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04-19 发布
专题
20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与真理观
-
2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1)
实践的特点
-
3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2)
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
-
4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典题再巩固
1
马克思说
:“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
是他在用蜜蜂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
这表明
(
)
①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活动
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马克思的名言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活动
,
具有能动性
,
①③
符合题意
;
题目没有涉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
②④
排除。故选
B
。
B
-
5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1)
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6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
7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8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典题再巩固
2
(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
ODI
约束之后
,
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
ODI
约束
,
在沙漠进行
“
沙子土壤化
”
试验。
5
年后
,
所试验的
4 000
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
)
A.
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
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
-
9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
10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
11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特别提示
:
①
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
,
认识是有限的
;
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
,
认识是无限的。
②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
,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
12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典题再巩固
3
(2017
浙江嘉兴
3
月选考模拟
)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
20
亿年前最古老的水
,
推翻了此前对液态水年龄的认知
,
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生物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一发现佐证了
(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
③
表述错误
,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
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
与题意无关。材料中科学家的发现佐证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①②
正确。
A
-
13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
14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特别提示
:
真理的具体性
≠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
,
强调纵向的变化
;
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
,
强调横向的变化。
-
15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典题再巩固
4
(2018
浙江超级全能生
9
月选考
)2015
年
“
中央一号文件
”
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
年
“
中央一号文件
”
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
年
“
中央一号文件
”
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
)
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
中央一号文件
”
连续三年围绕
“
三农
”
问题展开
,
文件主题不断变化是因为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
①③
正确
;
②④
与题干不构成因果联系。
A
-
16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a)
(1)
含义
:
真理是标志
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的哲学范畴
,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真理只有一个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17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忽略点巩固
(2018
浙江名校协作体
9
月选考
)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是
(
)
①人们的认识要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
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
18
-
重难强化补充点
易忽略点再提醒
解析
漫画表达的意思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
因此
①④
符合题意
,
选
B
。
②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
与题意无关
,
不选。漫画是讲两种不同的观念
,
没有讲到矛盾双方的转化
,
因此
③
不选。
-
19
-
1
2
3
4
5
6
1
.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
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考查形式
1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
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教材追溯
:P43)(
)
F
解析
实践的社会性并不等同于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
但这里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是指纯粹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所谓纯粹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
是指与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无关的活动
(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
。
-
20
-
1
2
3
4
5
6
考查形式
2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个人单独完成某件事情的情况。有人便据此认为
,
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这种观点
(
)
A.
正确
,
因为实践有时就是个人孤立的活动
B.
错误
,
没有正确理解实践的社会性特征
C.
错误
,
没有正确理解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D.
错误
,
没有正确认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
B
-
21
-
1
2
3
4
5
6
2
.
认识的来源有几个
?(
教材追溯
:P44)
考查形式
1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认识
,
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
F
解析
认识只有一个来源
,
即来源于实践。
-
22
-
1
2
3
4
5
6
考查形式
2
被命名为
“
墨子号
”
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早已开启星际之旅。
“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
,
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
(
)
①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服务和指导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①
表述错误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但不是唯一途径。
③
表述错误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题目中
,“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
,
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②④
入选。
-
23
-
1
2
3
4
5
6
3
.
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考查形式
1
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
教材追溯
:P45) (
)
T
-
24
-
1
2
3
4
5
6
考查形式
2
不久前
,
美国航天器
“
新视野号
”(NewHorizons)
近距离飞越冥王星时拍下了冥王星的照片
,
科学家根据这些照片推断得出一个结论
:
冥王星上有云雾。据此判断
,
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①在一定条件下
,
机器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②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结论迟早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③机器取代人类从事实践活动是科研的必然趋势
④科研结论是否正确最终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D
解析
航天器拍摄冥王星照片的事实说明机器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
①
正确。根据照片作出的推断不一定是正确的
,
是否正确最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
④
正确
,
②
错误。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
,
③
错误。
-
25
-
1
2
3
4
5
6
4
.
对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很多个。
考查形式
1
对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很多个。
(
教材追溯
:P47)(
)
F
解析
对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
26
-
1
2
3
4
5
6
考查形式
2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
,
作者称图一为
“
剁肉图
”,
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
“
烤肉串
”
和图三
“
厨师煽风
”,
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
“
便面
”
的中国古扇
,
因此图一应叫
“
烤肉图
”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
,
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
A.
真理是客观的
,
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
,
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
,
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
真理是具体的
,
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B
-
27
-
1
2
3
4
5
6
解析
A
说法片面
,
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
,
排除
A;B
符合题意
,
题干中起初人们把图一称为
“
剁肉图
”,
后来又把图一称为
“
烤肉图
”,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
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但真理具有客观性
,
对同一对象的认识
,
真理只有一个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故
B
当选
;C
、
D
观点正确
,
但与材料无关。
-
28
-
1
2
3
4
5
6
5
.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
教材追溯
:P49)
考查形式
1
真理性认识也会发展
,
它会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
)
F
解析
真理性认识不会被推翻
(
推翻了就意味着以前的认识并不属于真理性认识
),
真理性认识会在不断超越自身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
29
-
1
2
3
4
5
6
考查形式
2
自古以来
,
火就是纸的
“
天敌
”,
大火曾无数次
“
吞噬
”
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最近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
1 000
℃以上高温的
“
耐火纸
”
。
“
耐火纸
”
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
,
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这表明
(
)
①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实践推动真理性认识产生和发展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A
解析
①
不选
,
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而不是科学实验
;
③
不选
,
因为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
真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
;
材料中耐火纸的发明体现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实践推动真理性认识产生和发展
,
选
A
。
-
30
-
1
2
3
4
5
6
6
.
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考查形式
1
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
)
F
解析
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考查形式
2
“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
,
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
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
从认识论角度看
,
这段话表明
(
)
A.
真理是在谬误中产生的
B.
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C.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有价值
D.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D
-
31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典例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
,“
白色污染
”
一直困扰着人类。最近
,
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
,
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
,
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对治理
“
白色污染
”
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
)
A.
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
32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解题要领表
——
请填写以下内容
,
以培养、提高客观题解题能力
-
33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
34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1
.
对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这一命题点
,
应梳理清楚以下子知识点
:A.
实践的特点
;B.
客观物质性
(
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实践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
);C.
能动性
(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在改造社会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人的活动的烙印
);D.
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的表现
)
。
2
.
对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命题点
,
应梳理清楚以下子知识点
:A.
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反映是如何实现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中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践中产生的新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为什么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35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3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命题点
,
应梳理清楚以下子知识点
:A.
真理是有条件的
(
强调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
真理是具体的
(
强调相对于动态的过程
)
。
4
.
认识的特点这一命题点
,
应梳理清楚以下子知识点
:A.
认识的反复性
(
原因
:
从认识主体、从认识客体
);B.
认识的无限性
(
原因
:
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
);C.
认识的上升性
;D.
方法论
:
与时俱进
,
开拓创新
,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36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
方法示例
]
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
,
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
,
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从
2008
年开始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
,
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可能。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
,
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据了解
,
未来五年
,
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结合材料
,
运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的知识
,
说明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
37
-
客观题解题能力提升
主观题命题点解题指引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科学实验
,
人类逐步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
,
对信息传递的认知不断加深。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能够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
(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成果将应用于金融、通信等领域
,
有助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
考生如有其他
,
言之有理亦可
)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运用上述理论
,
结合科学实验对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
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