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50 KB
- 2021-04-19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 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矿中含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用火把照明容易引起爆炸,不符合安全要求;
B. 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符合安全要求;
C.液化气极易燃烧,用点燃的火柴容易引起爆炸,不符合安全要求;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易引起液体飞溅伤人,不符合安全要求;
答案选B
2.下列各种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水和四氯化碳
C. 碘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酒精和水中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选项错误。
B. 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有明显分层,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选项正确。
C. 碘和四氯化碳混合后,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不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选项错误。
D. 汽油和植物油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B。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H+、SO42-、OH- B. Na+、Ca2+、CO32-、NO3-
C. Na+、H+、Cl-、CO32- D. Na+、Cu2+、Cl-、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K+、H+、SO42-、OH-中,H+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Na+、Ca2+、CO32-、NO3-中,Ca2+与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Na+、H+、Cl-、CO32-中,H+与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Na+、Cu2+、Cl-、SO42-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为D。
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量瓶用于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用于分离物质,A符合题意;
B.分液装置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过滤装置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蒸馏装置用于分离互相溶解且沸点差异较大的液体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用途广泛。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
A. 铝 B. 青铜 C. 石英 D. 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石英、铝、金刚石均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故答案为B。
6.实验室中要使Al2(SO4)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氨水 C. Ba(OH)2溶液 D. 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Al3+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要使KAl(SO4)2溶液中Al3+完全沉淀,选取试剂时就不能选强碱,只能是弱碱。
【详解】依据上述分析可知,A、C选项是强碱,D选项是酸,与Al3+不反应,均不符合题意;B选项氨水是弱碱,符合条件,答案选B。
7.要想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铁粉 B. 滴加KSCN溶液 C. 通入氯气 D. 加入铜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Fe3+的检验通常用KSCN溶液,Fe3+遇到KSCN时溶液会变红色,该反应现象明显,B项符合题意,答案选B。
8.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CuSO4溶液 B. Na2CO3溶液
C. Fe(OH)3胶体 D. B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9.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A. H2O B. H2SO4 C. KOH D. K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水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A错误;
B、H2SO4在水溶液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阳离子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B错误;
C、氢氧化钾能电离出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C错误;
D、KNO3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用10.6g的Na2CO3固体配成溶液5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mol/L B. 0.5mol/L
C. 0.3mol/L D. 0.4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10.6 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0.1 mol,配制的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2CO3)==0.2 mol/L,故选A。
1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C. 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A正确;
B.根据钠的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B正确;
C.钠是活泼金属,有很强的还原性,C正确;
D.钠燃烧时生成的是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D不正确;
故选D。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 =Cu2++H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A错误;
B.氧化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B正确;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错误;
D.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不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B.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C.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D.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比如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A、B、D的叙述均错误,C叙述正确;
故答案选C。
14.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Al B. Mg C. Fe D. Cu
【答案】A
【解析】
【详解】选项中只有铝能和酸或碱反应生成氢气,Mg、Fe均只能与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铜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答案选A。
15. 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
A. 稀硫酸 B. Fe2(SO4)3溶液 C. CuSO4溶液 D. AgNO3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与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Fe+H2SO4=FeSO4+H2↑,铁片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有气体放出,不符合题意;
B.Fe与Fe2(SO4)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Fe2(SO4)3=3FeSO4,铁片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没有气体放出,符合题意;
C.Fe与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FeSO4+Cu,溶解56gFe的同时析出64gCu,溶液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Fe与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2AgNO3=Fe(NO3)2+2Ag,溶解56gFe的同时析出216gAg,溶液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二、填空题(2个小题共16分)
16.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解析】
【分析】金属钠为非常活泼金属,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为了避免与氧气的接触,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故答案为: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1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 +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
【答案】(1). C (2). S、KNO3
【解析】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从方程式中看出,S的化合价从0变为-2价,S做氧化剂,KNO3中的N的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KNO3做氧化剂,C从0价升高到+4价,C做还原剂,所以还原剂有C,氧化剂有S、KNO3。
三、实验(共15分)
18.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0.0mol・L-1。
(1)实验室欲用上述浓盐酸配制500mL0.20mol・L-1的稀盐酸溶液,则需要取上述浓盐酸___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_________。
A.药匙 B.胶头滴管 C.500mL容量瓶 D.烧杯
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两个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含有少量的蒸馏水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定容摇匀后,发现容量瓶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水至刻度线
D.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答案】(1). 10 (2). A (3). 玻璃棒 (4). 量筒 (5). B
【解析】
【分析】(1)由高浓度的溶液配置低浓度的溶液实质为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据此计算;
(2)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于定容)、烧杯(用于溶解)、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和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用不到药匙,据此解答;
(3)根据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ml,根据,则,解得V=10;故答案为:10;
(2)据分析可知,药匙用不到;该实验还缺少的两个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和量筒;
故答案:A;玻璃棒;量筒;
(3) 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含有少量的蒸馏水,因为定容时还要加蒸馏水,所以,A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蒸馏水加少了,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C.定容摇匀后,发现容量瓶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现象,如果再滴加水至刻度线,则水加多了,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低;D.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损失,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低;故答案为:B;
四、计算题(9分)
19.将5.6g铁投入200mL某浓度的稀盐酸中,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5.6g铁的物质的量。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________
【答案】(1). 0.1mol (2). 1mol/L (3). 2.24L
【解析】
【分析】(1)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进行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进行计算;
【详解】(1)根据公式;故答案为:0.1mol;
(2)设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根据方程式计算:
n=0.2mol,;故答案为:;
(3)由(2)可知,;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