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00 KB
- 2021-04-19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0 小题,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60 分)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A.总星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2.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沈阳市昼长夜短 B.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2.8 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 m。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2个月
4.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图2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回答5~6题。
5.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下列四地中,何地推销难度相对最大
A.拉萨 B.成都 C.乌鲁木齐 D.北京
6.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海拔高,距太阳近
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2018年2月1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发生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爆发。完成7~8题。
7.本次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
8.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 )
A.板块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海陆交界处 D.海洋内部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B.④→① C.③→② D. ④→③
下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3题。
11,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①天气晴朗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北京处在@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即将到选本市⑦暖锋即将到达本市③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④气压即将升高,出现绵绵细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下面的天气状况与此类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A.东北夏季的暴雨 B.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 D.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4~15题。
14.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5.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
16. 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17.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8. 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
A.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C.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D.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20、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火山
图1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1、图2,完成21~22题。
图1
图2
21.若以洋流模式图(图2)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下列措施有利于抑制海平面升高的是( )
A.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B.改变农业耕作方式C.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 D.过量使用煤炭资源
.读下图,回答下面23~24题。
大气上界
地面
①
②
③
④
23.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地面辐射 D.④大气逆辐射
24.正是因为有了大气的存在,才使得地球上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图中主要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6.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右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7题。
27.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28.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8年1月14日17时18分 ,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 (15.7°S ,74.72°W ) 发生 7.2级地震,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表的距离)20 千米。读“南美洲政区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下地幔 B. 地核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秘鲁位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 秘鲁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
C. 秘鲁寒流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D. 秘鲁沿岸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
第II卷(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晨线、昏线)
(2)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其判断依据是 。
(3)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90°的是 。
(4)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5)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昼长是 。
32.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相关问题。(9分)
今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愈演愈烈,多地高温历史纪录几乎日日在刷新。江南水乡”浙江遭遇60年来罕见高温少雨天气,全省水库河网水位持续下降,80多条小河断流,79个县(市、区)受旱,造成逾60万人饮水困难。而与此同时,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4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9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位于中俄边界的“中国东极”黑瞎子岛中方领土几乎全部被淹。
专家们分析说:“北涝南旱”的天气格局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1)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 的数量增加。(1分)
(2)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3分)
33. (3)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变暖的发生 (4分)读下图,回答: (10分)
(1) 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2分)
(2) 甲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2分)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其中 ②环节是指_________(2分)
(5)简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2分)
34.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人们开挖地下渠道,引冰川积雪融水发展灌溉事业,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随着人口增加和农田面叔拉大,坎儿井暴露出供水量小、工程量大的缺点,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开挖机井,利用地下水。有些人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枯竭、土地荒漢化等危害。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题。
1、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水源有那些?(2分)
2、结合材料说出坎儿井的优点和缺点?(4分)
3.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如何解决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4分)
高一地理答案
1-5 BDDAB 6—10 CCABB 11—15 AABAD
16—20 CBBBC 21—25 CACDD 26—30 CCBCD
31.(14分)
(1)晨线 (2)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3) D, A (4) C, B (5)12点, 6点 8小时
32. (8分)
(1)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气体CO2) (2分)
(2)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3分)
(3)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33.(8分)
(1)断层 背斜 (1分)
(2)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形成山地。(2分)
(3)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2分)
(4)海陆间 水汽输送 (1分)
(5)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加上海(水)潮的顶托作用发生堆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两点2分)
34. (10分)
(1)高山冰雪融水(2分)
(2)优点:减少水分蒸发损耗;缺点:供水量小,工程量大。(4分)
(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良灌溉技术;研究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本地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更新升级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