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50 KB
- 2021-04-19 发布
专题六 选修模块
第一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栏 目 导 航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
二
)
改革的背景分析方法
四矛三机一弊端
(1
)
四矛
①
阶级
(
土地兼并加剧对抗的阶级矛盾与统治集团内部
)
矛盾。
②
民族矛盾
(
国内、国际
)
。
③
社会矛盾
(
如地区型差距民族差距贫富差距
)
。
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
)
三机
统治危机
/
民族危机
(
国内、国际
)
/
财政危机。
(3
)
一弊端:原制度、原政策弊端;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突出情况
(
落后,腐朽等
)
。
(
三
)
改革的目的
一般由背景原因中分析出来
根本:巩固统治;巩固完善现在的社会制度。
具体:缓和矛盾,多为解决财政危机。
直接:实现富国强兵,拯救统治危机。
(
四
)
改革的内容
1.
改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中人们的地位、产品如何分配。
2.
改上层建筑: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制度;政策文化与思想变革。
3.
具体:改制度
(
政、军、法、经、文等,大改
)
。
改政策:
(
政、军、法、经、文等,小改
)
。
改措施
(
结合背景,看具体情况
)
。
考试多为小改革,如货币税制、军制等改革。
(
六
)
改革的影响
联系背景与结果思考改革的影响
(
改革影响的不完全归纳
)
积极方面或意义
经济方面
提高了劳动者
(
农民
)
生产积极性;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了经济
(
农业
)
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或瓦解了
××
制的经济基础;加快了
××
地区经济开发等。
政治方面
促进了社会公平;加强了法制建设;提高了公民法制意识;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了现有的社会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瓦解了旧制度的社会基础;削弱了旧贵族特权;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巩固了皇权;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近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进程;推动了历史进步等。
军事方面
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军人的政治经济待遇、优化重组军队结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实现了国富兵强等。
思想文化方面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
局限性方面
没有改变落后的面貌;挫伤了农民
(
劳动者
)
积极性;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腐败丛生;加速了统治集团的分裂;削弱了统治基础;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等。
军事改革
募兵制容易形成兵将隶属关系,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节度使的设置也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的一些军事改革,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等。
(
七
)
对改革的综合认识
(1
)
改革是必要的。
(2
)
改革总会使一部分人失去既得利益,因此会有重重阻力,使改革充满着艰难曲折和巨大风险,很少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要付出沉重代价。
(3
)
改革要重视人的作用
(
改革家、用人
)
需要智慧。
(4
)
改革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
八
)
改革的特点
自上而下;全面
/
局部;彻底
/
不彻底;措施符合实际
/
措施脱离实际。
稳步推进
/
急躁
/
用人不当。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7
~
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答案:
(
背景:
“
十年浩劫
”
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77
~
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答案:
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1.
(2018
·
新课标全国
Ⅲ
卷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
《
湖南保卫局章程
》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
“
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
”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
摘编自韩延龙等
《
中国近代警察史
》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答案:
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答案:
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2.
(2017
·
新课标全国
Ⅱ
卷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
“
严且备矣
”
,但
“
究其实,无一人过问
”
,以致北京城
“
粪土载道,秽污山积
”
,
“
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
“
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
。对此改革,
“
官吏民,皆称不便
”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
据苏继祖
《
清廷戊戌朝变记
》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
摘自梁启超
《
戊戌政变记
》
(1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答案:
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答案:
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3.
(2017
·
新课标全国
Ⅲ
卷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
《
大律
》
“
凡二十五篇
”
,制罪
“
二十五等
”
,定罪
1 537
条,
“
条流苛密,比于齐
(
北齐
)
法,烦而不要
”
、宣帝
“
更峻其法
”
,导致
“
上下愁怨
”“
内外离心
”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
“
更定新律
”
,史谓
《
开皇律
》
。
隋朝统治者鉴于
《
北齐律
》
“
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
,将其作为制定
《
开皇律
》
的主要参考,并
“
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
”
,成文
“
十二卷
”
。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
“
前代鞭刑及枭首
”
等
“
苛惨之法
”
,
“
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
;定罪
500
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
81
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
《
开皇律
》
“
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
。
——
据
《
隋书
》
(1
)
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答案:
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
《
开皇律
》
制定的意义。
答案:
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