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0 KB
- 2021-04-19 发布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6为单选,7-10为多选,选对者得4分,有错选者得0分,选不全者得2分)
1.一子弹沿水平方向连续穿过三块厚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过三块木块经历的时间比为
A. B.
C D.
2.如右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就越大
B. 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 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
D. 速度变化率小,速度一定变化慢
4.中国田径运动员刘翔以12.99s的成绩获得110米跨栏冠军。如果测得起跑后的速度为8.36m/s,12.99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64m/s,那么刘翔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 8.47 m/s B. 10.32m/s C. 9.56m/s D. 8.84m/s
5.汽车以20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 )
A. 90m B. 37.5m C. 60m D.40m
6.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静止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B正沿A的斜面匀速下滑,三角形木块A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一定小于
B. 水平面对A静摩擦力一定为0
C.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右
D. 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左
7.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的加速度
B. 0~ta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b~tc段火箭是下落过程
C. tb时刻火箭离地最远
D. 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颈椎病人设计了一个牵引装置:如右图,一根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后两端挂着相同的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颈椎(图中是用手指代替颈椎做实验),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只减小两滑轮间的距离 B.只增加重物的重量
C.只将手指向下移动 D.只将手指向上移动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汽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经过时间t2后停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a1t1 B. a2t2 C. (a1+a2)(t1+t2) D.
10.如下图所示,作用于点的三个力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为,沿方向.大小未知的力与方向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不可能在第三象限
B.力可能在第二象限的任意方向上
C.力与夹角越小,则与的合力越小
D.的最小值
二、实验题(共15分)
11.(每空2分,共10分)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
(1)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________,再________。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
图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如图所示的纸带上,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0.1s,则vB=________m/s,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右图所示的图。
(1) 在图上标出的F1、F2、F和,四个力中,力_____不是由弹簧测力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F与力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校准弹簧秤时可以将两个弹簧秤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将两挂钩勾住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弹簧秤,看示数是否总是相等
B.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
C.拉橡皮条的线要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远些
D.如果没有细绳套,用两个橡皮筋也可代替细绳套
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
三计算题(共45分)
13.(8分)如图所示,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光滑的A球分别与斜面和竖直墙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球A和斜面的质量均为m,斜面的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求A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14.(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2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10kg
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μ=0.3,(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
(1)轻绳OA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要使乙物体保持静止,那么甲物体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5.(13分)甲乙两车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甲车在距离乙车前方x0=20m处v1=16m/s的初速度,a=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v2=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6.(10分)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xAB=15 cm,xBC=20 cm,求:
(1) 小球的加速度;
(2) 拍摄时XCD;
(3) 拍摄时B球的速度;
(4) B球上方滚动的小球有几个.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二实验题(共15分)
11(每空2分,共10分) 接通电源 释放小车 左 0.260 0.400
12.(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1)F′ (2)ACD
解析:(1)本实验是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出的平行四边形得出合力,只要合力与实际的拉力重合,则实验成功;由图可知F′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故F′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
(2)A、两个弹簧秤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即使外壳有摩擦力但是弹簧弹力依然相等,对于校准弹簧测力计没有影响,故A正确;
B、只要橡皮条的另一端两次都接到O点,达到效果相同,拉力方向没有限制,橡皮条不需要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
C、为了减小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线需长一些,标记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C正确;
D、如果没有细绳套,橡皮筋代替细绳套不影响力大小,故D正确;
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每次拉橡皮条时要使橡皮条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才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E错误。
13.(8分)(1)将A物体重力分解如图
得 (2分)
(2)斜面受力如图
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得
(2分)
将第一问中结果代入得 (1分)
水平方向由受力平衡得
(2分)
将第一问中结果代入得 (1分)
14.(14分)(1)对结点O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得:(2分)
(2分)
(2)对乙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TB=15N,方向水平向左.(2分)
(3)乙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m2g=0.3×100N=30N(2分)
则OB绳的最大拉力TBm=30N(2分)
根据平衡得:(2分)
则甲物体的最大质量为:(2分)
15.(13分)(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v1-at1 = v2(2分)
解得:t1=4s
此时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为:(2分)
解得: (1分)
(2)甲车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为(2分)
时间为(2分)
乙车运动的位移为x2=v2t2=64m(2分)
所以乙车还需运行20m才能与甲车相遇,所以甲乙两车相遇需要的时间为:(2分)
16.(10分)试题分析:(1)根据△x=at2(2分)
则小球的加速度a==5 m/s2;(1分)
(2)因为xCD-xBC=xBC-xAB(2分),故xCD=2×20cm-15cm=25cm;(1分)
(3)拍摄时B球的速度就是球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
故vB==1.75m/s;(3分)
(4)刚释放的小球到B位置的时间为tB==0.35s;(2分)
所以B上还有3个滚动的小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