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MB
- 2021-04-19 发布
2017
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
卤代烃 专题练习
A
【
解析
】
卤代烃在
KOH
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应满足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据此应有
②④⑤
能发生消去反应。
【
答案
】A
2.
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时产生
Cl·
原子,并能发生下列反应:
Cl·
+
O
3
―
→
ClO·
+
O
2
,
ClO·
+
O·―
→
Cl·
+
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将
O
3
转变为
O
2
B
.
Cl·
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
Cl·
起分解
O
3
的作用
C
【
解析
】
总反应为
O
3
+
O·===2O
2
,
Cl·
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说明
Cl·
起催化剂的作用
(ClO·
是中间产物
)
,反应的结果是将
O
3
转变为
O
2
。
考点:催化剂的作用。
答案
】C
3.
能够证明某卤代烃中存在氯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
)
A
.在卤代烃中直接加入稀硝酸酸化的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
.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加入
NaOH
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加入
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
解析
】
卤代烃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属于要首先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由于卤代烃的水解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卤素离子的检验需要酸性条件,所以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要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卤代烃中卤素元素的判断,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实验操作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检验原理和相关的试剂。
卤代烃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属于要首先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由于卤代烃的水解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卤素离子的检验需要酸性条件,所以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要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卤代烃中卤素元素的判断,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实验操作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检验原理和相关的试剂。
【
答案
】C
C
【
解析
】
分子中,连有羟基(或卤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并且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故选
C
。
考点:考查卤代烃与醇的消去反应,难度不大,注意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分子中,连有羟基(或卤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并且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在在碱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在碱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
答案
】C
5.
卤代烃能发生下列反应:
2CH
3
CH
2
Br + 2Na
→
CH
3
CH
2
CH
2
CH
3
+ 2NaBr
。下列有机物中,可合成环丙烷的是
(
)
A
.
CH
3
CH
2
CH
2
Br B
.
CH
3
CHBrCH
2
Br
C
.
BrCH
2
CH
2
CH
2
Br D
.
CH
3
CHBrCH
2
CH
2
Br
【
解析
】
卤代烃能发生下列反应:
2CH
3
CH
2
Br + 2Na
→
CH
3
CH
2
CH
2
CH
3
+ 2NaBr
,这说明了
Na
可以增长碳链,所以要合成环丙烷可以用
BrCH
2
CH
2
CH
2
Br
,故
C
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CH
3
CH
2
CH
2
Br
、
CH
3
CHBrCH
2
Br
、
CH
3
CHBrCH
2
CH
2
Br
与钠反应均不能得到环丙烷。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的知识,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要根据题干的信息才能选择出答案,该题难度适中。
【
答案
】C
C
A
【
解析
】
卤代烃水解时,卤素原子被羟基代替,则被破坏的键时①,选项
A
正确,
B
不正确;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脱去
HX
,生成烯烃,试题破坏的化学键是①③,选项
CD
不正确,答案选
A
。
考点:考查卤代烃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原理的判断,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紧扣教材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特别是断键的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答案
】A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
3-
己烯
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
解析
】
A
、甲酸甲酯中含有醛基也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所以不能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错误;
B
、己烷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己烯可以使其褪色,可以区分,正确;
C
、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加入水后,一个是油层在上层,一个油层在下层,可以区分,正确;
D
、乙醚与金属钠不反应,而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气体,可以区分,正确,答案选
A
。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
答案
】A
A
8.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①苯、浓溴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②乙醇和
30%
的硫酸共热到
170
℃制乙烯
③用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己烯
,
分液得到纯净的苯
④敞口久置的电石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制乙炔
⑤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乙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乙炔和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⑥将溴乙烷和
NaOH
乙醇溶液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A
.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D
【
解析
】
①应用苯、液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②应用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
170
℃制乙烯;③溴水与己烯反应产物可溶解在苯中,无法分液除去;④敞口久置的电石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而变质;⑤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气体除乙炔外还有
SO
2
、
H
2
S
等杂质,也可与溴水反应;⑥将溴乙烷和
NaOH
乙醇溶液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可能含有乙醇,乙醇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
【
答案
】D
9.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
.检验乙醛中的醛基:在一定量
CuSO
4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然后再加入乙醛,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分离提纯苯:向苯和苯酚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溴水,静置后分液
C
.比较
CH
3
COO
—
和
CO
3
2—
结合
H
+
的能力: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均为
0.1mol·L
-1
的
Na
2
CO
3
和
CH
3
COONa
溶液的
pH
D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向某溴乙烷中加入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
AgNO
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
【
解析
】
A
、在制备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氢氧化钠应该是过量的,否则不能氧化醛基,
A
不正确;
B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苯中,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
B
不正确;
C
、酸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溶液的碱性越强,
pH
越大,因此比较
CH
3
COO
—
和
CO
3
2—
结合
H
+
的能力: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均为
0.1mol·L
-1
的
Na
2
CO
3
和
CH
3
COONa
溶液的
pH
即可,
C
正确;
D
、卤素离子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向某溴乙烷中加入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先加入适量的硝酸,然后再滴入
AgNO
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
不正确,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答案
】C
10.
为鉴定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①加入
AgNO
3
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
5 mL 4 mol/L NaOH
溶液;⑤加入
5 mL 4 mol/L HNO
3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①
【
解析
】
检验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⑤①,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卤代烃的性质;卤素原子的鉴别
【
答案
】C
C
11.
要证明溴乙烷中溴的存在,下列各操作步骤:①加入
AgNO
3
溶液;②加入
NaOH
水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⑥加入
NaOH
醇溶液。顺序正确且操作最简单,化学药品选用最少的是
( )
A
.④③⑤①
B
.②③⑤①
C
.④⑥③①
D
.⑥③⑤①
【
解析
】
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先发生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③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NaBr
再发生⑤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最后①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含溴元素,即操作顺序为②③⑤①,故选择
D
。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
答案
】B
B
12.
为鉴定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①加入
AgNO
3
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
5 mL
4 mol/L NaOH
溶液;⑤加入
5 mL 4 mol/L HNO
3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①
【
解析
】
检验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⑤①,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卤代烃的性质;卤素原子的鉴别
【
答案
】C
C
13.
以
2-
溴丙烷为原料制取
1
,
2-
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 ( )
A
.加成
—
消去一取代
B
.取代一消去
—
加成
C
.消去
—
取代一加成
D
.消去
—
加成
—
取代
D
B
【
解析
】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而醇的消去反应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并加热,
A
正确;
B
中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不正确;
C
正确,例如
1
-溴丙烷和我
2
-溴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都是丙烯;卤代烃
分子中,连有卤素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并且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据此可知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B
。
考点:考查卤代烃、醇的性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以及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然后结合题意和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
【
答案
】B
C
【
解析
】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
,
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
(
如水、卤化氢等分子
)
,而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卤代烃分子中,连有卤素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并且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据此可知选项
ABD
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而选项
C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消去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去反应的原理,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答案
】C
B
【
解析
】
该题可以采用逆向推理,即
1
,
2
-丙二
醇←
1
,
2
-二氯丙烷←丙烯←
2
-氯丙醇,所以答案选
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合成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
答案
】B
17.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消去反应的是 ( )
A. C
2
H
5
Br
和
NaOH
溶液混合共热
B.
一氯甲烷和苛性钾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
C
.一溴丁烷与
KOH
的丁醇溶液混合共热
D
.氯苯与
NaOH
溶液混合共热
【
解析
】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
,
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
(
如水、卤化氢等分子
)
,而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据此可知选项
C
是消去反应,
A
、
D
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B
中卤代烃只有
1
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消去反应的判断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答案
】C
C
(
5
)由于溴分子易挥发,所以用冷水冷却装置
D
的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又因为产品
1
,
2
-二溴乙烷的熔点
(
凝固点
)
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考点:考查
1
,
2
-二溴乙烷制备的有关实验探究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
A(C
2
H
5
X)
是一种无色液体
,
为探究
A
的性质
,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一
:
往
A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
充分振荡
,
静置。
方案二
:
往
A
中加过量
NaOH
水溶液
,
充分振荡
,
静置
,
待液体分层后
,
取“水层”溶液少许
,
滴加硝酸银溶液。
方案三
:
往
A
中加入过量
NaOH
乙醇溶液
,
共热
,
充分反应后
,
取溶液少许
,
依次加入试剂
B
、硝酸银溶液
,
得浅黄色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C
2
H
5
X
中的
X
是
(
写化学式
)
;
(2)
方案一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
,
设计简便方法
,
判断哪一层为“水层”
:
;
(3)
有人认为方案二达不到检验
X
的实验目的
,
理由是
;
(4)
方案三中
,
试剂
B
是
。
写出方案三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
将
A
与过量
NaOH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
溶液褪色
,
原因是
。
20.
某一氯代烷
1.85 g,
与足量的
NaOH
水溶液混合加热后
,
用稀硝酸酸化
,
再加入足量
AgNO
3
溶液
,
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
(1)
通过计算
,
写出这种一氯代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
若此一氯代烷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热后
,
不经稀硝酸酸化就加
AgNO
3
溶液
,
将会产生什么现象
?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能否用硝酸银溶液直接与卤代烷反应来鉴别卤代烷
?
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