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19 发布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所限,绝大多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太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大草原是美丽迷人的,理解兄弟民族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以读悟情法、以读激情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听《天堂》这首歌。
2.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二、研究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配乐朗读(学生微闭双眼),听完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再读。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分析重点句子及词语,并指导朗读。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重读两个“那么”,突出赞美之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词语:一碧千里)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讲解比喻句: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词语:渲染、勾勒、翠色欲流
2)分析比喻句 :把柔美的小丘比作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3)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师范读,生练读。
4)写法指导:比喻联想法(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远留在记忆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这一段,看谁背得快。
(学生放声背诵,接下来齐背。)
师小结
2、自学第2至第5自然段
(1)景色如此之美,这里的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走人草原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2至5自然段。
(2)草原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两个词来概括草原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热情 好客)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
(四人一组交流并反馈。)
四、总结拓展
是啊,这里不仅景美,而且人的心更美。(板书:美)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都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课文中有一句话就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这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大家能找到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那么老舍先生在本文中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友谊吗?是啊,更重要的是表达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板书:民族大团结)
学习了《草原》一课,我们收获了很多。那么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老舍简介)
五、作业
1、背熟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用“比喻联想法”写一段话。
3、搜集各民族人民团结友谊的故事。
让我们再次在动听的歌曲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美丽
景
迷人
草 原 美(民族大团结)
热情
人
好客
相关文档
-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题(十四2021-04-19 14:40:3420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 a2021-04-19 14:39:197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2021-04-19 14:39:0212页
- 【语文】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2021-04-19 14:38:5710页
-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的个2021-04-19 14:38:464页
- 苏教小学语文二下《识字4》PPT课件2021-04-19 14:38:4139页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2021-04-19 14:38:2118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寒号鸟》课2021-04-19 14:38:0313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2021-04-19 14:38:0210页
-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4-19 14:37:5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