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 MB
- 2021-04-19 发布
南昌二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②④⑥ B.②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2.某种植物细胞浸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3. 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4.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
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①是死细胞 ②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 ③失水后又吸水复原
④大量失水 ⑤硝酸钾(KNO3)溶液浓度太低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 D.②④
5.有人给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正常的动物细胞加入了某物质,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少量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但未在检测的细胞中发现该氨基酸,而细胞的其他代谢正常,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氨基酸的浓度太小 B.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C.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 D.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
6. 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溶剂
溶血现象
时间
1
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有
9s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有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有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无
_
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7. 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者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C.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D.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
8.高浓度NaCl溶液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是因为
A.氯离子有杀菌作用
B.高浓度溶液引起细菌失水而死亡
C.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D.酸碱度不适于细菌生长
9.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比较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此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唾液腺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③④ B.①② C.③② D.⑤④
10.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11.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
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
B.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C.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
D.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12.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S2 (2分)
(2)原生质层 2、4、5 原生质层可以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分子(合理即可)( 2分)
(3)紫色大液泡 6>7或6<7或6=7(不能确定)
(4)①滴加蔗糖酶后,蔗糖酶使蔗糖水解,b侧溶液浓度升高 蔗糖水解的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