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4-19 发布
高二物理竞赛练习
1.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厚度为t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下表面镀银(成反射镜).一物点A位于玻璃砖的上方距玻璃砖的上表面为h处.观察者在A点附近看到了A点的像,A点的像到A点的距离等于多少?不考虑光经玻璃砖上表面的反射.
2.通常电容器两极板间有多层电介质,并有漏电现象.为了探究其规律性,采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模型.电容器的两极板面积均为A,其间充有两层电介质1和2,第1层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导率(即电阻率的倒数)和厚度分别为ε1σ1和d1,第2层电介质的则为ε2σ2和d2.现在两极板加一直流电压U,电容器处于稳定状态.
(1)画出等效电路图;
(2)计算两层电介质所损耗的功率;
(3)计算两介质交界面处的净电荷量;
提示:充满漏电电介质的电容器可视为一不漏电电介质的理想电容和一纯电阻的并联电路.
3.如图所示,一绝缘容器内部为立方体空腔,其长和宽分别为a和b,厚度为d,其两侧等高处装有两根与大气相通的玻璃管(可用来测量液体两侧的压强差).容器内装满密度为ρ的导电液体,容器上下两端装有铂电极A和C,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液体电阻.该液体电阻置于一方向与容器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均匀恒定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并通过开关K接在一电动势为ε内阻为r的电池的两端.闭合开关.若稳定时两侧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为h,求导电液体的电导率σ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4.1 mol的理想气体经历一循环过程1 -2 -3 -1,如p-T图示所示,过程1-2是等压过程,过程3 -1是通过p-T图原点的直线上的一段,描述过程2-3的方程为
c1p2+ c2p = T
式中c1和c2都是待定的常量, p和T分别是气体的压强和绝对温度.已知,气体在状态1的压强、绝对温度分别为P1和T1,气体在状态2的绝对温度以及在状态3的压强和绝对温度分别为T2以及p3和T3.气体常量R也是已知的.
(1)求常量c1和c2的值;
(2)将过程1-2 -3 -1在p-v图示上表示出来;
(3)求该气体在一次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总功.
5.一个ω介子飞行时衰变成静止质量均为m的三个π介子,这三个π介子的动量共面,已知:衰变前后介子运动的速度都远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衰变后的三个π介子的动能分别为T1、T2和T3,且第一、二个π介子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三个π介子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2(如图所示);介子的动能等于介子的能量与其静止时的能
量(即其静止质量与c2的乘积)之差,求ω介子在衰变前的瞬间的飞行方向(用其飞行方向与衰变后的第二个介子的飞行方向的夹角即图中的φ角表示)及其静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