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1-04-20 发布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二(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一、每题6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果实发育
B.温特实验证明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2.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
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氧气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没有热量的散出
B.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多
C.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D.恒温动物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
4.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5.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
B.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
C.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
6.图示中①是把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少量葡萄糖和适量乳糖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②是某种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下列关于这两个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大肠杆菌体内一旦合成了分解乳糖的酶,则分解葡萄糖的酶就会消失
B.图①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乳糖的双重调控,对代谢不涉及酶活性的调节
C.图②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酶合成调节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D.图②中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从而提高氨基酸B的产量
二、第II卷非选择题
7.氧化硫硫杆菌(TT03)是一种化能自养细菌,它能将硫单质氧化为硫酸,常用于改良盐碱地,而盐碱地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影响改良效果.以下是有关硫酸锌对TT03产酸量影响的研究:
试剂与仪器:蒸馏水,两种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液体培养基,恒温摇床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液体培养基中先加入等量硫单质、再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和两种浓度硫酸锌溶液并标记.
第二步:对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 .
第三步:各组接种 后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
第四步: .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2)分析回答:①TT03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于 .
②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与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 .
③分析图可知,硫酸锌对TT03产酸的影响是 .
(3)研究人员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研究醋酸铅对TT03产酸量的影响,请设计出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8.如图是人的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 .
(2)由图中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图中细胞内的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 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1挑选两只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 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2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 .
3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
②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③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 .
9.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可以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请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A.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胰液分泌
B.把少量稀盐酸从小肠的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大量胰液分泌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并把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肠的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大量胰液分泌
假设二:在胃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再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A.剪取甲狗的一段小肠,刮取黏膜并用稀盐酸浸泡,再把浸出液用碱中和过滤后注射到乙狗的静脉中.
乙狗大量胰液分泌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 有关.
(2)假设二中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3)在假设二中盐酸的作用可能是 .
(4)通过假设一的实验过程和假设二的实验过程,可以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会受 的调节.
(5)当人们知道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均未成功.原因是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二(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题6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果实发育
B.温特实验证明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解答】解: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细胞的身长和果实发育,A正确;
B、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郭葛确认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B错误;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正确;
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正确.
故选:B.
2.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据图分析,神经元a的兴奋可以引起神经元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而使神经元c和s神经元b抑制.
【解答】解: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
B、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抑制,B错误;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发出的信号,并引起神经元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a和b,C错误;
D、据图分析,神经元c对神经元a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D正确.
故选:D.
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氧气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没有热量的散出
B.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多
C.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D.恒温动物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代谢过程,作为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但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需增加产热,代谢增强.变温动物随环境温度降低,体温降低,酶活性减弱,代谢减慢,所以是恒温动物.
【解答】解:A、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有少量热量的散出,A错误;
B、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少,以减少散热,B错误;
C、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D、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D正确.
故选:D.
4.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矗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故选:C.
5.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
B.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
C.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曲线图中温度和含水量为自变量,因变量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使得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现为S型曲线.
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关键是随机取样.
【解答】解:A、调查米象的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A正确;
B、曲线表示,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种群增长率最大,危害较重,B正确;
C、在250C、小麦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数值大于零,种群数量还是增加的,C错误;
D、热带米象,适宜增殖的温度高,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C.
6.图示中①是把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少量葡萄糖和适量乳糖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②是某种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下列关于这两个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大肠杆菌体内一旦合成了分解乳糖的酶,则分解葡萄糖的酶就会消失
B.图①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乳糖的双重调控,对代谢不涉及酶活性的调节
C.图②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酶合成调节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D.图②中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从而提高氨基酸B的产量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利用.
【分析】分析图①:无葡萄糖时,分解乳糖的酶才可以发挥作用,可见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葡萄糖的双重调控.
分析图②:图②中乙酶存在时,合成氨基酸A,丙酶存在时,合成氨基酸B.同时,氨基酸A、B可以抑制甲酶的活性,对甲酶的酶活性存在反馈调节.
【解答】解:A、图①中在没有葡萄糖时,分解乳糖的酶才能发挥作用,A错误;
B、图①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葡萄糖的双重调控,B错误;
C、图②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酶活性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C错误;
D、图②中乙酶存在时,合成氨基酸A,丙酶存在时,合成氨基酸B.因此要想提高氨基酸B产量,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这样可提高氨基酸B的产量,D正确.
故选:D.
二、第II卷非选择题
7.氧化硫硫杆菌(TT03)是一种化能自养细菌,它能将硫单质氧化为硫酸,常用于改良盐碱地,而盐碱地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影响改良效果.以下是有关硫酸锌对TT03产酸量影响的研究:
试剂与仪器:蒸馏水,两种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液体培养基,恒温摇床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液体培养基中先加入等量硫单质、再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和两种浓度硫酸锌溶液并标记.
第二步:对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 灭菌 .
第三步:各组接种 等量的TT03 后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
第四步: 每天测定并记录各组的硫酸含量 .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2)分析回答:①TT03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于 氧化硫单质时释放的化学能 .
②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与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 前者(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含硫单质而不含有机碳,后者(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必需含有机碳 .
③分析图可知,硫酸锌对TT03产酸的影响是 低浓度的硫酸锌对其无影响(或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硫酸锌起抑制作用 .
(3)研究人员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研究醋酸铅对TT03产酸量的影响,请设计出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
本题是对微生物是同化作用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锌对TT03产酸量影响的综合性考查,由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锌机硫酸锌的浓度,因变量是TT03产酸量,其他如试剂的量、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解答】解:(1)为了防止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对于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进行灭菌处理;菌液的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基要接种等量的TT03后放在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每天测定并记录各组的硫酸含量.
(2)①由题意可知,氧化硫硫杆菌(TT03)是一种化能自养细菌,能将硫单质氧化为硫酸,因此TT03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于氧化硫单质时释放的化学能.
②由于TT03是化能自养微生物,大肠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二者在培养基成分上的差异是前者(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含硫单质而不含有机碳,后者(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必需含有机碳.
③100mg/L的硫酸锌与对照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1000mg/L的硫酸锌培养液中相同时间内硫酸含量降低,这说明低浓度的硫酸锌对TT03产酸无影响(或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硫酸锌起抑制作用.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如图;
故答案为:
(1)灭菌 等量的TT03 每天测定并记录各组的硫酸含量
(2)①氧化硫单质时释放的化学能
②前者(培养TT03的液体培养基)含硫单质而不含有机碳,后者(培养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必需含有机碳
③
低浓度的硫酸锌对其无影响(或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硫酸锌起抑制作用,(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减弱)
(3)
8.如图是人的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 反射 .
(2)由图中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转录 过程.图中细胞内的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 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1挑选两只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2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 饲喂等量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
3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两只兔样本数太少,应选择多只兔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因兔的个体差异引起实验误差 .
②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实验兔血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 .
③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 实验兔和正常饲养兔的空白对照,实验兔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前后的自身对照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动物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具体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调控.探究实验的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实验前要注意材料的选取编号、自变量的确定、对照组的设置.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是:根据实验目的处理实验材料、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为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由图中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直接调节c形成d的过程,c是DNA,d是RNA.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转录.图中细胞内的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最终是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
1、本实验是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故在做实验前先测量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以防干扰实验结果的测量.
2、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照组应是正常组,实验组是饲喂甲状腺激素组.
①实验材料要多,并多次测量,以防个别数量等影响实验结果.
②实验组是饲喂甲状腺激素组,所以第三步中测量兔的激素含量变化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经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③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照组应是正常组,实验组是饲喂甲状腺激素组.实验兔和正常饲养兔的空白对照,实验兔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前后的自身对照.
故答案为:
(1)反射
(2)转录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
(3)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饲喂等量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①两只兔样本数太少,应选择多只兔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因兔的个体差异引起实验误差
②实验兔血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
③实验兔和正常饲养兔的空白对照,实验兔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前后的自身对照
9.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可以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请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A.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胰液分泌
B.把少量稀盐酸从小肠的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大量胰液分泌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并把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肠的上端注入小肠肠腔.
大量胰液分泌
假设二:在胃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再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A.剪取甲狗的一段小肠,刮取黏膜并用稀盐酸浸泡,再把浸出液用碱中和过滤后注射到乙狗的静脉中.
乙狗大量胰液分泌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 盐酸或某些化学物质有关. 有关.
(2)假设二中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直接将与A组提取液等量的稀盐酸注射到乙狗的血液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乙狗不分泌胰液 .
(3)在假设二中盐酸的作用可能是 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
(4)通过假设一的实验过程和假设二的实验过程,可以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会受 神经和体液 的调节.
(5)当人们知道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均未成功.原因是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假设一的实验过程表明,切断神经以后,注入少量稀盐酸同样可以引起大量分泌胰液,说明胰液的分泌有可能与盐酸或某些化学物质有关.
(2)对照试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假设二的对照试验处理方法应该是直接将与A组提取液等量的稀盐酸注射到乙狗的血液,结果是乙狗不分泌胰液.
(3)盐酸的作用是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以促进胰液的合成与分泌.
(4)胰液的分泌即受到神经的调节,也受到体液的调节.
(5)胰腺分泌胰蛋白酶,磨碎胰岛细胞,使胰岛素与蛋白酶接触,导致胰岛素被分解失去作用.
故答案为:
(1)盐酸或某些化学物质有关.
(2)直接将与A组提取液等量的稀盐酸注射到乙狗的血液 乙狗不分泌胰液
(3)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4)神经和体液
(5)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