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00 KB
- 2021-04-19 发布
17 难忘的泼水节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 1961 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
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
有 8 个自然段。第 1、2 自然段写了 1961 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
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 3 自然段写了傣族
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 4~6 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
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 7、8 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
两个感叹句,表达了 1961 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文章在描写人们欢
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
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
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
等 8 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 11 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
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 课时
1.认识“泼、族”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
等 8 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 11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
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 1961 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泼水节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大家想欣赏
吗?(播放泼水节视频)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
吗?(学生自由交流)
2.介绍泼水节,导入新课。
过渡: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迎来了一
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
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尽管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
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泼水节)。“泼”
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描写
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
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
哪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
把它读准确。
2.检查生字。
过渡:这篇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
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自己
的识字方法教给对方,可以帮他(她)分析字形、给他(她)组个词,让对方很
快掌握这个字。
(1)出示词语指名读。
pō
泼水
mín
民
zú
族 欢
dù
度
qiāo
敲 门
lónɡ
龙 舟 行
shǐ
驶 笑
róng
容
cǎi
踩 水
pū
铺路
chénɡ
盛 满 饭
wǎn
碗
zhù
祝
fú
福
jiàn
健 壮 长
shòu
寿 安
kānɡ
康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字音强调:“盛、祝、寿、驶”是翘舌音;“族、踩”是平舌音;“龙、
容、康”是后鼻音;“敲、健、穿、向”是三拼音。
②比较学习多音字。
铺pū(铺路)(铺垫)
pù(床铺)(当铺)
盛shènɡ(茂盛)(盛大)
chénɡ(盛饭)(盛满)
③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示动
作,可做一做相关动作识记。
④组词识记。
泼(泼水)(活泼) 族(民族)(汉族)
民(人民)(农民) 度(度过)(欢度)
敲(敲打)(敲鼓) 龙(龙舟)(龙船)
驶(行驶)(驾驶) 容(容易)(笑容)
踩(踩水)(踩踏) 碗(饭碗)(碗筷)
祝(祝贺)(祝愿) 福(幸福)(福气)
健(健美)(健儿) 康(康复)(健康)
寿(长寿)(寿星)
⑤在句子中认读。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
人民一起跳舞。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规范书写,练习提高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泼水 一年一度 龙船 花炮 穿着 方向 令人难忘
2.学生自由读一读,多读几遍。边读边观察加点字的字形。
3.鼓励学生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哪个字容易写错?
4.学生自由交流,按字形结构来分类指导。
(1)[忘][穿][令]上下结构。“忘”上窄下宽,下边“心”字宽扁,
稳稳托住“亡”。“穿、令”上宽下窄。“穿”的穴宝盖覆盖“牙”;“令”上
部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
(2)[泼][炮]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
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里面的“巳”要与“已”区
别。
(3)[度][向]半包围结构。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
给下边的部件让出足够空间;“向”的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
(4)[龙]独体字。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初步感知,作业设计
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朗读非常有感情,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泼水节
中人们的快乐和幸福。要是每天都是泼水节,那该多好啊!可能吗?(生:不可
能。)那谁能告诉我,傣族一年举行几次泼水节?在什么时候?答案就在第 1
自然段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第 1 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 1 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
(1)指名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一年一度、凤凰花开的时候。)
(2)指名说说“一年一度”这个词语的意思,并用它说一句话。
(“一年一度”是“一年一次”的意思。例句: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开始
了。)
(3)课件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①思考: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红花,远远看去就像
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描写凤凰花?(火红火红。)
说一说:还有什么是“火红火红”的?结合生活说一说。(大红灯笼;秋天
的红叶;大红花。)
②换词比较:用“火红的”替换“火红火红的”,好吗?这样表示颜色的词
语有哪些?
(不好,“火红的”不能突出凤凰花开得十分旺盛、艳丽。金黄金黄、雪白
雪白、瓦蓝瓦蓝、乌黑乌黑。)
③指导朗读: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在这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傣
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出人们高兴的心情。(生自
由练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 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2)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傣族人民在这一年的泼
水节格外高兴的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格外高兴。)
(3)指导朗读。
①学生自读,想一想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②理解“特别”:给“特别”找近义词。(非常、十分、格外、尤其。)
的尊敬与爱戴。朗读时,这些词要略作强调,以表现傣族人民的开心与幸福。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学习课文第 3~8 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泼水节 凤凰花 象脚鼓 柏树枝 龙船 一年一度
傣族人民 盛水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2.学生选词说话。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印象,读懂了不少内容。
下面,请大家从以上词语中自由地选择几个说几句话,把你读懂的内容跟大家交
流一下。(学生自由说)
3.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资料。
过渡: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咱们来交流一下吧!(学生交
流)
预设: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任总理后,日理万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师生通过交流相关资料,让
学生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记住这位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伟人——周恩来。
过渡:1961 年,傣族的泼水节格外热闹,人们也格外高兴,这是一个令人
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 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难忘的
泼水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难忘”
(一)学习第 3 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过渡: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都特别高兴。看,他们
一大早就来欢迎周总理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吧!(板书:
共度泼水节)
1.自读第 3 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感受到人们无比的热情。)
2.互动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体会。
预设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敲鼓?“四面八方”这个词语说
明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不是“走来”,而是“赶来”?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敲起象脚鼓”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四面八方”突出了人多,
“赶来”则体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预设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
红的地毯。
(1)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
迎尊贵的客人时。)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
瓣。)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
快乐心情,他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
(2)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指名朗读,其余的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2)教师换词朗读,学生想象画面: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
空。
(3)学生比较交流,明确:“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龙船、花炮很多,
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3.了解周总理陪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背景知识。
周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他每天都忙于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
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
当时傣族人民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
后又乘渡船过江。他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
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4.创设情境,引读句子:周总理来了!
过渡:周总理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族人民当然欢迎
他,给他以最热烈的欢迎仪式。当周总理到来时,人们又是怎么欢呼的
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情境,试着读一读。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孩子,你会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周总理来到你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男女老少会兴奋地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 4 自然段,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课件出示第一句,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
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句子。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插图里周总理的穿着,看看能发现什么。
小结: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服装,这让傣族人民感觉多亲切呀!
(3)写作方法指导:外貌描写。
过渡:课文运用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周总理。
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
吗?等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学生看课本插图,描述人物,其他同学来猜。
(4)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笑容满面。)鼓
励学生用“笑容满面”说话。
2.课件出示第二句,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舞的美好画面。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
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2)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周总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尊重傣族人民的习俗……)
明确:可以看出周总理非常平易近人,此时他就是节日里的一个普通人,他
非常自然地融入傣族人民当中。
小结: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穿着和傣族人民一样的民族服装,
和傣族人民一起敲起象脚鼓,一起跳起民族舞。这样的总理是多么亲切啊!请大
家带着感情齐读第 4 自然段。(生齐读第 4 自然段)
(三)学习第 5、6 自然段,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1.学生默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把
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1)交流找出的动词。(端、拿、蘸、泼洒。)
(2)思考: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课本上的插图,想象画面。
提示:你的眼前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似乎听到了哪些声音?
3.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祝福。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青人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4.齐读第 6 自然段,语速稍慢,表达幸福与开心。
(四)学习第 7、8 自然段,体会感叹句表达的情感。
1.课件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注意这两段话中的感叹号。
多么幸福啊,1961 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 年的泼水节!
过渡: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人们此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指导:“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是傣族人民对 1961 年的泼水节
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即使多年以后,人们想起 1961 年和周总理一
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依然感觉幸福无比。朗读时情绪要高昂,但不能只提高音量。
“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语速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
之中的感觉。
2.比较句子,说说哪组句子更好。
①多么幸福啊,1961 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 年的泼水节!
②1961 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啊!
1961 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
明确:第①组句子更好,这里是将“幸福”“难忘”的感受提前,起到突出、
强调的作用,表明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过渡:学完课文,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 1961 年的泼水节特别令
人难忘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1)因为周总理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因为周总理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敲鼓,一起跳舞,一起泼水。
(3)因为他们在那一天得到了周总理的祝福,感到很开心。
小结: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
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生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我
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可在网上看一看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老照片,感知周总理
的平易近人。
2.除了傣族的泼水节,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一些有趣的节日,可以查一查,看
一看。
(如火把节、刀杆节、花山节、月亮节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创设情境,让“祝福”具体化(教学重点)
师: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
为人们祝福。周总理祝福他们什么?
师:清清的水泼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生 1: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
生 2:周总理祝福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师: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生:周总理祝福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师:清清的水泼到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生 1:周总理祝福他无忧无虑。
生 2:周总理祝福他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也能听到人们的祝福语?
生 1:过年的时候,人们互相问候,祝福大家新年好。
生 2: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和爸爸祝妈妈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
师:是的,这些都是祝福。周总理泼的是水,也是对傣族人民的祝福!得到
周总理祝福的傣族人民多么开心啊!傣族人民——(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
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生: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师:泼出去的水越多,送出去的祝福也越多,谁来再读一遍?
(生读)
师:多么热闹啊!多么开心啊!我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祝福!周总理祝福人民,
人民祝福周总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这一年的泼水节特别开心,所以作者情
不自禁地说——
(出示句子,生齐读: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
啊,是那么开心!)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听到了那欢声笑语。因为有了周总理的祝福,傣
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过得更开心、更幸福。
赏析:在傣族人民的泼水节里,泼水代表着祝福,泼的水越多,祝福就越多。
但“祝福”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只让学生理解“祝福”就是“祝别人幸福”,那
显然是不够的。此教学环节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周总理针对不同
的人道出不同的祝福。加上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平时什么时候能听到祝
福语,自然就对“祝福”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也就更容易让学生
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怀。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
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里,在周总理与傣族
人民互相泼水的过程中,都洋溢着兴奋与欢乐之情。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我注
重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指名读、自由读、
想象读、齐读、引读等。同时,我还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
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教学中,我还注意抓住每段的关键词句,在语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
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比如“火红火红”一词就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
开心和幸福的状态;“特别”“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
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不体现出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文中对周总理的穿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则展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对周总理
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描写则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
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
使得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