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4-19 发布
南昌十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 做非选择题时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卡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A.互相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 B.相互吸引且绕转的大小天体
C.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D.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
读右侧“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
A.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B.光球层 日冕层 色球层
C.色球层 光球层 日冕层 D.色球层 日冕层 光球层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黑子现象发生在A B.耀斑现象发生在B
C.可以用肉眼观测到的是C层 D.ABC亮度对比为A>B>C
读右侧“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5.7月3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6.3月21日,某人于北京时间19:00抬头30°刚好看到北极星正出现,则其所在经纬度为( )
A.(30°S,105°E) B. (0°,135°E) C.(30°N,105°E) D.(60°N,135°E)
7.下列是“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8.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读右图,完成9~12题。
9.若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则(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丙处气压低于乙处
C.丙处天气晴朗 D.风由丙处吹向丁处
10.若该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图”,则( )
A.丙控制下的天气是湿热 B.乙处形成极锋现象
C.②所处的是极地东风带 D.丙所在纬度高于乙
1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则( )
A.环节①地区差异较小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C.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D.环节④补给陆地淡水资源
12.若该图为“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图”,则( )
A.①是东澳大利亚寒流 B.②是南极环流
C.③是秘鲁寒流 D.④赤道逆流
13.若该图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且乙代表污水,丙代表可利用的淡水,则从乙到丙的②环节最可能是( )
A.舍弃不要 B.收集留存
C.净化处理 D.直接利用
读下面某地“气压带及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15.图示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分布在( )
A.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 B.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C.南北纬25°至35°之间的大陆东岸 D.南北纬35°至50°之间大陆东岸
16.下列是“锋面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
读右侧“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该天气系统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18.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阴冷潮湿 B.晴朗干燥 C.高温多雨 D.阴雨绵绵
材料: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着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盼风!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9~20题。
19.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 )
A.大气污染严重,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 B.大气污染严重,臭氧层被破坏
C.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 D.大气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
20.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可能是( )
A.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C.湿度增加,产生降雨 D.气温降低,有风沙
21.读“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甲可能代表的是( )
A.森林减少 B.酸雨增多 C.冰川融化 D.物种灭绝
22.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是( )
A.逐渐变暖,温度渐升 B.持续变暖,温度升高 C.时高时低,温度下降 D.总体变暖,波动上升
23.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
C.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D.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读右图,图中海域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完成24~25题。
24.图示区域所在的半球和a.b数值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南半球 a>b B.南半球 a<b
C.北半球 a>b D.北半球 a<b
25.对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②该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③甲沿岸为地中海气侯 ④甲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读“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
A. B. C. D.
读“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完成27~28题。
27.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28.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完成29~30题。
29.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0.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 10分)
(1)假设曲线代表高空气压分布状况,且AB两地位于近地面,则A地盛行的垂直气流为 气流。
(2)假设曲线代表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且A地纬度低于B地,则该图代表的是三圈环流中 环流,该处风带的名称为 。
(3)假设曲线代表我国东南部某地区河流年内水位变化状况,且A代表夏季,B代表冬季,则该河流补给类型最可能是 ,我国同补给类型整个分布区域为 区。
32.读右侧“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 12分)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气压中心。
(2)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锋过境。
(3)若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降雨为主的2个区域是 和 。
33.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箭头为暖流,虚线箭头为寒流,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 10分)
(1)该海域位于 (填“南” 或“北”)半球。
(2)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 (填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3)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从甲到乙,再返回甲,写出依次利用的盛行风名称 和 。
3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 8分)
(1)图中对应的岩石类型是:甲 丙
(2)图中对应的地质作用是:B D
南昌十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BBAAD 6 -10:CBDBD
11-15:DCCAA 16-20:AABAB
21-25:CDAAC 26-30:CDCAD
二、综合题
31 (1)上升
(2)中纬 盛行西风带(或 中纬西风带)
(3)雨水补给(或 降雨补给) 季风
32 (1)北 低压
(2)暖 冷
(3)A D
33 (1)北
(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3)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或 中纬西风)
34 (1)岩浆岩 沉积岩
(2)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