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1.50 KB
- 2021-04-18 发布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6级11月份
历史(必修)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凌树勤 命题时间:2017-12-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2.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3.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
A.隋朝 尚书省 B.唐朝 门下省
C.宋朝 枢密院 D.元朝 中书省
4.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6.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 B.外帮人 C.奴隶 D.成年男性公民
7.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 )①“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8.“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9.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0.关于下图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②美国国会是权力中心,总统对国会负责 ③美国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须经参议院确认 ④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某学校高一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 太平天国运动 ② 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 中共的诞生 ④ 维新变法 ⑤ 五四运动 ⑥ 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 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习俗的变革
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13.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14. 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误的是( )
A B C D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反映了农民阶级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愿望 D.其发刊词阐发了“三民主义”
15.“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6.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会场 秋收起义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7.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8.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9.“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20.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 月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21. 如果给右边德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疆域图配一个恰当的标题,正确的应该是( )
A.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 B.四国分区占领下的德国
C.冷战时期的德国 D.柏林墙推倒后的德国
22.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23.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主要是指(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2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群雄并起
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25.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 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 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
26.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筒车 B.桔槔 C.水排 D.翻车
27.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9.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30.阳光卫视播出的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在讨论中国古代官制演变时,同学们征引史料,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他们讨论涉及的是宋代的文官体制。
32.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颁布《解负令》,废除奴隶制,其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3.与标语“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4.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大学期间特别崇尚某一思想家的学说,取名“知行”。中年时,他又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为“行知”。据此判断,他曾崇尚的这一思想家是王阳明。
35.“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普罗塔戈拉。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现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总统
(行政、军事)
最高法院
(司法)
国会
(立法)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早在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就告示全国:中共的“根本主张,是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对此,“共产党是决不放弃的”…… 1949年,历史翻到新的一页。从人民政协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民主政治开了一个好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的标志是什么?(2分)除此之外,新中国还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1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3分)http://www.ks5u.com/【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学考11月份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C
D
C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A
C
C
A
B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A
B
A
B
C
D
B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A
B
B
A
B
三、非选择题(52分)
36.(15分)答案:(1)标志性事件: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4分)
(2)基本特征:议会权力至上;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政党政治。(3分。)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4)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由其国情决定的。(2分)
37.(15分)答案:(1)状况: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1分)
(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3分)
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1分)
(3)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2分)
(4)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1分)
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分)
(5)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2分)
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