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4-18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三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u 64 Zn 65 Fe 56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 Al C. C2H5OH D. 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判断。
【详解】A.NaCl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A选;
B.Al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选;
C.C2H5OH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C不选;
C.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注意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量筒 D. 坩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
【详解】A.试管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B错误;
C.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加热,故C正确;
D.坩埚能直接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 2Na +2H2O = 2NaOH + H2 ↑ B. 3NO2+ H2O = 2HNO3+ NO
C. 2Na2O2+2H2O = 4NaOH + O2 ↑ D. 2F2+ 2H2O = 4HF + 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说明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据此判断。
【详解】A. 在反应2Na+2H2O=2NaOH+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A选;
B. 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不选;
C. 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只有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不选;
D. 在反应2F2+2H2O=4HF+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水是还原剂,D不选;
答案选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Fe (OH)胶体带正电荷,可以产生电泳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错误;B、电泳说明胶体的表面积大吸附带电的微粒,胶体和溶液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故错误;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可 以区分,故正确;D、胶体本身不带电,故错误。
考点:考查胶体和胶体的性质等知识。
5.下列物质或溶液不能与CO2反应(不包括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是( )
A. Na2O2 B. CaCl2溶液 C. NaOH溶液 D. Na2CO3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A不选;
B.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CaCl2溶液不能与CO2反应,B选;
C.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碳酸氢钠,C不选;
D.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D不选。
答案选B。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锌溶解于稀硝酸中:Zn+2H+=Zn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碳酸镁微溶,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MgCO3+2H+=Mg2++CO2↑+H2O,A错误;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B正确;
C. 一水合氨是弱碱,盐酸滴入氨水中:H++NH3·H2O=NH4++H2O,C错误;
D. 硝酸是氧化性酸,锌溶解于稀硝酸中生成硝酸锌、NO(或其他还原产物)和水,得不到氢气,D错误;
答案选B。
7.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A. 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 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
C. 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 D. HClO4酸性比H2SO4酸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非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氯气与H2S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证明非金属性Cl>S,A不选;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发生分解反应。所以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S,B不选;
C、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硅在空气中也很难燃烧,这与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C选;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4酸性比H2SO4酸性强,证明非金属性Cl>S,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很多,但也不能滥用,有些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如:①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②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
8.下列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Cl—、NO、 CO B. K、NO
C. Na+、Ca、Cl、 HCO D. Na、Cl、NO、SO
【答案】D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分析判断。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在酸性溶液中四种离子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
答案选D。
9.0.5 L1mol/L的FeCl3溶液与0.2 L 1 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比为( )
A. 15∶2 B. 1∶1 C. 3∶1 D. 1∶3
【答案】C
【解析】
根据化学式可知,前者氯离子浓度是1mol/L×3=3mol/L,后者是1mol/L,所以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 标准状况下,22.4L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是22.4 L
D. 1 mol SO2的体积是22.4L
【答案】B
【解析】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分子数为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
计算,故C错误;D、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故选B。
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的是( )
A. 微粒半径:K+>Al3+>S2->Cl- B.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
C. 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D. 金属性:Be>Mg>Ca>K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微粒半径:S2->Cl->K+>Al3+,A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B正确;
C.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C错误;
D.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K>Ca>Mg>Be,D错误;
答案选B。
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 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 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与Y是第二周期元素,Z和W是第三周期元素,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是O,则X是N,Z是S,W是Cl。则:
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Z>W>X>Y,A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B错误;
C. 常温下硫是固体,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硫的熔沸点最高,C错误;
D.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D正确;
答案选D。
1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除短周期外,其它周期均为18种元素
D.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8纵行,A错误;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正确;
C. 周期表中只有第四和第五周期的元素为18种元素,C错误;
D. 有些元素是人工合成的,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解答的关键,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第Ⅷ族包括8、9、10三列。
1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元素代号
X
Y
Z
M
R
原子半径/nm
0.186
0.102
0.075
0.074
0.143
主要化合价
+1
+6、−2
+5、−3
−2
+3
已知X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与R同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大小: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