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4 KB
- 2021-04-19 发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业达标]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的含义是( )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C.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2.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清代学术概论》写道:“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作者称赞的是( )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 D.《康輶纪行》
4.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5.“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体现的观点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
6.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9.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1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能力提升]
1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12.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归功于(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3.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4.“近代百年来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海国图志》
材料二 “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答案精析
1.B [结合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2.D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选D项。]
3.B [材料中的“源”是指魏源,从材料中“治域外地理者”可知该作品是《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对世界五大洲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有地球全图和各洲分图共75幅,界划非常清晰。梁启超评价说“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足见其意义深远。]
4.C [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故选C项。]
5.B [材料中强调了西方技术的先进,但仅限于物质层面。这与洋务派的观点是相符的。]
6.A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显然,他裱糊的“屋子”是清朝封建制度,所用的“材料”是西方先进科技。]
7.C [题干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
8.D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9.B [材料信息反映了明末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逐渐接受、探究,即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的传播,故选B项。]
10.C [A项和B、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中“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
11.A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故选A项。]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并借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13.C [
他们的主张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A是顽固派的主张,B是鸦片战争后的爱国人士的主张,D是革命派的主张。故选C项。]
14.C [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C项,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为中共二大的思想。]
15.D [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明维新思想中包含有“仁”的特点,而“仁”的思想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是维新思想中关于宇宙本质的探讨,属于哲学范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一种思想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体现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融合,故D项正确。]
16.(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