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 MB
- 2021-04-19 发布
第九节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考纲解读】
考 点
考纲内容
5年统计
分析预测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1)会解决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2) 了解方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和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3)理解数形结合、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013•浙江文22;理21;
2014•浙江文17,22;
2015•浙江文19;理19;
2016•浙江文19;理19;
2017•浙江21.
1.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3.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如取值范围、最值、定值、定点、存在性问题等.
4.备考重点:
(1)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2)熟练掌握常见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题型的解法;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灵活处理综合问题.
【知识清单】
1.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定值、定点问题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往往与圆锥曲线中的“常数”有关,如椭圆的长、短轴,双曲线的虚、实轴,抛物线的焦参数等.定值问题的求解与证明类似,在求定值之前,已经知道定值的结果(题中未告知,可用特殊值探路求之),解答这类题要大胆设参,运算推理,到最后参数必清,定值显现.
对点练习:
【2016高考新课标1卷】设圆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I)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II)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II)
【解析】
试题解析:(Ⅰ)因为,,故,
所以,故.
又圆的标准方程为,从而,所以.
由题设得,,,由椭圆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
(Ⅱ)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的方程为,,.
由得.
则,.
所以.
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到的距离为,所以
.故四边形的面积
.
可得当与轴不垂直时,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当与轴垂直时,其方程为,,,四边形的面积为12.
综上,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与圆锥曲线相关的最值、范围问题综合性较强,解决的方法:一是由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求范围,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Δ的范围,方程中变量的范围,角度的大小等;二是将要讨论的几何量如长度、面积等用参数表示出来,再对表达式进行讨论,应用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知识求最值,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向量、不等式的应用.
对点练习:
【2017课标1,理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
A.16 B.14 C.12 D.10
【答案】A
3.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的求解方法:先假设成立,在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求出与已知、定理或公理相同的结论,说明结论成立,否则说明结论不成立.处理这类问题,一般要先对结论做出肯定的假设,然后由此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若推出相符的结论,则存在性随之解决;若推出矛盾,则否定了存在性;若证明某结论不存在,也可以采用反证法.
对点练习:
【2017课标II,理】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1) 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上,且。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答案】(1) 。
(2)证明略。
【解析】
(2)由题意知。设,则
,
。
由得,又由(1)知,故
。
所以,即。又过点P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所以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过C的左焦点F。
【考点深度剖析】
圆锥曲线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命题的热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的基本运算;二是最值与范围问题;三是定点与定值问题;四是有关探究性的问题.命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向量等多种知识综合,考查考生的各种数学思想与技能,因此也是高考的难点.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1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1-1】【2016年高考北京理数】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 ,,,,的面积为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的椭圆上一点,直线与轴交于点M,直线PB与轴交于点N.
求证:为定值.
【答案】(1);(2)详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为.
令,得.从而.
所以
.
当时,,
所以.
综上,为定值.
【1-2】【2016高考山东理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C: 的离心率是,抛物线E:的焦点F是C的一个顶点.
(I)求椭圆C的方程;
(II)设P是E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在点P处的切线与C交与不同的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直线OD与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M.
(i)求证:点M在定直线上;
(ii)直线与y轴交于点G,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答案】(Ⅰ);(Ⅱ)(i)见解析;(ii)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
(Ⅱ)(i)设,由可得,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因此直线的方程为,即.
设,联立方程
得,
由,得且,
因此,
将其代入得,
因为,所以直线方程为.
联立方程,得点的纵坐标为,
即点在定直线上.
(ii)由(i)知直线方程为,
令得,所以,
又,
所以,
,
所以,
令,则,
当,即时,取得最大值,此时,满足,
所以点的坐标为,因此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
【领悟技法】
定点、定值问题通常是通过设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问题,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定点、定值问题同证明问题类似,在求定点、定值之前已知该值的结果,因此求解时应设参数,运用推理,到最后必定参数统消,定点、定值显现.
【触类旁通】
【变式一】【2018届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如图所示,斜率为且不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射线交椭圆于点,交直线于点.
(1)求的最小值;
(2)若,求证:直线过定点.
【答案】(1).(2)见解析
(2)由(1)知所在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求得点的坐标,并代入 ,得到 ,因此得证直线过定点;
试题解析:(1)设直线 的方程为,由题意, ,
由方程组,得,
由题意,所以,
设,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所以,
由于为线段的中点,因此,
此时,所以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又由题意知,令,得,即,
所以,当且仅当时上式等号成立,
此时由得,因此当且时, 取最小值.
(2)证明:由(1)知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将其代入椭圆的方程,并由,解得,
又,
由距离公式及得
, ,
,
由,得,
因此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恒过定点.
【变式二】【2017届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椭圆经过点,且离心率为.
()求椭圆的方程.
()经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均异于点),判断直线与
的斜率之和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改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斜率之和为定值.
()由题设知,直线的方程为,
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
,得.
由已知,
设,,,
则,,
从而直线,的斜率之和:
.
故直线、斜率之和为定值.
考点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2-1】【2018届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三10月检测】椭圆C: 的长轴是短轴的两倍,点在椭圆上.不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设直线OA、l、OB的斜率分别为、、,且、、恰好构成等比数列,记△的面积为S.
(1)求椭圆C的方程.
(2)试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求S的范围.
【答案】(1) (2)5(3)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消去,根据、、恰好构成等比数列,求出,进而表示出,即可得出结论。
表示出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的范围。
解析:(1)由题意可知,且,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依题意,直线斜率存在且,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
,因为、、恰好构成等比数列,
所以,
即;
所以
此时
得,且(否则:,则,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中至少有一个斜率不存在,与已知矛盾)
所以;
所以
所以是定值为5;
(3)(,且)
所以
【2-2】【2018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测试】如图,已知抛物线,过直线上任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I)求证:;
(II)求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见解析(2) 面积取最小值
【解析】试题分析:(1)设,的斜率分别为,由切线条件,易得,即,由两根之积可得所以;(2),而
,同理可得,即,然后求最值即可.
(II)由(I)得,
所以
综上,当时,面积取最小值.
【综合点评】
1.(1)凡涉及抛物线的弦长、弦的中点、弦的斜率问题时都要注意利用韦达定理,避免求交点坐标的复杂运算.解决焦点弦问题时,抛物线的定义有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应注意焦点弦的几何性质.
(2)对于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相切、中点弦、焦点弦问题,以及定值、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最好是作出草图,由图象结合几何性质做出解答.并注意“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点差法”的灵活应用.
2.解析几何中的综合性问题很多,而且可与很多知识联系在一起出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正确运用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学结合思想,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利用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构造等式或者函数关系式,注意根的判别式来确定或者限制参数的范围.
【领悟技法】
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
(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
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⑤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触类旁通】
【变式1】【2018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设是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若上存在点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A
当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时, ,
当 位于短轴的端点时, 取最大值,要使椭圆 上存在点满足, ,,解得: ,
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变式2】【2018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如图,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抛物线上,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Ⅱ)过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分别为两个切点,求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Ⅰ) 的方程为 其准线方程为;(Ⅱ)2.
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可求得.
进而求得点到直线的距离. 则的面积所以当时, 取最小值为。即面积的最小值为2..
试题解析:(Ⅰ) 的方程为 其准线方程为.
(Ⅱ)设, , ,
则切线的方程: ,即,又,
所以,同理切线的方程为,
又和都过点,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得,所以。
所以.
点到直线的距离.
所以的面积
所以当时, 取最小值为。即面积的最小值为2.
考点3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3-1】【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圆,以动点为圆心的圆经过点,且圆与圆内切.
(Ⅰ)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Ⅱ)若直线过点,且与曲线交于两点,则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轴平分?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在轴上存在一点,使得轴平分.
试题解析:解:(Ⅰ)圆的方程可化为: ,
故圆心,半径,
而,所以点在圆内.
又由已知得圆的半径,由圆与圆内切可得,圆内切于圆,即,
所以,
故点的轨迹,即曲线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
显然,所以,
故曲线的方程为
(Ⅱ)设,当直线的斜率不为时,设直线,
代入得: , 恒成立.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
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由得,
.
∴,将代入得,
因此,故存在满足题意.
当直线的斜率为时,直线为轴,取,满足,
综上,在轴上存在一点,使得轴平分.
【3-2】【2017届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4月联考】已知点在椭圆内,过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点是线段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
(Ⅰ)是否存在实数t,使直线和直线OP的倾斜角互补?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Ⅱ)求面积S的最大值.
【答案】( Ⅰ)存在;(Ⅱ) .
【解析】试题分析:
试题解析:
(Ⅰ)存在.
由题意直线的斜率必存在,设直线的方程
是
代入得:
.(1)
设,,则,即,
解得:,
此时方程(1)即
由解得,,
(或由解得,)
当时,显然不符合题意;
当时,设直线的斜率为,只需,
即,解得,均符合题意.
(Ⅱ)由(1)知的方程是,
所以,
,
因为,所以当时,.
【领悟技法】
解析几何中存在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1.通常采用“肯定顺推法”,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其步骤为:假设满足条件的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列出关于特定参数的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存在,否则(点、直线、曲线或参数)不存在.
2.反证法与验证法也是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常用方法.
【触类旁通】
【变式一】【2017届浙江省嘉兴一中、杭州高级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高三下五校联考】如图,已知椭圆经过不同的三点在第三象限),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
(Ⅰ)求椭圆的方程及点的坐标;
(Ⅱ)设点是椭圆上的动点(异于点且直线分别交直线于两点,问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试题解析:(Ⅰ)由点在椭圆上,得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3分
由已知,求得直线的方程为从而(1)
又点在椭圆上,故(2)
由(1)(2)解得(舍去)或从而
所以点的坐标为………………………………………6分
(Ⅱ)设
因三点共线,故整理得
因三点共线,故整理得……………10分
因点在椭圆上,故,即
从而
所以为定值. ………………………15分
【变式二】【2018届云南省大理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卷二】已知点为圆上一动点,轴于点,若动点满足(其中为非零常数)
(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若是一个中心在原点,顶点在坐标轴上且面积为8的正方形,当时,得到动点的轨迹为曲线,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当线段的中点落在正方形内(包括边界)时,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Ⅰ)设动点,则,且,①
又,得,
代入①得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Ⅱ)当时,动点的轨迹曲线为.
直线的斜率存在,设为,则直线的方程为,代入,
得,
由,
解得,②
设,线段的中点,
则.
由题设知,正方形在轴左边的两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注意到点不可能在轴右侧,则点在正方形内(包括边界)的条件是
即
解得,此时②也成立.
于是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4 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交汇问题
【4-1】【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已知椭圆,直线与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是,点在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右焦点,椭圆的另一个焦点是,且.
(1) 求椭圆的方程;
(2) 直线过点,且与椭圆交于两点,求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3.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求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由题意求得内切圆的面积函数: ,换元之后结合对勾函数的性质可得面积的最大值为3.
(2)由(1)知,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则的周长为,则(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当面积最大时,其内切圆面积最大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所以
令,则,所以,而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取等号,即当, 面积的最大值为3
【4-2】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 C
(Ⅰ)求C的方程;
(Ⅱ)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
【答案】(1);(2).
若直线l不垂直于x轴,设l与x轴的交点为Q,则,解得,故直线l:;有l与圆M相切得,解得;当时,直线,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解得;同理,当时,.
【领悟技法】
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交汇问题,要认真审题,学会将问题拆分成基本问题,然后综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渐渐增强自己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触类旁通】
【变式一】【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上学期高三摸底】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短轴长为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为坐标原点,若,
求证:点在定圆上.
【答案】(1)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证明见解析
② ,由①②得 点在定圆上.
试题解析:(1)设焦距为,由已知, ,∴,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联立得,
依题意, ,化简得,①
,
,
若,则, 即,
∴,
∴,
即,化简得,②
由①②得.
∴点在定圆上.(没有求范围不扣分)
【变式二】【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测】在直角坐标系中, 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2)设动圆圆心的轨迹为曲线,设是曲线上两点,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 (异于点),若直线分别交轴于点,证明: 为定值.
【答案】(1);(2)详见解析.
,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设,则,由题意知.则,直线方程为,令,得,同理,于是,
又和在椭圆上,故,则
.
所以.
【易错试题常警惕】
易错典例:中,B,C 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求点A的轨迹方程.
易错分析:没注意检验曲线上的点是否都满足题意.
温馨提示:1.要注意完备性和纯粹性的检验.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
(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代入(相关点)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的变化而运动,常利用代入法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学科素养提升之思想方法篇】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典例】【2018届河南省长葛一高高三上学期开学】如图,已知抛物线,圆,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轴平行的直线与交于两点,且.
(1)证明:抛物线与圆相切;
(2)直线过且与抛物线和圆依次交于,且直线的斜率,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2).
试题解析:
(1)证明:∵,∴,故抛物线的方程为,
联立与,得,
∵,∴抛物线与圆相切.
(2),直线的方程为,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设,
由,得,
则,
∴,
∴,设 ,则,
设,则,
∵,∴,∴函数在上递增,
∴,∴,即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