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50 KB
- 2021-04-19 发布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试题
答题说明:
1.考生应把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写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
2.请用钢笔、中型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A. Na2CO3·10H2O、石墨 B. 碘酒、干冰
C. 石油、液氧 D. 盐酸、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10H2O 是化合物,石墨是单质,故 A 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故 B 错误;C、液氧是单质,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 C 正确;
D、盐酸是 HCl 和 H2O 的混合物,水是化合物,D 错误。故选 C。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碳酸氢钠来中和胃酸
B. 明矾有吸附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由于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D. Na2O2 吸收 CO2 产生 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A.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
B. 明矾溶于水,Al3+水解生成胶体;
C. 镁燃烧后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制造信号弹和烟火;
D. 过氧化钠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详解】A. 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可治疗胃酸过多,A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B. 明矾溶于水后,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净水,但不能杀菌消
毒,B 项错误,符合题意;
C. 镁燃烧后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制造信号弹和烟火,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钠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 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
答案选 B。
3.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6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B. 常温常压下,11.2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2NA
C.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与 22.4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 2NA
D. 常温下,2.7g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3NA
【答案】D
【解析】
【分析】A.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1mol 铁参与反应,电子转移 2mol;
B. 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
C. 氦气为单原子单质分子,氟气为双原子单质分子;
D.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1mol 铝参与反应,电子转移 3mol。
【详解】A. 1mol 铁参与反应,电子转移 2mol,5.6g(即 0.1mol)铁与盐酸反应,电子转移
0.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A 项错误;
B. 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B 项错误;
C. 氦气为单原子单质分子,22.4L(即 1mo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 NA,氟气为双原子单质分子,
22.4L(即 1mol)氟气所含原子数为 2NA,二者所含原子数不相等,C 项错误;
D.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1mol 铝参与反应,电子转移 3mol,2.7g(即 0.1mol)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3NA,D 项正确;
答案选 D。
4.某试剂瓶上贴有如下标签,对该试剂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NaCl、Na+、Cl-、H2O
B. 若取 50 毫升溶液,其中的 c(Cl-)=0.05 mol/L
C. 若取该溶液与 0.1 mol/L AgNO3 100 mL 溶液完全反应,需要取该溶液 10 mL
D. 该溶液与 1.0 mol/L Na2SO4 溶液的 c(Na+)相等
【答案】C
【解析】A. 氯化钠溶于水全部电离出 Na+、Cl-,溶液中不存在 NaCl,A 错误;B. 溶液是
均一稳定的,若取 50 毫升溶液,其中 c(Cl-)=1.0mol/L,B 错误;C. 100 mL 0.1 mol/L AgNO3
溶液中硝酸银的物质的量是 0.01mol,完全反应消耗氯化钠是 0.01mol,因此需要取该溶液
的体积为 0.01mol÷1mol/L=0.01L=10 mL,C 正确;D. 该溶液与 1.0mol/LNa2SO4 溶液的
c(Na+)不相等,后者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是 2.0mol/L,D 错误,答案选 C。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金属钠和水:Na +H2O=Na++OH-+H2↑
B.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3O4+8H+=Fe2++2Fe3++4H2O
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D. 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2+=2Na++Cu
【答案】B
【解析】
【分析】A.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O=2NaOH+H2↑;
B. Fe3O4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
Cl3+4H2O;
C. 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
D. 金属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详解】A.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为:2Na +2H2O=2Na++2OH-+H2↑,A 项错误;
B. Fe3O4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
Cl3+4H2O,离子反应为:Fe3O4+8H+=Fe2++2Fe3++4H2O,B 项正确;
C. 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氨水属于弱碱,因此氯化铝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H3·H2O=Al(OH)3↓+3NH4Cl,离子反应为:
Al3++3NH3·H2O=Al(OH)3↓+3NH4+,C 项错误;
D. 金属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2Na++Cu(OH)2↓+H2↑,D 项错误;
答案选 B。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稀的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即可制得 Fe(OH)3 胶体
B.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
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不同于溶液的本质区别
D. Fe(OH)3 胶体的电泳实验说明了 Fe(OH)3 胶体带电
【答案】B
【解析】
【分析】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胶体区别于其
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 属于溶液,介于
1-100nm 属于胶体,大于 100nm 属于浊液;胶体是一种均匀、透明、介稳定的分散系,胶
粒不能透过滤纸,胶体是电中性的,胶粒是带电荷的,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
沉、电泳。
【详解】A 项、把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
即得到 Fe(OH)3 胶体,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 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
故 A 错误;
B 项、胶体粒度小于 100nm,能通过滤纸,浊液中分散质粒度大于 100nm 能通过滤纸,故 B
正确;
C 项、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
故 C 错误;
D 项、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Fe(OH)3 胶体的电泳实验说明了 Fe(OH)3 胶粒带电,
故 D 错误。
故选 B。
7.用 10 mL0.1mol·L-1 BaCl2 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 Fe2(SO4)3、K2SO4 和 ZnSO4 三种溶液中
的 SO42-完全转化为 BaSO4 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3∶2∶2 B. 1∶2∶3
C. 1∶3∶3 D. 3∶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消耗 BaCl2 的物质的量相同,Fe2(SO4)3、ZnSO4、K2SO4 三种溶液中的 SO42-离
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则各溶液中硫酸根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确定 Fe2(SO4)3、ZnSO4、
K2SO4 物质的量之比,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
【详解】由题意知反应消耗 BaCl2 的物质的量相同,Fe2(SO4)3、ZnSO4、K2SO4 三种溶液中
的 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
设 Fe2(SO4)3、ZnSO4、K2SO4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x、y、z,则由 Ba2++ SO42-=BaSO4↓可
知:3x=y=z,
则 x:y:z=1:3:3,
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即浓度之比为 1:3:3;
故选 C。
8.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
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 )
A. 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味道
B. 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
C. 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 PH 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 pH
D. 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 AgNO3 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可以通过品尝味道、观察溶解程度、测定溶液 pH、加
酸、发生沉淀反应如家石灰水或氯化钡溶液等,依据两者的不同加以区分,但不能选用
AgNO3 溶液,因为两者的实验现象相同。
【详解】A 项、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故 A 正
确;
B 项、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故 B 正确;
C 项、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 pH 大小不同,能区分,故 C 正确;
D 项、食盐溶液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 AgNO3 溶液反应
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 D 错误。
故选 D。
9.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K+、Ca2+、HCO3
﹣ B. NO3
﹣、Cl﹣、Na+、Ag+
C. Cu2+、K+、SO42﹣、Cl﹣ D. Mg2+、Na+、Cl﹣、OH﹣
【答案】C
【解析】
【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判断 H+是否与所有离子能共存。
【详解】A. H+与 HCO3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CO2 和水,不能共存,A 项错误;
B. Cl﹣与 A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B 项错误;
C. H+与 Cu2+、K+、SO42﹣、Cl﹣均能大量共存,C 项正确;
D. Mg2+与 OH﹣,H+与 OH﹣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0.某溶液中只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其中三种离子 Na +,Ca2 +,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2mol/L、1mol/L、1mol/L,则溶液中另一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CO32− 1.5mol/L B. K+ 0.5mol/L
C. OH- 3mol/L D. Cl− 2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另一种离子为阴离子,且有 c(Na +)+2c(Ca2 +)=c(NO3-)+c(未知阴
离子),即 2mol/L+2×1mol/L=1mol/L+ c(未知阴离子),c(未知阴离子)所带电荷为 3mol/L,又
因为碳酸根与钙离子不能共存,符合要求的为 c(OH-)=3mol/L;
答案选 C。
11.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e3O4 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B. Fe(OH)2 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C. Fe2(SO4)3 与 KSCN 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
D. 除去 FeCl3 溶液中的 FeCl2 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
B. Fe(OH)2 为白色固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C. 三价铁离子遇到 KSCN 显红色;
D. 氯气可将 Fe2+氧化为 Fe3+。
【详解】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
俗称铁红,故 A 项错误;
B. Fe(OH)2 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故 B 项错误;
C. Fe2(SO4)3 与 KSCN 反应发生络合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不生成沉淀,故 C 项错误;
D. 氯气具有氧化性,可将 Fe2+氧化为 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氯气,除去 FeCl3 溶液中的 FeCl2 杂质,故 D 项正确。
答案选 D。
12.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B. 焰色反应实验中,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钠离子火焰呈黄色
C. 向 FeCl2 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 H2O2 溶液,溶液变黄,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
化性:H2O2>Fe3+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
液中一定含有 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A. 滴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
B. 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
C. 依据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
D. 不能排除 Ag+的干扰。
【详解】A.滴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则检验亚铁离子时先加 KSCN 溶液,后加氯水,
A 错误;
B.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不能透过蓝色钴玻璃,B 错误;
C.向 FeCl2 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 H2O2 溶液,溶液变黄,是因为过氧化氢氧化二价 Fe2+
生成三价 Fe3+,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性:H2O2>Fe3+,C 正确;
D.不能排除 Ag+的干扰,应先加盐酸,如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检验,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C。
13.在实验室里,要想使 AlCl3 溶液中的 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氨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 D. 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
【详解】实验室常用弱碱与铝盐反应生成沉淀 方法制取氢氧化铝,因此选择氨水;
答案选 A。
14.将 Cu 片放入 0.1mol/LFeCl3 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
得溶液 Q 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 Q 比原溶液增重了 1.92g.
B. Q 中 n(Cu2+):n(Fe3+)=3:4
C.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04mol
D. n(Cu2+)=0.03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Cu 与 FeCl3 发生:Cu+2Fe3+=Cu2++2Fe2+,同溶液,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
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分析。
【详解】将 Cu 片放入 0.1mol/LFeCl3 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
计),Cu 与 FeCl3 发生 Cu+2Fe3+=Cu2++2Fe2+,所得溶液 Q 中的 c(Fe3+):c(Fe2+)=2:3,则
c(Fe3+)=0.04mol/L、c(Fe2+)=0.06mol/L、c(Cu2+)=0.03mol/L。
A、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增重的量,故 A 错误;
B、同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离子方程式,推出 Q 中 n(Cu2
+):n(Fe3+)=c(Cu2+):c(Fe3+)=0.03:0.04=3:4,故 B 正确;
C、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故 C 错误;
D、题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Cu2+物质的量,故 D 错误.
15.由 CO 和 H2 组成的混合气体 2.4g 在足量的 O2 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
量的 Na2O2 固体,Na2O2 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 1.2g B. 2.4 g C. 3.6 g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的
的 ( ) ( )3 2: 2:3c Fe c Fe+ + =
【详解】CO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CO2 和再与 Na2O2 反应,方程式为 2CO+ O2
2CO2 、2CO2+2Na2O2=2Na2CO3+O2 ,总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增
重为 CO 的质量;H2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H2O, H2O 再与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2H2O、2H2O+ 2Na2O2=4NaOH+O2 ,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2Na2O2=4NaOH,可以知道反应
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 2.4 g CO 和 H2 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 O2 中充分燃烧,立
即通入足量的 Na2O2 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 CO 和 H2 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 2.4 g,所以 B 选
项是正确的.答案:B。
16.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 可通过反应 Al2O3+N2+
3C 2AlN+3CO 合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lN 中 N 元素显-3 价 B. 上述反应中 CO 是氧化产物
C. 上述反应中 Al2O3 是还原剂 D. 上述反应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3 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 元素化合
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3 价,AlN 中 N 元素显-3 价,A 项正确,不
符合题意;
B. 反应中 C 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因此 CO 是氧化产物,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反应中 Al2O3 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 项错
误,符合题意;
D. 反应中 C 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
答案选 C。
17.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钠放入 100 mL 0.2 mol·L-1 的氯化铝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溶
液,其中除水外只含有氯化钠和偏铝酸钠,则加入的钠的质量为( )
A. 1.84 g B. 1.38 g C. 2.3 g D. 0.46 g
【答案】A
【解析】
【详解】钠放入氯化铝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 NaOH 再
↑
↑
和 AlCl3 反应生成 NaAlO2:4NaOH+AlCl3=NaAlO2+3NaCl+2H2O。把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的
系数扩大 2 倍后和 NaOH 和 AlCl3 的反应相加得:4Na+AlCl3+2H2O=NaAlO2+3NaCl+2H2↑。
AlCl3 的物质的量为 0.100L× 0.2 mol·L -1=0.02mol,所以需要钠的物质的量为 0.08mol,为
0.08mol×23g/mol=1.84g。故选 A。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相同
B.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坩埚熔融烧碱
C. Na2O2 分别与水及 CO2 反应产生相同量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足量铝分别与含 1 mol HCl、1 mol NaOH 的溶液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氢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A. 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 CO2 体积相同;
B. 氧化铝和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C. 1molNa2O2 与水反应,电子转移 1mol,1molNa2O2 分别与 CO2 反应,电子转移 1mol;
D. 1 mol HCl 与铝反应生成 H20.5mol,1 mol NaOH 与铝反应生成 H21.5mol;
【详解】A. 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 CO2 体积相同,
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大于 Na2CO3,,因此 NaHCO3 与盐酸反
应放出的 CO2 多,A 项错误;
B. 氧化铝和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因此不能用于制造坩埚熔融烧碱,B 项错误;;
C. 1molNa2O2 与水反应,电子转移 1mol,1molNa2O2 分别与 CO2 反应,电子转移 1mol,因
此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C 项正确;
D. 1 mol HCl 与铝反应生成 H20.5mol,1 mol NaOH 与铝反应生成 H21.5mol,产生的 H2 的量
不同,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9.在含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四个图像中,纵坐标均表
示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均表示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其中实验和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CO2 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详解】在含少量 NaOH 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 直至过量,CO2 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产生沉淀,反应完后再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至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变化,发生的反
应为 AlO2-+CO2+2H2O=Al(OH)3↓+HCO3- 故答案为 D.
20.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
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A. Cu2+ B. AlO2- C. Al3+ D. Mg2+
【答案】B
【解析】
【分析】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只有镁和铝与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过滤后滤液中存在 Mg2+和 Al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发
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其中氢氧化铝沉淀能继续溶解在烧碱溶
液中,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镁、铝、铜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只有镁和铝与盐酸反应,过滤后滤液中存在
Mg2+和 Al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
沉淀,其中氢氧化铝沉淀能继续溶解在烧碱溶液中,过滤后滤液中只存在 AlO2-;
答案选 B。
21.已知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2KI+Cl2=2KCl+I2、② 2FeCl2+Cl2=2FeCl3、③
2FeCl3+2HI=2FeCl2+I2+2HCl,下列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Cl2>Fe3+>I2 B. Cl2>I2>Fe3+
C. Fe3+>Cl2>I2 D. Fe3+>I2>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进行分析。反应①中氧化剂为氯
气,氧化产物为碘单质,反应②中氧化剂为氯气,氧化产物为铁离子,反应③中氧化剂为铁
离子,氧化产物为碘单质,所以氧化性的顺序为:Cl2>Fe3+>I2,选 A。
22.下列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的是( )
A. Fe3+→Fe2+ B. → Mn2+
C. Cl-→Cl2 D. N2O3→H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必然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即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分
析。
【详解】A.因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即为失去电子的过程,铁元素由+3 价变化到+2 价,
元素化合价降低,A 项错误;
B.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 价变化到+2 价,化合价降低,B 项错误;
C.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变化到 0 价,化合价升高,C 项正确;
D.该过程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 价,化合价没有变化,D 项错误;答案选 C。
23.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向 Ca(OH)2 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
B. 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C. 向 FeCl2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D. 向 Mg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根据生成物的溶解性进行判断,难溶性的物质会产生沉淀,
白色沉淀常见的是:硅酸、氢氧化铝、难溶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以及氯化银等.
【详解】A. 向 Ca(OH)2 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Ca(OH)2+2CO2=Ca(HCO3)2,生成可溶
性 碳酸氢钙,故 A 不选;
B. 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 B 不选;
C.FeCl2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会先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
的
4MnO−
终得到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 C 不选;
D. 向 Mg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故 D 选;
故选 D。
24.加热 42g NaHCO3 和 Na2CO3 固体混合物,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剩余的固体质量是
35.8 g。那么原固体混合物中 Na 2CO3 的质量是( )
A. 25.2g B. 16.8 g C. 10.6 g D. 24.8g
【答案】A
【解析】
【分析】因 Na2CO3 的热稳定性好,所以 Na2CO3 和 NaHCO3 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无气体放出
为止,只发生 2NaHCO3 Na2CO3+CO2↑+H2O,剩余固体质量包括加热分解生成的 Na2CO3
及原混合物中含有的 Na2CO3,利用差量法计算 NaHCO3 的质量,进而计算 Na2CO3 的质量。
【详解】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a,则有:
2NaHCO3 Na2CO3+CO2↑+H2O △m
168 62
A (42-35.8)
由方程式的关系式:168:62=a:6.2,解得 a=16.8g,则混合物中 Na 2CO3 的质量是
(42-16.8)g=25.2g,故选 A。
25.18.4g 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加入 100mL5.0mol•L﹣1FeCl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固体质量为 3.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混合物中:n(Cu):n(Fe)=2:1
B.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FeCl2、FeCl3、CuCl2
C. 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8mol
D. 剩余固体是铁
【答案】A
【解析】
【分析】铁比铜活泼,因此先发生反应:Fe+2Fe3+=3Fe2+,再发生 Cu+2Fe3+=3Fe2++Cu2+,
原 FeCl3 溶液中 FeCl3 的物质的量 n(FeCl3)=5.0mol•L﹣1×0.1L=0.5mol,结合方程式进行解答。
【详解】设 0.5mol Fe3+完全反应消耗铁的质量为 xg,铜为 yg,那么
Fe + 2Fe3+ = 3Fe2+ Cu+ 2Fe3+ = 3Fe2+ + Cu2+
56g 2mol 64g 2mol
xg 0.5mol yg 0.5mol
x= =14g, y= =16g,溶解的金属的质量为 18.4-3.2=15.2g,且有
14<15.2<16,说明铁完全反应反应而铜部分反应,有剩余;
A. 根据分析可知,剩余的 3.2g 金属为 Cu,物质的量为 =0.05mol,反应掉的铁和
酮的质量为 18.4-3.2=15.2g,56n(Fe)+64n(Cu)=15.2,2n(Fe)+2n(Cu)=0.5,解得 n(Fe)=0.1mol,
n(Cu)=0.15mol,因此铜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0.05mol=0.2mol,原混合物中 n(Cu):n(Fe)=
2:1,A 项正确;
B.由于铜有剩余,Fe3+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不存在 Fe3+,B 项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 n(Fe2+)=0.5+0.1=0.6mol,n(Cu2+)=0.15mol,因此
n(Fe2+)+n(Cu2+)=0.75mol,C 项错误;
D.剩余的固体是铜,不是铁,D 项错误;
答案选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有下列四组混合物,如何进行分离?请将分离的方法填在横线上。
(1)水和酒精。___
(2)碘和四氯化碳。___
(3)水和四氯化碳。___
(4)硝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银。___
(5)硝酸钾和氯化钠。___
【答案】(1). 蒸馏法 (2). 蒸馏法 (3). 分液法 (4). 过滤法 (5). 重结晶
【解析】
【分析】(1)分离互溶的液体用蒸馏的方法;
(2)分离互溶的液体用蒸馏的方法;
(3)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分层;
(4)氯化银难溶于水,硝酸钠易溶于水;
(5)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规律不同。
【详解】(1)水和酒精互溶,用蒸馏法分离;
0.5 56
2
× 0.5 64
2
×
3.2g
64g / mol
(2)碘和四氯化碳互溶,用蒸馏法分离;
(3)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分层,直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4)硝酸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即可分离;
(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因
此用重结晶的方法可将其分离。
27.(1)现有物质:①NaCl 晶体 ②CO2 ③氨水 ④蔗糖 ⑤BaSO4 固体 ⑥铜 ⑦熔融的
KNO3
试回答(填序号):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2)一定量的金属铝跟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放出 3.36LH2(标准状况下),则该铝的质量是
______g,如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5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 NaAlO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mol/L。
(3)同温同压下的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 NO 和 NO2 气体,则两瓶气体中,质量之比是
________,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
(4)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 x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 y,则 z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是_______L(用含 NA 的式子表示)。
【答案】(1). ③⑥⑦ (2). ①⑤⑦ (3). 2.7 (4). 0.2 (5). 15:23 (6). 1:1
(7). 22.4yz/(xNA)
【解析】
【分析】(1)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即可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2)Al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方程式计算 Al 的物质的量,再计算铝的
质量和 NaAlO2 的物质的量浓度;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n=V/Vm=m/M=N/NA 结合分子组成计算;
(4)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b,据此可以设计成 cg 该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然后根
据 n=N/NA 计算出 c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V=nVm 计算出标况下 cg 该气体的体积。
【详解】(1)氨水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铜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则能导电;熔融
的 KNO3 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NaCl、BaSO4、KNO3 都是化合物,且在水溶液中
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则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③⑥⑦;①⑤⑦;
(2)合金溶于足量的 NaOH 溶液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
+3H2↑,产生气体氢气 3.36L(标准状况),其物质的量= 3.36L/22.4L/mol =0.15mol,由方程
式可知 n(Al)= 2 n(H2)/3 =0.15mol× 2/3 =0.1mol,则 m(Al)= 0.1mol×27g/mol;由铝原子
个数守恒可知,n(NaAlO2)= n(Al)=0.1mol,c(NaAlO2)= n(NaAlO2)
/V=0.1mol/0.5L=0.2 mol/L,故答案为 2.7;0.2;
(3)同温同压下的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 NO 和 NO2 气体,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气体
摩尔体积相等,由 n=V/Vm 可知,气体的分子数相等,分子数比值为 1:1,质量比等于摩尔
质量之比,为 15:23,故答案为 1:1;15:23;
(4)如果 x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y,则 zg 该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y×zg/xg=yz/x,含
有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yz/xNAmol,则 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22.4L/mol×yz/xNAmol=22.4yz/xNA,故答案为 22.4yz/xNA。
28.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Cl2)、烧碱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 + 2H2O
NaOH + Cl2↑+ H2↑
(1)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题干中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食盐水要求对粗食盐水进行精制,以除去租食盐水中含有的泥沙和 SO42-、Ca2+,Mg2+
等杂质离子。精制时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纯碱、烧碱,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
酸中和至中性。盐酸与滤液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欲用固体 NaOH 来配制 90m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来用于以上除杂,需要称量
固体 NaOH_______g。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
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在配制过程中,若其它操
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未等 NaOH 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 答 案 】 (1). (2). 2Cl—+2H2O 2OH—+Cl2↑+H2↑
(3). Cl2 (4). H+ +OH—=H2O (5). CO3 2- + 2H+ =H2O+ CO2↑ (6). 2.0 (7). ②①③⑧⑤⑥⑦
④ (8). A
【解析】
【分析】(1)反应中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氯气,氯化钠做还原剂,水中氢元素
化合价降低生成氢气,水做氧化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 2e—;
(2)反应中 Cl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被氧化,氯气为氧化产物;
(3)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4)根据 n=cM 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
骤进行排序;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 c=n/V 判断。
【详解】(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Cl2)和烧碱,反应中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
合价升高生成氯气,氯化钠失电子做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氢气,水得电子做
氧化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 2e—,双线桥为: ;离子方
程式为:2Cl—+2H2O 2OH—+Cl2↑+H2↑,故答案为 ;
2Cl—+2H2O 2OH—+Cl2↑+H2↑;
(2)反应中 Cl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被氧化,氯化钠失电子做还原剂,氯气为氧化产物,故答
案为 Cl2;
(3)精制时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纯碱、烧碱,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纯碱除去钡
离子、钙离子,烧碱除去镁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过量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CO3 2- + 2H+ =H2O+ CO2↑,故答案为 H++OH-=H2O;CO3 2- + 2H+ =H2O+
CO2↑;
(4)实验室配制 90m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应选用 100ml 容量瓶,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m=0.5L×0.1mol•L-1×40g/mol=2.0g,故答案为 2.0g;
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
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
解.冷却后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 2-3 次,并将洗
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
摇匀,实验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故答案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A、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B、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未冷却到室温,趁热将溶液到入容量瓶,
并配成溶液,冷却后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
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 A。
29.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 Fe3+ Cu2+ SO42- Na+ H+
浓度/(mol/L) 2×10-3 1×10-3 1×10-2 2×10-3
(1)c(H+)=___________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FeSO4·7H2O)。
① 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 Cu2+= Fe2++ 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试剂 B 是__________。
③ 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
④ 通过检验溶液 D 中 Fe3+来判断废水中 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⑤ 获得的 FeSO4·7H2O 需密闭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
⑥ 上述 1000 L 废水经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答案】(1). 0.01 (2). Fe +2Fe3+=3Fe2+ (3). Fe +2H+=Fe2++H2↑ (4). 硫酸 (5).
过滤 (6). 取少量 D 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1 滴 KSCN 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 Fe3+
除尽 (7). FeSO4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或 FeSO4·7H2O 失去结晶水) (8). 12
【解析】
【详解】(1)根据电荷守恒知,c(H+)+3 c(Fe3+)+2 c(Cu2+)+ c(Na+)= c(OH-)+2 c(SO42-),废水
呈强酸性,氢氧根浓度很小,计算时可忽略,代入题给数据计算得 c(H+)=0.01 mol/L;
(2)① 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铁和硫酸,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Cu2+=Fe2++ Cu、Fe +2Fe3+=3Fe2+、Fe +2H+= Fe2++H2↑。② 过滤,固体 C 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硫酸,过滤,得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试剂 B 是硫酸。③ 操作③是从溶液中获得
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④
Fe3+的检验用 KSCN 溶液,故判断废水中 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取少量 D 中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 1 滴 KSCN 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 Fe3+除尽。⑤ Fe2+易被氧化,绿矾
晶体易失去结晶水,故 FeSO4·7H2O 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FeSO4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或
FeSO4·7H2O 失去结晶水)。⑥ 1000 L 废水中 n(Fe3+)=2mol,560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10mol,
根据铁元素守恒知,经上述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 的物质的量是 12mol。
30.已知 A 为淡黄色固体,R 和 T 是两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C、F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1)物质 A 的化学式为_____,D 化学式为_____,W 的化学式为_____;
(2)B 与 R 反应生成 F 的离子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A 与 CO2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H 转化为 M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O2 (2). Fe3O4 (3). FeCl3 (4). 2Al+2OH﹣+2H2O=2AlO﹣2+3H2↑
(5). 2Na2O2+2CO2=2Na2CO3+O2 (6).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A 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即 A 为 Na2O2,Na2O2 与水反应:2Na2O2+
2H2O=4NaOH+O2↑,C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即 C 为 O2,B 为 NaOH,R 为常见金属单质,
即 R 为 Al,F 为无色无味气体,即 F 为 H2,T 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即 T 为 Fe,D
为 Fe3O4,E 为 FeCl2,H 为 Fe(OH)2,M 为 Fe(OH)3,W 为 FeCl3;
【详解】A 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即 A 为 Na2O2,Na2O2 与水反应:2Na2O2+
2H2O=4NaOH+O2↑,C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即 C 为 O2,B 为 NaOH,R 为常见金属单质,
即 R 为 Al,F 为无色无味气体,即 F 为 H2,T 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即 T 为 Fe,
D 为 Fe3O4,Fe3O4 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 和 FeCl3,加入过量的 Fe,Fe 与 FeCl3 反应生成
FeCl2,即 E 为 FeCl2,H 为 Fe(OH)2,M 为 Fe(OH)3,W 为 FeCl3,
(1)根据上述分析,物质 A 为 Na2O2,D 的化学式为 Fe3O4,W 的化学式为 FeCl3;
(2)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3)Na2O2 与 CO2 反应 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4)Fe(OH)2 被氧气氧化成 Fe(OH)3,其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