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1-04-19 发布
单元十四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异
目的
集中力量应付战争
,
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恢复发展生产
,
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内容
取消商品和货币
,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 人
,
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同
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
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
说明
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所有制
单一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单一公有制
分配形式
国家集中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
平均主义分配
调节模式
军事性行政命令
计划和市场并存
计划经济体制
流通领域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取消商品贸易
过渡方式
直接过渡
间接过渡
直接过渡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
~
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
,
引发市场混乱
,
触发销售危机
1924
~
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
,
导致工人不满
1927
~
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产品项目
1928
年
一五计划初步
方案
实际完成数
(1932
年
)
煤
(
万吨
)
3 550
6 800
6 440
石油
(
万吨
)
1 601
1 900
2 140
生铁
(
万吨
)
338
800
616
钢
(
万吨
)
1 430
830
592
汽车
(
万辆
)
0.07
2.39
拖拉机
(
万台
)
0.13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