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4-18 发布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用 v、a、x、t 表示。下列图像能基本反映高楼坠物下落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x
x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
A
o t o t
B
o t o t
C D
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 I 卷
M
F
7.如图所示,物体 M 在竖直向上的恒力 F 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竖直墙壁右侧,则对物体 受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其中 1~7 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 5 分;8~10 为多选题,
漏选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
A.速度、加速度、路程 B.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
C.位移、质量、速率 D.重力、位移、加速度
2.北京时间 8 月 15 日,2016 年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在 400 米决赛中,南非选手范尼凯克以 43.03 秒破世界纪录 的成绩夺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00 米指位移
B. 43.03 秒为时间间隔
C. 研究范尼凯克跑步时摆手的动作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D. 范尼凯克夺冠是因为他的加速度最大
3.关于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面几位同学的讨论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
B.乙说,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C.丙说,平均速度越大,瞬时速度越大
D.丁说,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这段时间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4.一物体以 2m/s 的速度垂直于墙壁,碰撞后,又以 2m/s 的速度垂直于墙壁反弹回来.若物体与墙壁作用时间 为 0.1s,取碰撞前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物体的平均加速度是( )
A. 0 m/s2 B. -20m/s2 C. 40m/s2 D. -40m/s2
5.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72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大小为 5m/s2,则刹车后 5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0m/s B. 5m/s C. 10m/s D. 12.5m/s
6.近年来高楼坠物事故频发,若将高楼坠物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运动的时间分别
A.物体 M 与墙壁间可能有摩擦力 B.物体 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物体 M 一定受两个力作用
D.物体 M 可能受四个力作用
8. 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 1 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 2 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第 2 秒内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D.前 4 秒内的位移为零
9.如图所示是某学校食堂外部呈半球型房顶,一维修人员为其检修,冒险在半球型屋 顶向上缓慢爬行,他在缓慢向上爬的过程( )
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 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 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 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
10.目前,很多地方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 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座椅静止时用 F 表示座椅所受合力的大小,F1 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 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 如图中虚线所示,但 两悬挂点仍等高,与倾斜前相比 ( )
A.F 不变,F1 不变
B.F不变,F1 变小
C.每根倾斜支架所受的合力都增大 D.每根倾斜支架所受的合力都为零
第Ⅱ卷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两分,共 16 分)。
11.某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
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
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 的是 .
(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这里的“等效替代”的含义是
.
A.橡皮条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
(3)本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必须取 90°
(4)本实验中,在用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条时,不需记录的是
A.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条的原长
C.两弹簧秤的示数 D.结点 O 的位置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推力 F.(取 g=10 m/s2)
(1)当推力大小为 6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物体运动过程中突然把推力去掉,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14.(10 分)从距地面 h=45m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考虑空气阻力,若 g=10m/s2,)求:
(1)小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
(2)小球落地前最后 2s 内的位移.
15.(12 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 mB=0.5kg 的物体 B,物体 A 的质量 mA=1.5kg,A、B 间用轻质弹 簧相连,弹簧劲度系数为 k=500N/m,原长为 l0=10c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体 A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使物体 A 以加速度 a=0.5m/s2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g=10m/s2 求:
(1)系统静止时弹簧长度;
(2)物体 A 至少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将物体 B 拉离地面.
12.某同学研究”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时,让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
16(.
12 分) 甲、乙两车均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初始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 s0=81m 处。甲车始终以 v1=12m/s
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如图中的 1 2、3、4、5 所示。已知小球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为 d,根据图中 的信息,该同学能判断出:
(1)小球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和“变加速”),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 a=2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最大行驶速度不超过 v2=30m/s,达 到最大速度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直至追上甲, 求:
(1)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sm;
(2)经过多少时间 t,乙车追上甲车;
位置“1”
(选填“是”和“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3)乙车刚追上甲车,乙车就立即刹车,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 a’=5m/s2,则再经过多少时间 t’,甲、乙两车再
(2)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表达)
(3)小球在位置“5”的速度大小为 .(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表达)
三.计算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4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 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
次相遇.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其中 1-7 题为单选题,8-10 题为多选
题,漏选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A
A
C
CD
BC
B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1. (1) F’ (2) D (3) C (4) B
12. (1)匀加速 不是 (2) d/T2 (3) 11d/2T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0 分) 解:(1) 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f 滑=ìmg=0.4×2×10 N=8N --------------- 4 分
由于 F=6N〈8N ,所以物体静止,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 f=F=6N ---------------- 3 分
(2)运动中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由得 f 滑=ìmg, f 滑=8N ---------------- 3 分
1
14.(10 分) 解:(1)小球自由下落至地面,依位移公式; h=
2
gt2 ----------------3 分
代入解得:t=3s-----------------2 分
1 1
(2)小球前 1s 内的位移为: h1=
gt 2=
×10×12m=5m ----------3 分
2 2
小球最后 2s 内的位移为:
h2=h-h1=45m-5m=40m-------------2 分
15.(12 分)(1)系统静止时,对于 mA,受力平衡,有:
mAg=k△x1 △x1=0.03m -------------3 分
l=l0-△x1=7cm -------------3 分
(2) 缓慢上提到 B 要离开地面时,B 受力平衡,有:
mBg=k△x2 解得△x2=0.01m-------------2 分
A 上移距离 s=△x1+△x2=0.04m-------------2 分
1
A 运动的时间为 t 有:s=
2
at2 得 t =0.4s -------------2 分
16. (12 分) 解:(1)当乙甲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间有最大距离,设乙车加速 t1 时间两
车的速度相等 ,由 v1=at1 得 t1 =2s -----------------1 分
6s 内甲车的位移为 s1=v1t1=12×6m=72m --------------1 分
1
6s 内乙车的位移为 s2=
2
1
at12=
2
×2×62m=36m ------------------1 分
两车的最大距离 sm=s1+s0-s2=72m+81m-36m=117m -------------1 分
(2) 设乙车速度加速到 v2=30m/s 用时 t2 ,由 v2=at2 得 t2=15s 15s 内甲车的位移 s3=v1t2=12×15m=180m --------------1 分
1
乙车的位移为 s4=
2
1
at22=
2
×2×152m =225m ------------1 分
乙车在后距甲车的距离为△s=s3+s0-s4=180m+81m-225m=36m
以后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再过 t3 时间乙车追上甲车,则
v2t3-v1t3=△s 代入数据得 t3=2s ---------------1 分
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 t=t2+t3=15s+2s=17s -------------1 分
(3) 相遇后设乙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 0 用时 t4 由 0=v2-a’t4 得 t4=6s 6s 内甲车的位移为 s5=v1t4=12×6m=72m -------------1 分
1
6s 内乙车的位移为 s6=
2
1
v2t4=
2
×30×6m=90m --------1 分
6s 后乙车静止,甲车继续匀速再用时 t5 追上乙车,则
v1t5=s6-s5 代入数据得 t5=1.5s -----------------1 分
t’=t4+t5=7.5s 故再经过 7.5s 两车再次相遇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