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 MB
- 2021-04-20 发布
专题十九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0
~
2019
年高考全国卷考情
一览表
考点
72
考点
73
考点
7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河南省林县
(
今林州市
)
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
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
红旗渠
(
如下图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第
1
题。
考点
72
考点
73
1
.(2019·
天津
,5,4
分
,
难度
★★
)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
,
是为了
(
A
)
A.
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
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
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
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解析
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
,
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
,
输水量减少。这样的设计操作
,
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
,
减轻干渠下的渠堤受到渠水冲刷
,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渠堤
,A
项正确
;
坡度设计得很小
,
会造成干渠水流量减少
,B
项错误
;
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
,C
项错误
;
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
,D
项错误。故选
A
项。
考点
72
考点
73
2
.(2014·
浙江
,1~2,8
分
,
难度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
,
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
完成第
(1)~(2)
题。
论证探讨能力
考点
72
考点
73
(1)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
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
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
①③
D.
②④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
,
叙述正确的是
(
A
)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及其对华北地区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
,
会导致华北地区及调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
,
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
①
错误。南水北调增加了丙河段的水量
,
并且水量更加稳定
,
改善了航运条件
,
更有利于通航
,
②
正确。图中丙至丁段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段
,
地势北高南低
,
需要逐级提水
,
③
错误。戊地缺水问题较为严重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目的就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④
正确。所以答案为
D
项。第
(2)
题
,
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
,
调出地区的水质备受调入地区的关注
,
所以
A
项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长江入海口水的流量
,
输入海洋的泥沙量也会减少
,B
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甲河段的流量
,
降低甲河段的水位
,
增大甲地咸水入侵的可能
,C
项错误。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现象是由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引起的
,
南水北调工程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
,D
项错误。
考点
72
考点
73
3
.(2012·
安徽
,28~29,8
分
,
难度
★★
)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
,
该州通过
“
北水南调
”
工程和
“
水银行
”(
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
)
动作
,
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
“
北水南调
”
工程示意图
,
下表为该州
“
水银行
”
交易统计表。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72
考点
73
(1)
该州实施
“
北水南调
”
的地理背景是
(
B
)
①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
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
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
④
C
.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993
年该州
“
水银行
”
没有运作
,
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D
)
A.
节水技术改进
,
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
,
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
,
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
,
水资源充足
解析
第
(1)
题
,
据图可看出
,
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
,
且处于
40°N
附近大陆西岸
,
降水较多
;
居民点中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密集
,
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
B
项。第
(2)
题
,
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
,1992
年和
1994
年水价一致
,
都有交易
,
而
1993
年
“
水银行
”
没有运作
,
说明与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
,
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
,
水资源充足。
考点
72
考点
73
考点
73
产业转移
1
.(2018·
全国
Ⅱ
,1~3,12
分
,
难度
★★
)1994
年
,
我国
M
公司
(
服装企业
)
在浙江温州成立
,
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
(1)~(3)
题。
考点
72
考点
73
(1)1996
年
,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
,
主要是为了
(
A
)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
,
主要是因为上海
(
D
)
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
从发展过程看
,M
公司一直致力于
(
A
)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由材料可知
,M
公司在建厂初期从事服装加工
,
产品附加值低
,
故在其开设专卖店后
,
公司将服装设计与营销等研发环节作为主要业务
,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
故
A
项正确
;
服装加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
人工成本较低
,
故
B
项错误
;
公司建厂初期应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
,
而不是缩小规模
,
故
C
项错误
;
关闭自有生产厂能够与其他生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
,
加强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
故
D
项错误。第
(2)
题
,
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和总部处于服装产品设计与管理环节
,
应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
掌握人们的消费趋势
,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
信息通达性高
,
故
D
项正确
;
研发中心和总部虽对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要求
,
但不是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研发中心和总部不是企业生产部门
,
交通条件不是主要因素
,
故
B
项错误
;
从图中可以看出
,M
公司的服装面向国内市场
,
其销售范围没有扩大
,
故
C
项错误
。
考点
72
考点
73
第
(3)
题
,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从图中
M
公司的发展过程看
,
公司建立专卖店
,
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
,
并建立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
,
扩大市场占有率
,
这一过程是在打造自主品牌
,
故
A
项正确
;1996
年关闭自有生产厂
,
说明扩大生产规模并不是其主要目的
,
故
B
项错误
;
从研发中心致力于设计更多款式
,
到后来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说明其不单单是追求产品多样
,
最终目的是打造自主品牌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图中展示的发展过程可知
,M
公司一直在国内进行设计与销售
,
故
D
项错误。
考点
72
考点
73
2
.(2018·
海南
,6~7,6
分
,
难度
★
)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
,
森林覆盖率高
,
是传统的
“
木匠之乡
”
。
2008
年后
,
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
,
木材从东南亚进口
,
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
,
销往全国各地。
2016
年
,
南康已有家具企业
7 500
多家
,
从业人员
40
多万人
,
产值达
1 010
亿元。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
B
)
A.
南康资金雄厚
B.
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
南康木材丰富
D.
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2)
目前
,
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D
)
A.
增加木材进口
B.
挖掘本地市场
C.
加大宣传力度
D.
组建企业集团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
使主要从事中低端家具加工的木匠在沿海地区就业门槛提高
,
是促使他们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所以
,B
项正确。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
南康木匠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个案而已。第
(2)
题
,
综合企业数量多、平均单个企业的产值低和产品中低端的状况
,
可以得出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竞争力需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
并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考点
72
考点
73
3
.(2017·
天津
,4~5,8
分
,
难度
★★
)
读图文材料
,
完成第
(1)~(2)
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
,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
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
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考点
72
考点
73
(1)
据上图判断
,
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
)
A.
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
——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
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
——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
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
——
本地市场需求旺
D.
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
——
纺织业原料短缺
(2)
近年来
,
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
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
A.
交通运输
B.
劳动力成本
C.
技术水平
D.
距市场远近
区域认知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第
(1)
题
,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
适宜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图中显示
,
京津沪产业份额明显下降
,
这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
,A
项正确
;
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
,
主要是因为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
海运便利
,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便利
,B
项错误
;
苏浙产业份额近些年有所下降
,
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
,C
项错误
;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羊毛产地
,
纺织原料丰富
,D
项错误。第
(2)
题
,
河南、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
劳动力丰富
,
工资水平低
,
吸引了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业的迁入
,
故选
B
项
。
考点
72
考点
73
经济
发展水平与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经济发达地区
:
技术、资金、经济基础、劳动力素质、市场、交通等优势明显
,
但劳动力成本高、资源短缺、地价高、土地空间小。
经济落后地区
:
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
,
土地空间大、发展潜力大
,
但技术水平低、资金短缺、经济基础差、市场狭小、交通不便。
考点
72
考点
73
4
.(2016·
全国
Ⅰ
,1~3,12
分
,
难度
★★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
,“
瓷都
”
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
,
产品远销海内外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
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
年
,
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
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与景德镇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D
)
A.
市场
广阔
B
.
原材料
充足
C
.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2)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C
)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
低
C
.
产业基础
好
D
.
交通运输便捷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相对比较法是区域产业发展条件分析的最重要方法
,
因此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把佛山与景德镇相对比较
,
通过比较可知
:
国内外市场对两地来讲是相同的
,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素质方面两地差别不明显
,
差别最显著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省级行政区
,
具有国家政策倾斜的优势
,
因此才能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
陶瓷产业发展迅速。第
(2)
题
,
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随着佛山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
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
本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
作为污染严重、利润降低
(
生产成本升高
)
的陶瓷产业势必要迁出中心城区。市场的需求逐渐变大
,
陶瓷原材料广泛
,
不存在枯竭的问题
;
企业竞争加剧与否不是佛山一地所能决定的
,
更不是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第
(3)
题
,
考查产业转入地的区位条件。景德镇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发达
,
产业基础好。
考点
72
考点
73
5
.(2016·
全国
Ⅱ
,3~5,12
分
,
难度
★★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
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
(1)~(3)
题
。
(1)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B
)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考点
72
考点
73
(2)20
世纪
90
年代末
,
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
,
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
,
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
A.
市场规模大
B
.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3)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
,
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D
)
A.
加大政策支持
,
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
,
替代国内生产
C.
扩大生产规模
,
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
,
培育竞争优势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据材料中
:
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
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该类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地区或国家转移
,
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
影响其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从市场规模看图中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
,
但却是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
最终转向越南
,A
项错误
;
电子工业对原料需求量较少
,C
项错误
;
技术水平对日本来说是优势条件
,
不是工业转移的因素
,D
项错误。故选
B
项。第
(2)
题
,
考查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是越南
“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
”,
设问的落脚点是
(
与越南相比
)
中国家电组装厂的数量较多
,
产量大。
20
世纪
90
年代
,
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
,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
市场广阔
,
故选
A
项。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B
、
C
两项错误
;
基础设施水平高是有利因素
,
但不是主要因素
,D
项错误
。
考点
72
考点
73
第
(3)
题
,
考查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中国的大背景下
,
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
,
同时市场饱和
,
优势已不明显
,
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再依赖于劳动力优势
,
靠价格取胜
,
应该加大科技投入
,
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
增强市场竞争力。与越南相比
,
中国外资家电组装在政策、成本上不占优势
,A
、
C
两项错误
;
进口越南产品会冲击我国的民族企业
,
不能实现我国家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B
项错误。故选
D
项。
考点
72
考点
73
6
.(2016·
全国
Ⅲ
,1~3,12
分
,
难度
★★
)
目前
,
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
,
控制国际棉花进口
,
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
1/3;
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
1/4,
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
3
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
,
在国外建纺纱厂
,
并将产品
(
纱线
)
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
,
总部位于杭州的
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
年
4
月底
,K
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
110
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第
(1)~(3)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72
考点
73
(1)
如果
K
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利润比建在美国高
,
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D
)
A.
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
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
,
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C
)
A.
原料价格
B.
劳动力价格
C.
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
该案例表明
,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
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B
)
A.
原料使用量
B.
劳动力使用量
C.
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
我国的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
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
,
而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第
(1)
题
,
纺纱厂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如果
K
企业把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由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较低
,
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故利润比建在美国高。第
(2)
题
,
原料的国际价格差别不大
,
排除
A
项
;
美国的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
,
排除
B
项
;K
企业纺纱厂的市场在中国
,
排除
D
项。因此
,K
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
,
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美国
(
发达国家
)
的投资环境更好。第
(3)
题
,
传统的纺纱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
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量。
注意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
如
“
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
1/4,
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
3
倍
”
说明不同国家劳动力价格差异大
;“
纱线运至杭州
”
说明纱线的市场在中国。
考点
72
考点
73
7
.(2016·
海南
,1~3,12
分
,
难度
★★
)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
约
12°S~26°S)
于
1991
年开设免税工业区
,
吸引国际投资
,
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
年
,
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
,
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
,
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
,
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第
(1)~(3)
题。
调动运用知识
考点
72
考点
73
(1)
除政策优惠外
,
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B
)
A.
交通
B.
劳动力
C.
资源
D.
技术
(2)
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D
)
A.
居民收入
B.
文化传统
C.
国家政策
D.
气候
(3)
当时
,
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
,
主要目的是
(
A
)
A.
增加产品销量
B
.
接近消费市场
C.
提高设计水平
D
.
增加当地就业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非洲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
交通通达度较差
,
加上岛屿面积不大
,
纺织和服装的原料相对较少
,
但却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所以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在此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故选
B
项。第
(2)
题
,
根据马达加斯加的纬度
(
约
12°S~26°S)
判断
,
低纬度
,
终年气温较高
,
所以当年对羊绒衫市场需求很小。故选
D
项。第
(3)
题
,
相比我国
,
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
,
由于
“
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
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
;
可以增加当地就业
,
但不是主要目的。从材料提取信息
“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
,
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
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产品销量。故选
A
项。
考点
72
考点
73
8
.(2015·
安徽
,30~31,8
分
,
难度
★★
)
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
2001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第
(1)~(2)
题。
考点
72
考点
73
(1)2001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
,
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
(
B
)
A.
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
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
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
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2)
下列因素中
,
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C
)
①
原料
②
交通
③
劳动力
④
信息
⑤
政策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本组题考查判读分析图表的能力。第
(1)
题
,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
,
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
5
家
,
其中
2
家迁入中部地区
,3
家迁入西部地区
,
故
A
项错误
;
上市企业总部净迁出量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11-3=8)
和东北地区
(9-1=8),
故
C
项错误
;
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
11
家
,
其中
10
家迁入东部地区
,1
家迁入东北地区
,
故
D
项错误
;
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出
5
家
,
全部迁入东部地区
,
西部地区迁出
11
家
,
其中
10
家迁入东部地区
;
东北地区迁出
9
家
,
其中
8
家迁入东部地区
,
因此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故选
B
项。第
(2)
题
,
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由题意可知
,
我国企业总部多布局在东部地区
,
因此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信息、政策等。故选
C
项。
考点
72
考点
73
9
.(2014·
全国大纲
,1~3,12
分
,
难度
★★
)
美国
M
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
,
零部件依靠进口
,
产品全部销往美国
,
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
(1)~(3)
题。
考点
72
考点
73
(1)M
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
主要是因为
(
A
)
A.
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
产品技术要求高
,
需要多国合作
C.
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
能降低原材料成本
,
扩大国际市场
(2)M
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
,
主要原因是中国
(
B
)
A.
市场广阔
B.
劳动力价格
低
C
.
交通运输
方便
D
.
原材料丰富
(3)
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
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C
)
A.
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
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
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综合思维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因素。第
(1)
题
,
电子产品具有
“
轻、薄、短、小
”
的特点
,
产品和零部件的运量小
,
运输成本较低
,
因此可以在全球选址建厂。故选
A
项。第
(2)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电子产品生产厂在产品价格构成中占比重非常小
,
其主要是产品的装配环节
,
技术要求不高
,
但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较低
,
因此
M
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故选
B
项。第
(3)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厂所占的利益比重最低
,
只有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中利益较高环节的比重
,
才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故选
C
项。
考点
72
考点
73
10
.(2014·
海南
,1~3,9
分
,
难度
★★
)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
,
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
,
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第
(1)~(3)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72
考点
73
(1)
在图示模式中
(
D
)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单国家
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
,
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
)
A.
普通服装制造
B.
汽车制造
C.
金属冶炼
D
.
甘蔗制糖
(3)
在图示模式中
,
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C
)
A.
原材料价格
B.
交通条件
C.
工人工资
D.
市场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一般来说
,
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
,A
项错误
;
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
,B
项错误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
,
还有其他工厂
,C
项错误。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D
项正确。第
(2)
题
,
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
,C
、
D
两项错误
;
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
,
技术含量较高
,
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
,B
项错误
;
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
,
符合图示模式
,A
项正确。第
(3)
题
,
通过分析
,
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利润
,
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
,C
项正确。
考点
72
考点
73
11
.(2011·
海南
,12~13,6
分
,
难度
★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某国
W
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
,
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
,
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
且增长依然强劲
,W
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第
(1)~(2)
题。
(1)W
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D
)
A.
研究
B
.
设计
C
.
零部件
生产
D.
组装
(2)
近几年
,W
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
主要目的是
(
B
)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我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
,
因此
,
汽车跨国公司不可能把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转移到我国
,
另外
,
从材料
“
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
可以推断出
,
该公司并没有把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
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是我国组建的。因此
,
可以推断出
,
此时该公司转移到我国的生产环节是附加值较低的整车组装。第
(2)
题
,
把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生产
,
一方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区位优势
,
从而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
达到提高新车型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考点
72
考点
73
12
.(2010·
海南
,6~8,9
分
,
难度
★
)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
,
价格低
,
销量大。改革开放后
,
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1
世纪初
,
由于生产成本提高
,
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
,
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
,
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从世界范围看
,
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
)
A.
市场距离
B.
热量条件
C.
劳动力价格
D.
种植
技术
考点
72
考点
73
(2)
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D
)
A.
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
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
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
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
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
,
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
)
A.
运输成本
B.
用地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劳动力成本
考点
72
考点
73
解析
第
(1)
题
,
从题组所给材料可以知道
,
高档圣诞树是由种植出来的鲜活的树装饰而成。由于鲜活的树体积庞大
,
不容易折叠等特性
,
所以影响鲜活的树到达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运输条件。因此
,
即使是劳动力价格非常低廉的地区
,
如果其生产的高档圣诞树远离市场
,
运输距离较远
,
则该地区就不能选作高档圣诞树的生产地。第
(2)
题
,
结合所学人文地理知识
,
考生很快就可以判断出其原因是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第
(3)
题
,
企业将低档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
,
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运输成本。赣州的用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肯定比深圳低
,
原材料成本各地没有多大差异。
相关文档
- 2020学年高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352021-04-20 00:53:392页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知2021-04-19 23:46:132页
- 2020高考地理 选考19课时 中国的自2021-04-19 22:39:293页
-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检测:专题过关2021-04-19 21:21:196页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2021-04-19 19:09:543页
- 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122021-04-19 15:49:44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7自然灾2021-04-19 13:44:0310页
- 2019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单元2021-04-18 03:08:1423页
-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2021-04-17 20:20:146页
-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检测:提素养押2021-04-17 19:58: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