在丁处观察,则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面的
黄岩岛、钓鱼岛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读钓鱼岛、黄岩岛位置图,完成第 9~10 题。
9.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地方时一样 B.两地的区时相同
C.黄岩岛的地方时比钓鱼岛早 D.黄岩岛的区时比钓鱼岛早
10.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位于热带 B.两地都位于北温带
C.春分日两地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D.7 月钓鱼岛的白昼长一些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 11~12 题。
1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为地球外部圈层,C 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 三部分组成
C.A、B、C、D、E 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 F、G 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 0
12.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
A.图中 C 层 B.图中 G 层 C.软流层 D.下地幔
下面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 13~14 题。
13.1 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14.如果 3 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 3 的箭头 b 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读图,回答 15~16 题。
15.该种地貌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16.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黑龙江 B.新疆 C.四川 D.山西
2017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第 22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今年 11 月 7 日至 18 日在摩洛
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 17~19 题。
17.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
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9.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快,任其发展我国可能会出现
A.冬小麦种植区域南移 B.珠穆朗玛峰的雪线下移
C.河北省大面积扩大水稻种植 D.山东省沿海地区灾害频次增加、强度增强
20.“十雾九晴”(指深秋、冬季和初春季节)说的是大雾天气多发生在晴天,其依据是
A.晴天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B.晴天空气中的尘埃多
C.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 D.晴天大气运动缓慢,有利于水汽凝结
右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 21~22 题。
2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22.岩层④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道小题,共 56 分)
23.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 两点纬度相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 点的纬度是 。
(2)A、B、C 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
(4)如果 A 点的时间为 19 时 20 分,则 B 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24.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2)图中 a、b、c 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代号,图中曲线表示的是____的垂直分布状况。
(3)图中 b 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
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4)a 为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原因是 _。
(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层(填名称)。
25.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属于断层的
是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______地貌,丁处是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除了地
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______作用有关。
(3)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4)丁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__。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三处的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
型工程。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C B D D C D B D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D B D B C B D C B D
23.(1)(20°N,45°W) 70°N
(2)C
(3)70°S 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第一种情况:南 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 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 20°N 向南北两侧递减
24.(1)地面温度过高
(2)温度
(3)平流 增加 臭氧
(4)对流 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5)对流 对流
25.(1)乙 丁 丙
(2)谷地 山岭 外力侵蚀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紧实,不容易被侵蚀
(5)乙处 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