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9.50 KB
- 2021-04-18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二4月月考
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 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 )
A. 夏威夷高压 B. 印度低压 C. 亚洲高压 D. 冰岛低压
2. 此季节,陕西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少雨 B. 温和湿润 C. 炎热干燥 D. 寒冷干燥
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处海峡是西方石油航线的必经地之一
B. 表层海水由乙处流向甲处
C. ①处海峡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D. 气候因素是造成附近海域海水盐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1. 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45%。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沿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
A. 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 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孕育古巴比伦文明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小亚细亚地区的安那托利亚高原,每年河水常在其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图1示意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图2为埃尔津詹气候资料,据此完成5-6题。
2.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 里海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波斯湾
3. 推测下游平原最易泛滥成灾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图克什米尔地区图,完成7-9题
1. 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 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B.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C. 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 D.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2. 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 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C. 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D.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 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
A. 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 B. 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 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 D. 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读下列两幅岛屿图,完成10-11题。
4. 下列关于两图及两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图区域以东濒临同一大洋B. 甲图区域位于乙图区域的东北方向
C.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
D. 甲图区域为正午时,乙图区域正值日落时刻
1. 下列关于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气候类型呈现南北分异,乙岛气候类型呈现东西分异
B. 甲岛东侧的洋流为寒流,乙岛东侧的洋流为暖流
C. 甲岛的植被属亚热带类型,乙岛的植被属热带类型
D. 甲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乙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下表为201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回答12-13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66
83
32
2.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3. 关于丙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乙国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多从事服务业
C.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D. 人口集中在沿海城市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读世界著名海峡图,回答14-16题。
4. 四幅图中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的海峡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下列关于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所看到的情况不可信的是( )
A. 在①海峡通过时,看到海冰广布 B. 在②海峡通过时,风平浪静
C. 在③海峡通过时,看到冰山漂浮 D. 在④海峡通过时,油污严重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完成17-19题。
1.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 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 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 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 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 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 东欧、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
读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图,完成下列20-21题。
4. 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 2月;日本海沿海公路 B. 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 7月;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 12月;中亚公路
5. 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 滑坡灾害 B. 洪涝灾害 C. 低温冻害 D. 沙尘灾害
读某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22-23题。
1. 图中的传统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房屋坡度大。这种建筑形式主要目的是( )
①快速排水 ②减少积雪 ③防潮 ④保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亚寒带针叶林带相比,图示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
A. 微生物活动弱 B. 生物风化强 C. 有机质含量高 D. 化学风化弱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读图回答24-25题。
3. 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 B. 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
C. 活跃该地区水循环 D. 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
4.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B. 甲河径流量更大
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 D. 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1.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读“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陆上丝绸之路”地带性植被的变化体现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区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带中的东部季风区,其气候特征与上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一致。其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4分)
(2)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马六甲海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 气流,所以风浪较 。(2分)
(3)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是铁路,比起海运,主要优势是 。“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大洲,加强了不同区域的交流和合作,体现了区域的 特征。(2分)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
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的地势特点、说明苏门答腊岛西南的海底地形类型及其成因。(6分)
(2)从自然和社会方面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大力种植油棕榈树的原因。(6分)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什么要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6分)
1. (24分)材料一:2016年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开始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提到沙特阿拉伯,人们自然会首先想到它的两个突出特点:一、盛产石油;二、沙漠面积大。正是这两个特点构成了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沙特阿拉伯全境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境内沙漠广布,无河流分布,地下水丰富地区形成绿洲。2013年人均GDP已达24847美元,城市用水主要来自海水淡化(加热蒸馏海水)。
材料二:沙特阿拉伯城市和资源分布图。
(1)分析沙特阿拉伯缺乏河流发育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材料三:2013年以前沙特阿拉伯人在沙漠中发展种植业主要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即用一个很长的金属喷水管,以一点为圆心,旋转喷灌。如图所示。
(3)说出沙特阿拉伯人这种农业灌溉方式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6分)
(4)试从“水”和“地”两方面谈谈沙特阿拉伯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6分)
高二地理月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C
A
C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C
A
A
D
C
A
21
22
23
24
25
B
A
B
C
B
26. (1)沿海到内陆 水分 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上升 小
(3)速度快 开放性
27. (1)西南高东北低;海沟;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在此碰撞挤压俯冲而成。
(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日照较强;多山的地形利于排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3)大面积开发油棕榈林必然导致雨林的毁坏,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单纯地出口棕油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8. (1)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然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多大风,水分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利于地表水下渗。
(2)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太阳能、油气资源丰富,为海水淡化提供能源;经济发达,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3)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枯竭;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
(4)“水”方面:兴修水利;发展节水农业;培育和引种耐旱作物。“地”方面:开垦荒地(开辟国外农业基地);开展土地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