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9.50 KB
- 2021-04-18 发布
www.ks5u.com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 糖类
课前自主预习
一、基本营养物质
1.种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2.组成元素
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为C、H、O,蛋白质除含有上述几种元素外还含有S、P、N等元素。
二、糖类
1.分类及代表物
2.化学性质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加热条件下,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单质银(也叫银镜反应)。
(2)淀粉的特征反应:
常温下,淀粉遇碘显蓝色。
(3)双糖、多糖的水解:
①蔗糖水解
如图所示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Cu(OH)2共热生成Cu2O。
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②多糖水解
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或(C6H10O5)n(纤维素)+nH2OnC6H12O6(葡萄糖)。
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医疗输液中用到的糖类物质是葡萄糖;
(2)食用白糖、冰糖等的成分为蔗糖;
(3)用来生产葡萄糖和酒精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4)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其含量丰富的物质可以用来造纸。
课堂互动探究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分子结构
2.化学性质
(1)醛基的性质(还原性)
①在加热、碱性条件下,能还原弱氧化剂银氨溶液而析出银(银镜反应)。
②
碱性条件下,在加热至沸腾时,能还原弱氧化剂新制氢氧化铜而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③能被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羟基的性质(类比乙醇)
①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1 mol葡萄糖与足量钠反应放出H2 2.5 mol。
②酯化反应:1 mol葡萄糖能与5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3)完全氧化:C6H12O6+6O2―→6CO2+6H2O,该反应放出热量,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淀粉的水解
1.原理
淀粉在20%的H2SO4溶液的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其水解过程为
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未水解
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部分水解
③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完全水解
典例题组训练
题组一 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双选)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D )
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6个H2O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糖尿病病人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解析:A项,葡萄糖分子中不存在H2O分子;B项,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项,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多羟基醛,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被氧化生成CO2和H2
O,同时释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所需,只有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一万以上的化合物才可能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D。
书写双糖、多糖水解反应方程式时,要在分子式下边注明其名称。
题组二 糖类的水解
3.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明显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有砖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本题时应注意两点:第一,实验过程中,淀粉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葡萄糖与新制Cu(OH)2
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二,实验结论一定要分清未水解、部分水解和全部水解三种情况,甲方案操作是正确的,但结论错误,因为加碘水后溶液变蓝,可能是淀粉未水解或淀粉部分水解。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因做过淀粉水解实验后,没有用碱中和过量的酸,因此,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丙在实验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甲、乙两种情况的不足,实验方案操作和结论均正确。
4.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产物只有1种的是( D )
A.①和② B.只有③
C.只有④ D.②和③
解析:蔗糖的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两种产物;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也有两种。
(1)淀粉的检验,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2)因水解反应是用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的溶液必须呈碱性,所以应先中和再检验。
核心素养
【例1】 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解析】 实验甲与乙、甲与丙都是对照实验,前者探究温度的影响,后者探究催化剂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可知A正确;因为I2可与NaOH发生反应:I2+2NaOH===NaI+NaIO+H2O,故用I2检验淀粉时,不能有NaOH存在,B正确;用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时,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在水解液中先加NaOH中和稀硫酸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C错误;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不必加碱中和,直接加入新制Cu(OH)2,加热即可出现预期现象,D正确。
【答案】 C
【例2】 (双选)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是糖类物质,有甜味,反应①是水解反应
B.反应④是加聚反应,反应⑤是氧化反应
C.乙烯、聚乙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在加热条件下,可用银氨溶液将葡萄糖、乙醇区别开
【解析】 淀粉没有甜味,A项错;反应⑤是氧化反应,B项正确;聚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C项错;葡萄糖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乙醇不能,D项正确。
【答案】 BD
相关文档
- 高中英语Unit 5 Meeting your ance2021-04-18 03:09:118页
-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92021-04-18 03:08:517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4-18 03:07:365页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4测试:Unit1 Sec2021-04-18 03:07:017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2021-04-18 03:06:3837页
-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2020学年高2021-04-18 03:06:368页
- 2019版高中地理《金版教程》一轮总2021-04-18 03:06:0934页
- 2020高中语文专题三辨析并修改病句2021-04-18 03:05:52117页
- 初高中新学期自我介绍精选12篇2021-04-18 03:05:086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4单元附5 走可持续2021-04-18 03:04:2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