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1-04-20 发布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4章。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B.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2.近年来,东海渔政部门加强捕捞管理,严控网具网眼尺寸,每年休渔期结束以后渔业资源比往年有所好转。对控制网具网眼尺寸的解释错误的是
A.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可以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可以改变性别比例,进而提高种群出生率
3.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4.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5.下列哪项种群的数量特征能用于预测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
6.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7.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8.下列关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苔藓植物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最先定居在岩石上
B.该演替与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类型不同
C.该演替过程一定会发展到森林群落阶段
D.灌木群落中也会存在地衣、苔藓等种群
9.下图为钵池山公园内金鱼种群增长速率变化规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刻金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t2时刻
B.t2时刻金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C.t3时刻金鱼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t4时增加饵料的投放,金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会增大
10.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1.大兴安岭是横亘在东北的一座山脉,山上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下列有关大兴安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兴安岭的群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大兴安岭的群落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C.大兴安岭的松树、柏树等乔木构成了该群落的优势种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兴安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围湖造田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3.对土地或其他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种群和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煤矿塌陷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15.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的同化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1×108
2.8×109
1.1×107
9.9×107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食物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甲、丁两个种群
16.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一般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
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
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
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
1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18.下图表示某海岛一段时间内某种害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数量即指种群密度
B.AB段时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
C.该海岛上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有利于该海岛上虫害的控制
19.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防治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
C.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
D.除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21.在某自然保护区中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B.甲物种种群数量受乙物种种群影响,但乙物种种群数量不受甲物种种群的影响
C.甲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甲物种和乙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22.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C.若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2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环境恶劣,动植物稀少,生活在该环境内的生物不存在群落结构
B.若两个群落的物种数量相同、物种种类相同,它们一定是同一种群落
C.若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全部被砍伐,则草本植物生长得不一定会更好
2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
B.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
D.栖息地的总量减少和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很难再生
D.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所以退耕后的农田会形成森林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小明重复了三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个。
27.(14分)某小组发现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活动着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等动物。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是______,它与狗尾草的关系为________。该农田中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
(2)对于二者混种后,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明显矮小的现象,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培养液等量,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
(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
(4)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 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若长期暴露在PM 2.5浓度超过0.01 mg/m3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 下降。
(2)沼气是清洁能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优点是 。(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
(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的营养结构: ,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 。
②从理论上说,1 000 kg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 。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等,坚持走 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D
B
C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C
D
C
B
A
A
C
21
22
23
24
25
B
D
C
D
A
26.( 10 分,除标明外,每空1 分)
(1)出生率或迁入率 年龄组成
(2)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λ-1)×100% (2 分)
(3)偏大
(4)性别比例
(5)减小误差 2×10 (2 分)
27.(14分,每空2分)
(1)大麦 竞争 生物群落
(2)③用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④A、B两组狗尾草幼苗的生长情况
B组狗尾草幼苗比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幼苗生长状况不良) 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中缺乏狗尾草幼苗生长所必需的某些矿质元素
28.(14分,每空2分)
(1)竞争 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
(2)水平结构
(3)次生演替 S
(4)复杂 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ef段植物的垂直分层比cd段复杂
29.(12 分,除标明外,每空 2 分)
(1)①化石燃料(1 分) ②人口密度
(2)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 水稻、昆虫(1 分)
②1 kg
(4)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