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4.50 KB
- 2021-04-19 发布
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分析
考点
考情回顾
命题规律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
1.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从美洲作物影响世界角度考查
(2016·10,T18)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从欧洲人在亚非贸易分布格局形成原因角度考查
(2017·4,T19)
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从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角度考查
(2017·11,T20)
4.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从物种交流的角度考查
(2018·4,T18)
(1)
本专题是理解世界近代史的基础
,
高考命题关注度较高
,
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两次工业革命
(2)
本专题的材料及考查角度新
,
题目的形式多样
,
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
,
特别是选择题中多次出现数据分析图示或表格类题目
(3)
本专题的题目知识综合现象比较明显
,
如专题式、国别史角度、学考和选考内容结合等
(4)
本专题涉及的热点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城市化与城镇化、经济全球化
早期殖民扩张
1.
早期殖民扩张
:
从主要表现角度考查
(2017·4,T19)
2.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016·4,T34(2)]
工业革命
1.
工业革命影响
:
以表格材料形式考查
(2015·10,T20)
2.
工业革命和世界工厂
:
从
1820
~
1913
年世界经济变化的原因角度进行考查
(2015·10,T29)
3.
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
考查阿克莱特的贡献
(2016·4,T18)
4.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016·10,T32(2)]
5.
工业革命影响
:
从远洋运输业发展的角度考查
(2017·4,T19)
6.
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
以排序形式考查纺织技术的发明
[2017·4,T21]
7.
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017·4,T34(2)]
8.
工业革命时期的铁路建设
:
从原因及历史意义角度考查
(2018·4,T3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世界市场
:
从世界劳动分工及利润流向角度考查
(2018·11,T22)
2.
本茨的重大发明
:
从柏油马路发展的角度考查
(2016·10,T21)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
通过数据分析图的形式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德的影响
(2016·10,T22)
考点
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抓基础
1.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1)
迪亚士
:
1487
~
1488
年
,
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到好望角的航线。
(2)
哥伦布
:
1492
年
,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2.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
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络通道。
(2)
引起了商业革命
,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
引起了价格革命
,
加速了西欧社会的分化和封建制度的解体
,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
密切了各地的联系
;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提能力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
原因
(1)
经济根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社会根源
——
欧洲掀起狂热的寻金热。
(3)
思想基础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倡冒险进取。
(4)
商业危机
——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
,
引发了欧洲的商业危机。
(5)
宗教因素
——
欧洲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
条件
(1)
航海技术的提高
(
罗盘针、星盘的使用
)
。
(2)
造船技术的进步
(
多桅帆船
)
。
(3)
地理知识的丰富
(“
地圆说”
)
。
(4)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
物质基础
)
。
★
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1.
全球史观
: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
世界由彼此分散、隔绝逐渐连成整体。
2.
现代化史观
:
是西欧资本主义扩张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3.
文明史观
: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
革命史观
:
是殖民掠夺之路
,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之路。
5.
社会史观
:
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换、交流
,
增加了人们的食品种类
,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练考题
1.(
2017
·
浙江
11
月选考
,20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远洋航行
,
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
,
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
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
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
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
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审题定位
: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题指导
:D
新航路开辟后
,
出现了联结新旧大陆的新航路
,A
项错误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B
项错误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
,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项错误
;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
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D
项正确。
2.(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18
)
有学者指出
: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
,
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
,
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
,
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审题定位:
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解题指导:C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
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
,
之后传播到欧、美洲以外的地区
,
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
,
马铃薯的传播作为物种交流之一
,
促进了不同地域文明的链接
,
故①③④正确。
3.(
2017
·
浙江
4
月选考
,19
)
如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
,
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
A.
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
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
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
商业革命”的兴起
审题定位
: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题指导
:A
观察图片可知
,
日本、马六甲、锡兰和好望角等地均有荷兰贸易点和殖民地
,
荷兰处于世界殖民贸易的领导地位
,
由此判断这一时期为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
(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
。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A
项符合题意。
B
、
C
、
D
三项均为图中贸易分布格局形成原因
,
故排除。
考点
2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抓基础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
(1)
方式
①建立殖民地。
②野蛮的掠夺。
③屠戮。
④不平等贸易。
⑤奴隶贸易。
⑥商业战争
/
殖民争霸战争
(
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
)
。
(2)
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
: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
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②对殖民国家
:
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
,
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
扩大了海外市场
,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殖民地
:
主要带来了灾难和祸害
,
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
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
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提能力
★
英国在
18
世纪中期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原因
1.
政治上
:
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
经济上
: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
,
为海外殖民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
3.
军事上
:
海军实力强大。
4.
地理上
:
新航路开辟
,
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英国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航运中心。
★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兴衰更替
1.
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
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
,
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
荷兰海外贸易发达
,17
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
,
导致英荷战争中败于英国。
3.
法国资本主义在
18
世纪发展较快
,
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
,
但其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
,
这直接影响了英法战争的最终结局。
4.19
世纪中期
,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控制了殖民霸权
,
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
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
,
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并主导世界市场。
练考题
1.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
奴隶贸易
(
)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审题定位
:
考查黑奴贸易
解题指导
:A
16
~
18
世纪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
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
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
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这与材料时间不符
,B
项错误。
“
日不落帝国
”
的特点是殖民地范围广
,
是通过武力扩张、殖民战争来占领和扩大殖民地的
,
奴隶贸易与之无直接关联
,C
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D
项错误。
2.
茶叶于
1650
年前后引进英国时
,
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
,
每磅售价
6
至
10
英镑
,
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
2
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
,
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
,
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
《
航海条例
》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审题定位
:
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题指导
:C
在
1650
年后的一个世纪里
,
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崛起
,
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
,
英国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
,
亚洲的茶叶大量进入英国
,
茶叶由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
,
故
C
正确。
3.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
1602
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
,
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
,
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
“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
,
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
,
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1621
年
,
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
,
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
,
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
,
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
,
郑成功进军台湾
,
并正告荷兰驻军
,
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
,
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
“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
,
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
台湾根据郡县制
,
设立一府二县
;
兴建孔庙
,
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
;
开科取士
,
“
三年两试
,
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
;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
,
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
;
大量移民涌入
,
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
陈孔立主编
《
台湾历史纲要
》
审题定位
:
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题指导
:
第一小问背景
,
根据
“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
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
,
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
,
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并结合所学得出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
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
,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
;
同时
17
世纪前半期
,
处于明末战乱之际
,
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
也给了荷兰人可乘之机。第二小问目的
,
根据
“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
,
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
,
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得出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
,
攫取高额利润
;
根据
“
1621
年
,
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
,
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
,
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
得出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
结合所学可知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是为了将台湾作为其殖民据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答案
:
背景
:
新航路开辟
,
殖民扩张
;
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
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
明末战乱之际
,
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
:
建立殖民据点
;
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
,
攫取高额利润
;
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考点
3
“蒸汽”的力量
抓基础
1.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
前提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
英国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
,1688
年“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起来
)
。
(2)
条件
: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资金来源和海外市场
;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
扩大了国内市场
;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1)
棉纺织领域
:
1765
年
,
哈格里夫斯
(
英
)
发明手摇纺纱机
,
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
1769
年阿克莱特
(
英
)
发明水力纺纱机
,
为确立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奠定基础。
(2)
动力革新
:
1782
年
,
瓦特
(
英
)
改良蒸汽机
,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
交通领域
:
1807
年
,
富尔顿
(
美
)
发明汽船
,1814
年史蒂芬孙
(
英
)
发明蒸汽机车。它们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3.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形成条件
:
物质条件
,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技术条件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重要保障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②形成标志
:19
世纪中叶
,
随着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
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
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
19
世纪中叶
,
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4.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1)
进行民主化改革
,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
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3)
进行法制化建设。
(4)
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5)
大力兴办教育
,
传播科学技术。
5.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1)19
世纪中期
,
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
英国不仅是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供应者
,
也是各国工业生产资料的最大供
应者。
(4)
英国国内工业消费的大部分原料
,
特别是棉花、羊毛、生丝、木材以及谷物
,
要靠外国来供应。
提能力
★
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
1.
纵向发展
: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是资本、市场、劳动力条件都具备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横向发展
:
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资金等条件
,
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
,
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
,
亚非拉日益贫困
,
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观
影响
整体史观
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
,
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近代化
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
;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
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史观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
(
包括童工问题
);
城市化问题
(
如伦敦人口剧增
);
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
特殊人群
(
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
)
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
(
社会工作
)
等问题
生态史观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
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练考题
1.(
2017
·
浙江
4
月选考
,21
)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
,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
织布速度的提高
,
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
,
纺纱技术的改进
,
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
,
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审题定位
:
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解题指导
:B
1733
年凯伊发明织布用的飞梭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1779
年
,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5
年
,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2.1830
年
,
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
·
巴比奇出版
《
论英国科学的衰退
》
一书
,
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
,
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
,
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
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
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审题定位
:
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题指导
:D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
“
1830
年
”
可知
,
此时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
结合材料中重视科学的观点可知
,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不断扩展
,
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
,
越来越受到英国人的重视
,D
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
且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
,
科学水平应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
“
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
,
并不是已经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B
项错误。
“
普遍
”
表述错误
,
材料信息反映不出这一状况
,C
项错误。
3.(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32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早在
1800
年前
,
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
“
铁路
”
(
铁轨
),
马拉的货车
,
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
年
,
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
,
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
16
英里。当时
,
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
“
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
”
。到
1835
年底
,
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
19
世纪中期
,
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
英
]
克拉潘
《
现代英国经济史
》
等
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
,
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
,
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
,
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19
世纪晚期
,
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
,
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
,
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
据
[
美
]
诺曼
·
里奇
《
现代欧洲史
》
等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
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
,
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审题定位
:
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建设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解题指导
:
第
(1)
问
,
材料一前四句话分别从铁路修建的目的
(
货物流通需要
)
、火车动力
(
蒸汽
)
、运输成本
(
大大降低
)
、政府政策
(
支持
)
四方面表明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第
(2)
问
,
从铁路本身运载量大、速度快可知大幅提高了商品贸易数量及流通速度
;
据材料信息将
“
原材料运往城市
”“
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
”
可知密切了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环节
;
材料
“
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
跨洲的大宗货运
”
说明扩大了国内与国际市场。
答案
:
(1)
原因
:
运送物资的需要
;
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
;
生产成本低
;
政府支持。
(2)
意义
:
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
;
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
;
拓宽市场
;
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考点
4
走向整体的世界
抓基础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
前提
:
19
世纪下半叶
,
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
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
条件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积累的资金
;
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1)
开始标志
:
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2)
发源地
:
德国和美国。
3.
爱迪生、贝尔、卡尔
·
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1)
爱迪生
(
美
):
钨丝灯泡、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改进电话
;1882
年建立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2)
贝尔
(
美
):
1876
年发明电话机。
(3)
卡尔
·
本茨
(
德
):
1885
年发明汽车
;1893
年开始生产四轮车。
(4)
莱特兄弟
(
美
):
1903
年发明飞机。
4.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
概念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
,
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
,
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移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原因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发展
;
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
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
,
联系大为便利。
(3)
影响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
推动历史的发展。史实说明
:
人口流动
,
物种交流
,
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
促进了各地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但是这也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史实说明
:
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国
,
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
也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
直至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
提能力
★
综合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结构
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
,
垄断组织出现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马克思主义诞生
;
巴黎公社
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政治
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
,
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
,
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
,
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
;
商品输出
;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
;
瓜分世界
;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一定程度放弃自由竞争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
,
规模较大
,
工人集中
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
,
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
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②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
,
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练考题
1.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
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
,
以下能对应的是
(
)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审题定位
:
考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题指导
:C
新航路开辟后
,
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
,
掠夺了大量财富
,
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
工业革命后
,
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
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
,
进行对外经济扩张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垄断组织出现
,
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
进行对外扩张。
2.
在
19
世纪末的西欧
,
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
,
为提高产量
,
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盛产煤炭的地区
C.
邻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审题定位
:
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力时代的来临
解题指导
:D
资本家为新建纺织厂选址
,
接近市场是重要因素
,
但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
故
A
项错误
;19
世纪末的西欧内燃机逐渐取代蒸汽机
,
因此接近盛产煤炭的地区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
故
B
项错误
;19
世纪末的西欧已经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
邻近河流的地区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
故
C
项错误
;19
世纪末的西欧电力成为一种新的动力
,
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
因此应该优先选址在电力充足的地区
,
故
D
项正确。
专题总结
一、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历程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
世纪的
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
的推动
,
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的推动
,
进行资本输出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武力扩张
,
以商品输出
为主
武力扩张
,
以资本输出为主
,
划分势力范围
,
分割世界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结果
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推动了工业资本的发展
,
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促进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①前提
:
在英国的确立
②条件
:
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
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
;
海外市场的扩大
;
的技术积累
①前提
:
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条件
:
的初步形成
;
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积累的资金
;
经济的发展和
的重大突破
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以后
1866
年以后
资本主义制度
圈地运动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科学
主要
成就
①纺织技术的革新
:“
”
②动力机器
:
.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
.
.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
.
.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
.
③化工技术的发展
:
提炼多种化工合成材料
④传统工业部门进步
:
钢铁工业
,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珍妮机
蒸汽机
轮船、
火车
发电机、
电灯、电话
汽车、
飞机
巨大
影响
①欧美
:
生产力迅速发展
,
人类进入“
”
;
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
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
②对殖民地
:
带来了灾难
;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对世界
:
世界市场
.
①对欧美
:
生产力迅速发展
,
人类进入“
”
;
生产组织形式调整
,
垄断组织出现
②对殖民地
:
带来灾难
;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对世界
:
世界市场
.
蒸汽时代
初步形成
电气时代
最终形成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作用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
.
萌芽时期
,
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世界
(1)
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
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
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粗具规模
.
.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
的开辟
早期殖
民扩张
初步形成
.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
,
以武力和实力为后盾
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
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是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早期表现
最终形成
.
.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点击进入 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