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50 KB
- 2021-04-18 发布
射洪中学2016年下期高2015级期末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拟题人:谢国俊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Ca-40 O-16 Na-23 Cl-35.5 Si-28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20题每小题3分,
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已知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l2H6,它的熔点为150℃,燃烧热极高,遇水会反应。Al2H6球棍模型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燃料
B.Al2H6中含有非极性键
C.Al2H6是分子晶体
D.Al2H6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2.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3s23p4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B.其轨道表示式为
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
D.该元素的电负性是同主族最大的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阴离子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钋是简单立方堆积 B.SiO2属于原子晶体
C.X-衍射实验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D.H2S酸性弱于HCl的原因是S的非金属性弱于Cl
5.下列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 O、F、H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干冰、钠、冰的熔点依次降低
D.金属Na、Mg、Al的硬度依次降低
6.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CH4 正四面体形 B.BCl3 三角锥形
C.CO2 平面三角形 D.SO2 直线形
7.已知298K时,H+(aq)+ OH-(aq)= H2O(l) △H = -57.3 kJ/ mol ,推测含 1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A.大于57.3 kJ B.小于57.3 kJ C.等于57.3 kJ D.无法确定
X
Y
Z
8.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能形成HXO
B.Z单质的氧化性弱于Y单质的氧化性
C.X,Y,Z中X的单质最稳定
D.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10.下列说法是
A. 1 mol 氯化钠(晶胞如右图)中含有Na+数目为8NA
B. 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1.5NA
C.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D. 1mol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的个数为4NA
11.反应X(s)+aY(g) bZ(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C.a+1<b
D.b>a
1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C+D △H<0,若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是气体,C、D有一种是气体
B.A、B、C是气体,D不是气体
C.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
D.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
13.有下列两组命题
A组
B组
Ⅰ.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则无
①H2O比H2S稳定
Ⅱ.晶格能NaI比NaCl小
②NaCl比NaI熔点高
Ⅲ.晶体类型不同
③N2分子比磷的单质稳定
Ⅳ.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与原子外围电子排布有关,一定像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
④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的,电负性一定大
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命题加以正确解释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4.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
C.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15.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的作用是使[Cu(NH3)4]SO4不与水反应
D.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
16.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把等质量的两份同种大理石块中的一份研成粉末,在同温度下分别与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放出气体快慢。
验证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在两份同浓度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2滴FeCl3溶液和2滴CuCl2溶液,前者放在热水中,后者放在冰水中。观察气泡快慢;
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常温下,直接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D
将纯Zn片与纯Cu片用导线连接,浸入到稀硫酸溶液中,观察气泡。
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
17.下表中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短周期元素。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W
N
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102
0.099
0.160
主要化合价
+1
-2
-2、+6
+7、-1
+2
A.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N的强
B. 由X、Y、Z三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C. 由X和Y形成的一种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 化合物X2Z的晶体类型与NW2的晶体类型相同
18.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qC(g) 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时刻t、温度T和压强p下B物质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变化情况。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9.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初始浓度/mol·L-1
0.5
0.8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
0.3
0.4
0.6
A.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X+5Y 4Z+6W
B.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2.5%
C.加入催化剂其平衡常数不变,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1。现将1 mol
N2(g)、3 mol H2(g)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下进行反应,10 min时达到平衡,NH3的体积分数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放出9.24kJ热量,则H2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B. 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混合气体密度为d,混合气体压强为p,三者关系如图乙所示
C. 如图丙所示,容器I和II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则容器I放出热量与容器II吸收热量之和为92.4kJ
D. 若起始仍加入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丁所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2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填空题(共52分)
21.(10分)
(1)乙烯分子中中含 ▲ 个σ键, ▲ 个π键。
(2)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将NH3溶于水后的溶液滴入到AgNO3溶液中至过量,得到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 ,其中NH3与Ag+之间以 ▲ 键结合。
(3)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沸点 ▲ 。(填高或低)
(4)右图是HNO3的结构:请简要说明该物质易溶于水
的两个原因: ▲
(5)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 ▲ 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22.(17分)已知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A元素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9种不同的运动状态;C元素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它的单质可以用作电脑芯片;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请回答:
(1)A与B形成的化合物比同主族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其原因是 ▲ 。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 ,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 , ▲ 于水(填“易溶”或“难溶”)
(3)B与C形成的化合物 ▲ 显负价(填元素符号);B与C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是 ▲ 。
(4)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 族,它的+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 ▲
(5)由C原子构成的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是
▲ ,它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右图是由C单质构成的晶体的一个晶胞,若设该晶胞的边长为a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是 ▲ g/cm3.(只要求列出算式)。
23.(11分) 已知N2O4 (g) 2NO2 (g),△H>0,在80℃
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mol/L)
0【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0
40
60
80
100
C(N2O4)
0.20
a
0.10
c
d【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e
C(NO2)
0.00
0.12
b
0.22
0.22
0.22
(1)20s时,N2O4的分解率是 ▲ 。
(2)40s时,NO2的浓度为 ▲ ,0~4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3)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 (保留2位小数)。
(4)判断t2、t3、t4时刻对该反应采取的措施。
t2: ▲ ;t3: ▲ ;t4: ▲ 。
24.(14分)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根据下图,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2)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 ▲ 92.2 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 ;若加入催化剂,放出的热量会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压强为30 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下:
温度/℃
200
300
400
500
600
氨含量/%
89.9
71.0
47.0
26.4
13.8
根据表中数据,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原因是 ▲ 。
(4)N2H4可视为:NH3分子中的H被—NH2取代的产物。发射卫星用N2H4(g)为燃料,NO2为氧化剂生成N2和H2O(g)。
已知: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1。
则:N2H4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1 mol N2H4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射洪中学2016年下期高2015级期末模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20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B
A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D
B
B
D
C
C
二、填空题(共52分)
21.(10分)
(1)5 (1分), 1 (1分)
(2)三角锥形(1分), [Ag(NH3)2]+ (1分), 配位 (1分)
(3)高(2分)
(4)HNO3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1分);HNO3分子中的—OH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1分)
(5)原子光谱(1分)
22. (17分)
(1)HF形成了分子间氢键(2分)
(2)SiH4(1分),sp3 (1分),正四面体(1分),难溶(1分)
(3)F(1分),分子晶体 (1分)
(4)VIII(1分), 1s22s22p63s23p63d5(1分),取被鉴别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1-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有Fe3+(其他答案也可)(2分)
(5)共价键(1分),Si+4HF=SiF4↑+H2↑ (2分) , (8×28g/mol)/(a3cm3×6.02×1023mol−1) (2分)
23. (11分)
(1)30% (1分)
(2)0.2 mol/L(1分), 0.0025 mol/(L·s)(1分)
(3)0.54 (2分)
(4)t2 :增大生成物NO2的浓度(2分); t3 :降低温度(2分);
t4 :加入催化剂(2分)
24. (14分)
(1)N2(g)+3H2(g) 2NH3(g)ΔH=-92.2 kJ·mol-1(3分)
(2)小于(1分),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无法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分);不变 (1分)
(3)温度升高,氨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2分)
(4)sp3 杂化 (2分);
N2H4(g)+NO2(g)=== N2(g)+2H2O(g) ΔH=-567.85 kJ·mol-1(3分)